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民间文艺>正文

“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全景式晋京,揭亚洲文明新视角

2019-05-20 阅读: 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收藏杂志 收藏

  2019年5月9日上午10点,“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近200件古今寿山石经典之作,完整地呈现了寿山石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历史传承中的重要事件,全景式的展现了八闽大地千年寿山石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外延。这也是按照福建省委宣传部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晋京举办的寿山石艺术大展,是全面梳理寿山石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一项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

  本次展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颂奋进的新时代,全面系统地对雕刻、技艺、传承等寿山石文化进行梳理。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将从5月9日持续到5月26日,展览规格高、规模大,品种全、底蕴深,展品多、文脉远,是19位寿山石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是近些年罕有的对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当代成就的全景式展现。

  寿山石位列我国“四大名石”之首,产于福州北郊寿山,以其质地莹润,色彩斑斓,被誉为“天遣瑰宝”“石中之王”。 观众将在展览现场领略到寿山石雕刻艺术所呈现出的历史文脉、雕刻技艺、传承发展等丰富内涵,感受寿山石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富于活力的工艺美术产业所呈现的当代风貌。本次大展已纳入“亚洲文明对话”框架,在展览中也将以独特的视觉形式与艺术语言,向世界呈现出以“印石文化”“石雕文化”为代表的亚洲文明精彩一隅,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之间的共鸣、互鉴与对话,将使得寿山石以独一无二的面貌向世界展现出古老鲜活,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之美。

九寿章 寿山品种石

 

文脉

寿山石千年历史传承

  本次展览,将清晰呈现寿山石文化的历史传承脉络以及雕刻艺术各流派在当代的发展全貌。

  早在4000多年前,这种质地莹润,色彩斑斓的自然奇宝就被福州先民发现、收集、利用。早期的寿山石雕刻,多为明器、实用器。唐代时,寿山曾有一“广应寺”,寺中僧侣开始以拾取的寿山石琢佛珠、佛具等赠予施主檀越。宋代对寿山石的雕刻利用进一步扩大,民间、官方以之雕刻造器成为常态,但最终因“官取造器,居民苦之”,石农自发填埋矿脉,而令这门艺术一度面临中断。

南宋·石俑 佚名 寿山老岭石

  但至元、明,由于文人制印之风逐渐兴起,寿山石又因其比玉石、金银更易奏刀而被作为优质的印石所使用。以寿山石为载体的金石篆刻,是寿山石数百年来兴盛之根本。篆刻于元末即已有萌芽,后至明清,又因鉴藏古印之风兴起而更为普及。寿山石上的“金石缘”始于元末,鼎盛于明清。

明·山子章 寿山牛角冻石

明末清初·罗汉洗象钮方章 寿山芙蓉石

明末清初·虎钮扁章 寿山田黄石

  数百年来,闽人对寿山石的开采始终没有中断,开采出的石种品类繁多,有“山、水、田”三坑之分。而时至今日,寿山石这一概念又已非仅指“寿山”所出,而是以寿山为起点,联旗山、接月洋,三系矿脉内采掘、问世的美石。三系之中,新坑旧洞星罗棋布,所出品目纷繁多样,有百种以上。这些美石或色泽饱满浓丽,或质地通灵莹澈,或手感滋润凝腻, 无不流光溢彩,动人心魄。因此,在闽地有关寿山石的种种文化现象可谓历史悠久。

清·田黄石太平有象方章 寿山田黄石

清代早期·达摩 寿山玛瑙石

 

复兴

新闽派的寿山石文化

  本次展览将探讨寿山石艺术与新闽派文化的关系,呈现福建寿山石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在当代复兴的意义。

  有关寿山石的系统理论研究方面,最初发端于清康熙年间,由闽县鼓山里人高兆撰写《观石录》一文,首开寿山石文化研究理论之先河,随后浙江萧山县人毛奇龄,论述寿山石“三坑”分类法,作《后观石录》。这两篇寿山石文论,后来成为寿山石文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民国·古象钮对章 寿山田黄石

  民国时代,由于当代矿物学和印章学知识的融入,发展出了许多全新的认识与阐述,更加开阔的当代学术视野与研究材料,使得这一文化体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寿山石曾经经历过一次新的高峰,并在福州本土发展出了两个以寿山石雕刻为主的艺人门派,一为“东门派”,一为“西门派”,前者主攻人物圆雕,后者主攻印章纽饰,两派百年间双峰并立、各擅胜场。直到抗战期间,由于战乱侵扰使得寿山石相关的行业凋敝,境遇凄凉,不少艺人都被迫另谋生计。

