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是指引未来的纲领性文献。报告专门论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从本期起,《中国艺术报》约请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和艺术家撰文,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及文化在实现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度阐释,以把学习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精神引向深入。
文化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自觉肩负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庄重宣誓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结号,作为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己任的新时代文化建设要自觉肩负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以其高质量、高品位的发展,实现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丰富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价值感召力,在世界舞台上高扬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世界共同价值,在极大地拓展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中为中国崛起赢得最广泛的国际认同。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要在世界秩序变动和人类文明跃升的大视野中来深刻领会和把握,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的现代中国,既是现代世界体系格局中的民族国家,又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的古老文明体,既古老又现代是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和勇气。目光始终注视人类文明跃升方向的中华民族,不仅有着“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和合”的文化底蕴,更有着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和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远人不服必修文德以来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全球治理走向善治、化文明冲突为文明互鉴与价值共享,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担负起引领者角色的使命!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能够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探索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新征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还必将为徘徊于十字路口的人类文明跃升提供方向性启示和实践典范。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伴随中华民族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文化建设在实现如何强起来中肩负的使命更加自觉、更加明确、更加重大。究其意味,这不仅关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中,以文化的温度、温情和常识、常理、常情焕发出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感召力,在道不远人中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中使高远的文化理想走进普通大众的心里,从而在思想上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此外,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还要在蓬勃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健全创作体系中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及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体系中,不断增强人民大众的文化获得感,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彰显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使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化焕发出来的强大力量,从而以再造文化辉煌行进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途中。
究其根本,文化自强使我们不仅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中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梳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增强当代中国人的骨气,在高品质的文化消费和审美愉悦中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不断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立德树人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还要发展出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拱卫国家文化主权、维护中华民族海外文化利益的能力,更要有实力使中华文化成为全球化舞台上的高势能文化、高位态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在复数的“世界文化”中成为发挥重要影响力和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主导文化形态之一,形成以自塑和他塑统一的能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使中华文化成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跃升方向的文化基础之一。
新时代新征程,契合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征程中正面临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和全局性筹划,需要愈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迈入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更加根深叶茂。同时,伴随中国发展方位的变化以及综合国力全方位的提升,愈加需要有效增强民生福祉,把人民放在心中,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民主治理全面贯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刻领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执政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能够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上,迎难而上,勇于面对中国发展中的问题、世界秩序变动中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把一个更加繁荣文明富裕和谐美丽的新时代中国带到世界舞台中央。
1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却改写了世界史的新纪元,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忆往昔,峥嵘岁月,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拼搏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新辉煌;回首70多年的砥砺奋进,新中国不仅创造了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更是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展现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精神意志昂扬、有着文化自觉和审美自信的民族形象;100年,正是风华正茂,走过百年奋斗史的中国共产党足以告慰先贤和革命英烈,始终践行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 180年也许是历史的弹指一挥间,历经磨难、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却从苦难走向了辉煌,从被裹挟入现代化思潮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自豪地勇立时代潮头,笑看百年风云潮起潮落;前瞻未来,立足5000年厚植的文明积淀,沧海变桑田,中华民族在坚定历史自信中更加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文明理念和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使我们走出了一条超越既成大国“国强必霸”逻辑的文明型崛起之路,这是我们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能够赢得世界人民广泛认同的底气所在。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焕发的强大文化价值感召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回应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的文化思想创造和文明理念创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不会停步。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文化力量润泽其精神底蕴、丰富其内涵,使其在更加完善成熟中成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样板。在世界文明互鉴视野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就其内涵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内涵的阐发使中国式现代化占据了人类文明的道德舆论制高点,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必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有着诸多启示价值,也为人类文明跃升启示着一条可能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奥秘何在?究其本质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登高望远,始终坚持文化创新创造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主动的历史精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再创历史的辉煌!擘画未来,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作者:范玉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