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杂技团原创杂技节目《坛三彩》日前在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综合节目组中亮相,西北汉子铿锵有力的舞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黄土高坡上的摇滚”——高亢磅礴的秦腔糅合着现代摇滚元素,令观众精神为之一振,掌声雷动,获得了满堂彩。古朴厚重的传统艺术之美焕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由青年导演吕薇执导的杂技节目《坛三彩》,不拘一格,别开生面地亮出了绚丽的“三彩”。
(图片来源:“济宁杂技团”微信公号)
一彩:“传下去”“活起来”,赋予传统新的时代意义
《坛三彩》的坛子道具创意来自于民间习见之陶器,坛子器皿造型和装饰多样,体现了民间的审美观念和传统工艺。坛子,人们常以之盛水、盛酒、贮存谷物等。古代的农民每逢收获季节,看到黄金般的粮食,心中充满了喜悦,丰收的景象使他们忍不住拿起陶器“瓦钟”,连连抛扔于空中,再用手耍坛接住,以此抒发他们内心的欢快心情。这种淳朴的举动,被艺人们模仿并加以改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耍弄游艺中的一个手技项目——耍坛。耍坛这个节目极其古老,耍坛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初年的“弄瓶”、隋朝的“弄甏”。耍坛子在汉代已成为耍弄游艺中的主要项目之一。河南南阳唐河县湖阳辛店出土的汉代《百戏》画像石上,就有艺人耍坛的游戏。节目《坛三彩》通过老爷爷向孩子们传授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坛子制作工艺和耍坛子的技艺技巧,深刻诠释了传承的重要性,为节目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赓续及在当代语境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能。黄河流域悠久的农耕文明,使陶坛成为民间自得其乐的杂技道具。在黄河两岸之秋收麦场,泰山脚下之农家菜苑,诞生了“耍坛子”,的把戏。其见证了历史的更迭变迁以及人们生活的逐步演变,传承“耍坛子”实则就是传承珍贵的历史记忆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传下去”,也要“活起来”。“活起来”是在人民生活中、在人民心中“活起来”。从古流传至今的“耍坛子”技艺作为饱含黄河流域民间文化韵味的符号象征,它深入地渗透进人们的情感记忆中,唤醒了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节目《坛三彩》赋予了“耍坛子”新的时代意义,它不再以“文化遗产”陈旧封闭静态的过去式而存在,而是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确认传统的价值内涵,以崭新的、开放的、灵动的、丰富的、活泼的现在进行时,赋予传统新的生命意义,阐发了传统的现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二彩:“惊、险、奇、难、新”传承中大胆创新
技术技巧的大胆突破创新是杂技节目《坛三彩》的另一个亮点。“耍、顶”技巧相结合,“顶”是核心,“耍”是灵魂。坛子被一群热情洒脱、铿锵有力的西北汉子赋予了灵魂,洋溢着热情阳刚之美。坛子在指尖、头顶、腰间、足尖随意游转,令人目不暇接。技术难度逐渐递增,其中小坛子“挑脖四对传”、小坛“集体挑脖小坛套脚”、是小坛群坛难度较大的动作,难点在于顶坛上顶落脖,挑脖翻转一周半套脚,脚踢一周半上头顶。这一上一下交换连贯,需要演员头、脖、脚、身体的默契配合。五人大坛子挑脖对传上头,抛扔大坛过四人背接大坛,“二节三提篮套脚”,从地面到肩上表演是耍坛子技巧的重大突破创新。而大坛子“桌上二节四过口”(过四面),难点在于,在地面上演员可以很好地发力,还可以走动去找找平衡,但是站到人肩二节上面,就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脚下纹丝不动,需要依靠底座配合,发力,找平衡。“三大坛背剑”“大坛叠筋两头忙”(四窜猫)、济宁杂技团原创杂技技术“抖轿子翻上三节接大坛”更体现了顶花坛新技术的突破和灵活应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表演令观众热情高涨,欢呼喝彩声不断。最难的是二节脖挑大坛、三节抖轿子翻上接大坛,因坛子重量和高度问题,三节需要落在肩上盲接,需要每个演员每个环节的无缝衔接,一旦出现配合失误,以及时间偏差就会很难接到坛子。演员们配合默契,只见那坛子就像长了眼睛似的,又像是有魔法在控制着,在演员们的头顶、额头、肩臂、指尖、膝盖、脚尖、前胸、后背等处上下翻飞,或直立、或倒置、或侧倒、或正旋、或逆旋,或翻转,耍到兴致处,只见坛影,不见坛形,行云流水般的表演令人眼花缭乱,顾盼不已,赢得了观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三彩:音乐与画面交融交织,共同构筑完美舞台意境
节目《坛三彩》的音乐得到观众的一致肯定,特色鲜明、节奏感极强的音乐把剧场里观众的观演体验感推向高潮。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既有秦腔胡板的元素,也有怒吼秦腔的感觉。秦腔高亢、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民乐与现代摇滚音乐元素相结合的“中国黄土高坡上的摇滚”,大开大合、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西北男子的“硬汉”风格,在舞台上迸发出火热的情感和冲击力,令观众精神为之一振,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突破常规,大胆选用接近三原色的颜色作为舞台背景,整个舞台包括服装道具大屏幕背景,只有红、黄、绿三种颜色。色彩是有灵魂的,能感染人的情绪。红色色感温暖,象征着西北汉子刚烈而外向的性格,充满能量和活力;黄色,象征着西北黄土高坡,传递出明快、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绿色只是在坛子道具上作为条纹小面积使用,在热情如火的舞台上带给人一抹清新的感觉。背景大屏幕视频在八分钟的表演过程中是有内涵和富于变化的,从晨曦开始,温馨的黄色光线布满屏幕,到初升的太阳,再到红霞满天,红艳艳的背景颜色与充满激情的音乐相得益彰,一棵古树发出新芽,长出繁茂的绿叶,喻意“根深才能叶茂”的主题。红、黄、绿三种颜色明度纯度高,明艳饱满、对比度强,让人感受到舞台上的纯粹热烈、激情四射,洋溢着力量、豪迈、洒脱之美,迸发着顽强不屈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音乐旋律在美丽的画面上起舞,色彩随音乐跳动,音画交融,点燃激情,共同构筑舞台完美意境。
济宁市杂技团厚积薄发,传承创新,不断打磨,精益求精,《坛三彩》终能绚丽亮相于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遵古而不泥古,破法而不离宗,《坛三彩》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既保留了传统杂技精髓,又融入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体现了济宁市杂技团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民族精神,对传统杂技艺术传承发展、开拓创新孜孜不怠的追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积淀和给养,关注这个热气腾腾的时代,展现了传承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
(作者:符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