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学东担任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山东卷》,是由山东省的一批对民间说唱研究情有独钟的有识之士,在1956年至2015年间山东民间老艺人口述记录与视频录像资料中,经过甄选、整理、编纂而成。全卷118万字,共收录了7个曲种、19位代表性的民间说唱家76段(部)个性迥异、风格多样的说唱脚本。所选作品不乏代表性与艺术性。
从汇编的内容看,本卷的编纂严格遵循“优中选优、代表性、全面性、原生性”的原则,根据影响力的大小,排列出了顺序。编者不仅在每种说唱形式前,对其形成发展历程、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及其表演风格、说唱特色等做了言简意赅的文字介绍;还尽可能地为其中部分民间说唱艺人,配上了真人演唱的视频。这种做法使研究者、查阅者不仅对入选的唱段、演唱者有所了解,也对这一说唱形式的其他艺人、其他唱段以及发展概况等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
从曲艺音乐结构的角度来看,本次收录的唱段中,曲牌类唱段收录了山东琴书14段(部)、莺歌柳书42段(部)、端鼓腔4段(部),共计60段(部),占这次全部收录作品总数的78.9%。板腔类唱段收录了山东大鼓9段(部)、东路大鼓3部、西河大鼓2部,共计14段(部),占这次全部收录作品总数的18%。另外本次编纂,还收录了诵说类唱段鼓儿词2部。这些精彩唱段,基本上勾勒出了山东民间说唱艺术的全貌:“粗犷豪放和质朴率直的气质、深沉、悲怆的基调、幽默风趣特征、擅长表现社会、家庭伦理的纠葛”。而其中对曲牌、板腔以及谱例的记载更是为山东传统音乐研究、山东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文本。
从文本书目的角度看,本次编纂收录了长篇17部,占总数的22%,中篇22部,占总数的29%,短篇37段,占总数的49%。从此次入选书目的文本题材看题材较为广泛,有的改编自古典名著和传统戏曲剧本,也有的改编自神话传说,这为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演变历程提供了文本依据。
山东琴书
而源于文人、艺人们对生活经历的总结与凝练的唱段,大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真实地展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的同时,拉家常般的唱词中也蕴含着朴素而又深远的思想内涵。说唱艺术的“高台教化”属性又赋予了它“说书唱戏劝人方”的功能,如:表现民妇思夫的山东大鼓《王二姐摔镜架》,倡导大家敬老爱幼、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山东琴书《三上寿》《空馆记》《三打四劝》等,它们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欣赏艺人的表演过程中逐渐汲取知识、了解历史、明白伦理道德、熟悉人情世故。另,所选书目内容中大量“针线笸箩”细节的描写,自然包括了对故事发生地点、时间、人物的婚礼、葬礼、生子等民俗仪式的记录。这些针对民俗仪式细节的描写,也贴合了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尊礼重教”的民习民风,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本次入选的76段(部)民间说唱文学脚本的内容,客观、全面地展现了山东民间说唱艺术的美学特色。首先,鲜明的适应性。整个选入作品的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民间说唱“一方水土一方民,还是乡曲最赢人”的美学特征。此次入选的山东琴书南、北、东三路的代表曲目充分展示了三派各自的特点;而三派的区别主要在于方言环境的影响,而方言演出恰是为适应所在地欣赏者之喜好。其次,生动的愉悦性。富有愉悦性是民间说唱文学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取决于其广大听众的审美情趣。其三,适宜的实践性。说唱文学是民间艺人“撂地”演唱的脚本,所以对民间艺人必须具备适宜其演唱的实用价值,即艺人们说的“活(脚本)要好使(好演)”。例如这次入选的山东大鼓《王二姐摔镜架》,开口即是:“王二姐绣楼泪汪汪,悲悲切切想张郎。张二哥南京去赶考(哎),一去(了)六年没有还乡。”几句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全部介绍清楚。
(作者:孙立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