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胜利召开,绘就壮美蓝图。有幸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让我激动振奋,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这份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中,报告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中国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的精神追求应该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生活相适应。伟大时代的创造与成就,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中,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创作、展示引领时代风气的作品。
吴为山《孔子》雕塑(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官网)
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肩负着国家美术殿堂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双重身份的中国美术馆,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领导下,牢记国家馆的使命与担当,努力打造艺术家的殿堂、大众美育的课堂、国际交流的客堂。中国美术馆的文化职责明确为六个方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藏大家艺术精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促进当代艺术创作、打造美术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美术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文化惠民“增色”, 为幸福生活“添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策划了“国家捐赠与收藏”“典藏活化”“国际交流展”等系列展览,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把13万余件藏品进行梳理、展示,让那些过去只能从画册上看到的经典美术作品回到人民中间,与人民零距离接触。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美是一股溢于言表、感化人心、能够持久、深入发挥影响的力量。回首2017年,“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举办时,观众在寒风中排队3公里参观展览的场景至今令人动容。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精神之际,“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三期)”第一时间与广大观众见面,取得不错反响。
展望未来,在建成文化强国的进程中,需要继承传统,需要立足时代,需要创新发展,也需要战略部署。中国美术馆是融通中西古今、以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平台,第一要坚定文化自信。第二要总结世界一流美术馆的办馆经验,将对传统、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思考纳入中国美术馆发展的宏观格局中,逐步建构出全球化的竞争力。第三要研究国际传播方式的特点, 变文化“走出去”为“请过去”。中国美术馆将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出更多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精彩作品,以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把美献给新时代,用美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从1985年创作大型雕塑《新四军东进》到2021年创作大型雕塑《旗帜》,近40年来的创作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艺术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自信中,把艺术生命融汇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才能有巨大的动力。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我提交的《关于以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助力党史学习年的提案》获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也由于通过艺术创作等工作履职,我获得“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文化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脉所系,其中包含的崇高情怀、无尽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为全人类所共享。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凸显当代中国价值观,如《马克思》雕塑永立马克思家乡德国特里尔,《百年丰碑》雕塑在法国蒙达尔纪市火车站广场永久安放,《鉴真》雕塑去年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落成,在世界多个国家永立老子、孔子中华历史人物铜像,用艺术之美搭建人类心灵共通、命运共同的桥梁,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体系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精神指引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进入崭新的阶段,我们的江山更加壮丽,人民更加豪迈,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更加辉煌,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丰富题材,更是文艺工作者精神与情感源泉。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继承传统与吸收一切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熔铸新时代精神于新的艺术语言,在表现人民伟大实践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作者: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