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年度推优>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2022)>正文

第七届“啄木鸟杯”推优视听艺术评论概观(张德祥)

2023-01-19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德祥 收藏

第七届“啄木鸟杯”推优发布典礼现场

第七届“啄木鸟杯”推优,从视听艺术评论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要作品得到广泛关注。评论有披沙拈金作用,把好作品推出来、对优秀作品评介分析,是评论的重要功能。从参评的评论文章来看,一年来的重要作品如《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人世间》《功勋》《扫黑风暴》《长津湖》等等,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反响,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有众多影视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解读,多有灼见。一方面引导观众正确知解作品的意蕴,一方面总结创作经验,起到了“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是评论健康发展的体现。检验文艺评论的眼光和质量,就要看能不能把优秀作品推出来,并给予科学的、公正的、适当的评析。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主导地位。绝大多数评论文章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自觉运用美学的、历史的评论标准。文艺评论是审美活动,也是意识形态活动,不可能没有思想倾向性,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而抽象存在。从参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对文艺评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多的评论自觉坚持文艺的人民性,敢于对不健康的文艺现象和畸形美学观念提出批评,真正起到批评的作用。这是文艺观念正本清源、切实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地位的必然效果。文艺思想领域的争论与批评是正常现象,批评的活跃即思想的活跃。通过批评和争论辨别美丑,辨明是非,是文艺评论的职责所在。

三、文艺评论的中国话语体系渐趋明确。绝大多数评论文章明白晓畅,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文论概念更契合中华美学精神,体现出文艺评论的中国风范。很显然,文艺评论的文风逐渐摆脱现代西方文论话语和思维模式的教条主义桎梏,那种言必称西方的评论腔调虽然在有些文章中还没有完全消失,但那种机械地用西方文艺标准衡量中国文艺作品、用西方观念剪裁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评论方式被普遍放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话语体系正在形成。文艺评论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大众,就必须接地气、有活力,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总结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内涵并运用于中国话语体系、价值体系的建构当中。可以看出,中国文艺评论正在感应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作为,这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

四、文艺评论文体有待改进。文艺评论的话语和文风有新的变化,但不得不说,当前的评论文体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传媒,不能适应大众需要。某些评论文章被所谓的“论文格式”所绑架,“学术八股气”很浓,穿靴戴帽,繁文缛节,引经据典,动辄万言,学术架势很吓人,让人望而却步。评论文体应当自由活泼、长短不限,像鲁迅那样的评论文章已不多见,这是评论文体的一种退化,退化成了“论文体”,不利于文艺评论的发展。要面向大众,评论文体和风格就要多样化、生动化、深入浅出,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啄木鸟杯”推优增添了短评项目,也是对活跃评论、改进文体的一种促进。


作者: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 摄影:胡艳琳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张德祥专页

《勇敢的翅膀》:人物成长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张德祥)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暨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名单及评委推选意见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优秀作品作者感言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