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传统艺术“带土移栽”,好!(李广春)

2024-05-21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广春 收藏

在扬州,爱喝早茶的人,没有不知道“皮包水”的;而爱听扬州评话的人,也没有不知道“少堂书场”的。

“皮包水”饭店的老板从小就喜欢扬州评话,特地注册了“少堂书场”商标,专请扬州评话艺人到饭店说书。“少堂”指的是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所谓“听书要听王少堂,看戏要看梅兰芳”。饭店里的“少堂书场”,突破了传统的格局和腔调,活出了自己的模样:与市场无缝衔接,让文艺随行就市,人间烟火与传统讲台美美与共。“皮包水”饭菜做得正宗,又开在热闹的历史文化街区,再加上有扬州评话的精彩表演,其特色经营让游人边品尝淮扬美食,边欣赏扬州地方文化,觉得物有所值。本地人也乐于到“皮包水”饭店招待客人,以扬州美食和地方文化尽地主之谊。“皮包水”的老板带火了自己生意的同时,用独特的方式培育了评话市场,培养了评话听众。

新建的少堂书场中,演员马伟正在表演扬州评话经典回目《武松·大闹狮子楼》。作者供图

最近,扬州曲艺团的新书场也准备冠名“少堂书场”,表示对前辈的敬重,也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皮包水”饭店的老板得知此事后,主动将“少堂书场”商标无偿转赠。社会各界在对其义举大加赞赏之余,也希望将少堂书场“带土移栽”到戏曲园,继续发扬民间书场的魅力。

如同城市绿化中,带土移栽可以让大树尽快在新土壤中扎根,少堂书场“带土移栽”,也可以让扬州评话艺术根扎得更牢,受众更广。

少堂书场“带土移栽”的“土”是什么?这捧土里,有文艺以人为本,源远流长的服务意识;有文艺融入社会生活,主动作为的融合意识;还有文艺引领时代风尚,不落俗套的创新意识……少堂书场移址戏曲园后,不负众望,老书新说,新书活说,无论是《梨花又开放》,还是《一江清水向北送》,都是冒热气、接地气的上乘之作,体现了“带土移栽”的活力和魅力。

扬州评话“带土移栽”的成功,也给其他传统艺术的生存发展以启发。首先,传统艺术传承发展,服务意识不能丢。当下,部分传统艺术传承传播面临困境,其原因之一正是其脱离了群众、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传统艺术从来不是温室养育出来的娇艳花朵,而是在民间土壤中顽强生长起来、能够傲霜斗雪的参天大树。优秀的传统艺术,无一不是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的伟大创造,无一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互动。那些不接地气、不通民情、不走群众路线的传统艺术,往往会因为自我封闭而失去活力,直至走向消亡。

反观社会上相当多的民营院团、民间艺人,乡里锣乡里敲,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少活得很滋润。且不说“皮包水”饭店里的书场常年顾客盈门,也不说社会上的小剧场生意兴隆,就连民间小戏也是红红火火,百姓的红白喜事现场总是有这些民间艺人繁忙的身影。他们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行走农村社区,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他们能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民本情怀:不脱离社会,与百姓水乳交融。艺术的生产与消费密切互动,形成了良好的传承生态。

其次,传统艺术想要在当代繁荣发展,就必须强化融入社会、拥抱时代、积极创新的意识。当今,传统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文化交融产生新艺术,多变审美趣味催生新热点,多元消费需求滋生新变化。这些新的社会要求倒逼着传统艺术必须拥抱现代社会,服务百姓大众,方能突出重围。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传统艺术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凤凰涅槃的机遇。

如今,传统艺术在守正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越剧《新龙门客栈》的沉浸式演出,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时代活力。它不是老电影的戏曲翻版,而是为现代观众量身打造的小剧场先锋之作,传统戏剧的东方美学精神一以贯之,传统艺术的消费潜力充分彰显,观演互动的戏曲生态和谐自然,看过此剧的观众无不拍手叫好。其持续的火爆出圈,再次证明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无限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

从新老少堂书场,到越剧《新龙门客栈》,不难发现,它们始终秉承“以百姓心为心”的传统,积极守正创新。事实证明,能投百姓所好、为社会所用、抒时代真情、敢创新求变的艺术,自然会受欢迎广流传。

我们要仰望星空,不忘初心,继承弘扬传统艺术;我们更要脚踏实地,想百姓所思所想,积极创新,致力让传统艺术“活在当下”。艺人们不要一味追求这奖那奖,而是多想想社会夸奖,口碑金杯自会不期而至,传统艺术的生存也就会摆脱一味靠“保”续命的被动局面,开辟传统艺术融入时代、融入日常生活的新天地。


(作者:李广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扬州大学中华民族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发展的能量(李广春)

戏曲传承要守正创新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