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曲艺自带评论属性(徐粤春)

2022-02-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徐粤春 收藏

中国曲艺高峰论坛作为中国曲艺界最具影响的理论研讨会,自创办以来,一直备受业界、学界的关注。本届论坛旨在团结引导广大曲艺工作者、理论评论工作者,深入思考制约曲艺繁荣发展的瓶颈问题,发挥理论评论的智力支撑和实践引领的重要作用。这足以看出,中国曲协对理论评论工作的高度自觉和高度重视,让我们对未来曲艺评论工作的提升和加强充满期待。

的确,曲艺与评论有天然的不解之缘。曲艺作为民间说唱艺术,一直有“说书唱戏劝人方”的功能。曲艺艺谚亦有云“评书不评,如目无眼”,曲艺自带评论属性是这门艺术的一大特点。曲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是带着时代体温的文艺,是散发泥土芬芳的文艺,是抒写大众生活的文艺,它通过褒贬臧否、调侃讽刺、幽默揶揄的评论,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能够让人在艺术熏陶中收获欢乐、启迪和教育,同时也让曲艺获得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因此,加强理论评论对曲艺工作尤为重要。

当下,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社会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届论坛的主题——“创新驱动曲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是聚焦于曲艺这门传统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笔者以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曲艺理论评论的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曲艺事业蓬勃发展,曲艺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亟需曲艺理论评论加以关注和引导。

第一,与学界同频共振,灌注曲艺评论的底气。理论是评论的基础,评论是理论的应用。曲艺评论是一种学术活动,需要以思想理论为武器,进行专业、权威的批评,承担起思想启迪、价值引导、文化引领的社会责任。与学界同频共振,有助于夯实曲艺评论的理论根基,坚持正确导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时学习和掌握文艺理论前沿成果,不断夯实曲艺评论的理论根基,增强阐释力、说服力和战斗力。与学界同频共振,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发掘曲艺鲜明的地域审美特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样式,发掘出这门古老的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中国审美的价值标准,在扬弃中继承,在转化中创新。

第二,与业界融合发展,增添曲艺评论的锐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而批评精神是文艺批评的灵魂和风骨。但这份锐气既不是捧杀,也不是棒杀,而是建立在对曲艺业态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始终聚焦曲艺业界发展,深入曲艺创作演出现场,品味曲艺作品中折射出的百姓生活冷暖和人间社会百态,追踪曲艺欣赏趣味和消费方式的新变化新热点,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努力做到既坚持标准、坦诚相见,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又杜绝无原则的吹捧和恶意贬损,促进曲艺创演和欣赏水平的双重提升。

第三,与媒介有效合作,提升曲艺评论的朝气。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曲艺观念、曲艺实践、曲艺业态都发生着巨大改变,曲艺评论的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日前,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特别提到要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这就要求曲艺评论工作者积极适应好、有效运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有效拓展评论的传播空间,推出更多曲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质朴清新的文风,提升曲艺评论的朝气与灵气、传播力与影响力。

2021年5月,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题,中国评协与中国曲协联合主办田连元《话说党史》评书创作研讨会,总结评书《话说党史》的艺术特色和创作经验,探讨如何发挥文艺的独特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未来,期待业界有识之士继续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曲艺理论评论工作的发展。

(本文为作者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绍兴(柯桥)高峰论坛上的发言,发表时有修改。原文刊发于《曲艺》2021年第12期“卷首语”)


(作者:徐粤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徐粤春专页

文艺创作中的辩证思维(徐粤春)

一场点史成诗的舞蹈想象(徐粤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