羲之赏鹅 寿山乌鸦皮银包金田黄石 郭懋介 作

渔樵耕读 寿山田黄冻石 郑世斌 作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寿山石雕工艺才再度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与发展。1955年,十六名“东门派”艺人一同创办了“后屿寿山石雕刻小组”,很快,“西门派”也成立了“鼓楼区图章供销组”。1958年,两派艺人们又由政府共同扶持,合并成为“福州工艺石雕厂”。寿山石雕刻者们的地位从此得到了天翻地覆般的改变。以陈子奋,潘主兰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工作者也先后加入到工艺美术界队伍中,他们对于这项文化体系的研究与传承的执着,令寿山石雕的发展历史得到了真正系统的整理,从而逐渐完善了寿山石文化的学科体系,最终让这一闽地独有的传统文化体系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同时,他们的努力也加速了这门寿山石文化的学科体系的构建。

山水花卉图 寿山石 林清卿作

《如幻》文玩 寿山荔枝冻石 陈达 作

童年的记忆 寿山瓷白芙蓉石 唐木作

  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为《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作序时指出:“寿山石独居福建福州寿山之一隅,其质地之佳,色彩之艳,品种之多,开发之早,论著之丰,影响之广,殊为难得。” 又提出:“要提高寿山石文化研究系统性,打好寿山石文化品牌,推动寿山石产业的发展。”

  十多年来,寿山石人坚持以习近平主席对寿山石文化的重要指示为引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推动寿山石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造。

 

当红

雕刻大师礼赞新中国

  作为礼赞新中国的献礼之作,本次展览将特别呈现寿山石传统雕刻艺术与重大红色历史题材创作融合,以及改革开放后新一轮发展中寿山石创作丰富多彩、多元并存的时代风貌。

井冈山会师 寿山山秀园石 林飞作

井冈山会师 寿山高山石 郭功森 作

  自新中国成立后,寿山石雕刻者们就开始脱离了过去以传统旧思想、旧手法进行创作的习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寿山石雕的创作中去,融合西方美术理论对寿山石雕刻的传统技法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并先后创作了“长征组雕”“闽西组雕”等一大批红色革命题材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寿山石雕刻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寿山石雕刻的行业队伍中,陆续有19人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他们为首的一大批寿山石雕刻从艺者们,以新时代所开采出的美石为素材,创作出了题材多样、雅俗共赏的寿山石雕。这些石雕作品,渗透了多样的艺术门类,形成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新风格,丰富了寿山石雕的传统内涵。

  20世纪90年代,参评中国国石的活动中,寿山石位列榜首,备受瞩目,成为人们钟爱的收藏品之一,寿山石文化与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八闽大地掀起了寿山石文化热,一时名家辈出,行业繁荣。

古田会议 寿山石 林飞 作

  本次展览中的巨型雕刻作品《古田会议》、篆刻作品《军民情》等,正是新时代发展中,寿山石人在红色革命题材作品创作的重大突破。

  古田会议是中国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解决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问题,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著名寿山石雕大师林飞以重达两吨、高1.5米的大型寿山石所创作的《古田会议》,再现了气势宏大的古田会议场景。以原石的色彩杂糅,红、黄、白、紫、黑共存于一石,共同衬托了作品正中红色的古田会址建筑。两支红军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中间的会址方向行进,形成向心态势。时逢建国70周年,以国石铭刻“古田会议”这一红色丰碑,不仅弘扬了国石的正能量,也是对古田会议精神的传承。

  福建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福建省篆刻学会副会长、著名篆刻家叶林心教授,则以习近平主席在福州工作期间撰写的七律诗《军民情》创作的篆刻巨印,印面宽15cm,所作取法高古,结体严谨,章法平稳,布局均匀,错落有致,刀法细腻,线条古趣盎然。该印文多达56字,而极尽穿插呼应,运用自如,笔笔精到,宛若天成。

江山如此多娇 寿山芙蓉石 徐崇良 作

 

  延伸阅读:

  规模最大的寿山石艺术展,相约中国美术馆

  工匠精神:寿山石雕艺术的千年传承(李雪)

  寿山石的温度

  篆刻艺术的“跨界”与“融合”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