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圈层文化的IP影视剧的发展

2022-12-0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岑少薇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入围文章,由作者参选提供)


引言

网络文艺自诞生伊始便具有“圈层化”的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文艺就是“圈层”文艺。2015年现象级IP影视剧《花千骨》开启了我国“IP元年”。此后,仙侠、玄幻、盗墓、宫斗权谋剧占据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IP影视剧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随后这股IP热持续降温,《武动乾坤》《斗破苍穹》等大热IP都未掀起收视热潮,而现实主义题材系列—《小敏家》《隐秘而伟大》《觉醒年代》等不断涌现出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佳剧。IP影视剧的大起大落无一不呼唤着圈层文化的破壁与娱乐理性的回归。

一、圈层文化

圈层文化指的是“对某种价值观、理念或情怀有共同认同的人形成聚集的群体,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圈层文化现象”[1]。互联网时代了打破了以地域、血缘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人际交往关系,催生了以兴趣、性格为中心的虚拟网络交往模式,“圈层文化”应运而生。

圈层文化有“典型的圈群性质”“层级组织结构”等特征。它在形成后会根据圈层的特质而产生排外性。因此,圈层内部成员会依照其内部的主题进行大规模的内容输出,无论是原创或是二次创作都有着极大的艺术价值。这与詹姆斯提出的“参与式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参与式文化指的是以Web2.0网络为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2]。处于圈层文化内部的成员正是在参与式文化的影响下进行沉浸式创作,它促进了圈层文化内部的活跃度与粘合度。

IP影视剧的发展得益于圈层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圈层文化的传播范围,这得益于影视剧独特的媒体性质。

二、IP影视剧的发展嬗变

1.  圈层文化与IP影视的关系

在IP影视产业链运行的过程中,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并已经形成了独特多元圈层文化的优质网文IP是资本改编的首选,其中又以玄幻、仙侠、权谋为主。2015年,IP影视剧《花千骨》的网络播放量超200亿,即使是不在黄金时段播出仍能保持单集破2的收视率,同时它的同名网游更是达到了月流水近2亿的收入,它的出圈正式打响了IP电视剧的蓬勃发展的第一炮。《花千骨》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原著IP自带的强大粉丝流量。其次,对于粉丝心理的精准定位与粉圈运营规则的把控与对圈层用户习惯的顺应成功推动了IP影视剧的发展之路。

在播出之前,制作方不断在微博等互动平台放出大量拍摄物料吸引原著粉,同时在播出的时候设置台网联动,即使是以周播的形式也能很好地把握放映的叙事节奏,给观众预留互动空间,从而激发了观众空前的参与热情。纵观2022年的现象级热播剧五一不借助此类形式,助推收视率的上涨。以2022年暑假的热播剧《星汉灿烂》和《沉香如屑》来举例,很多观众每天都能在微博的热搜榜上看到它们的身影,且它们的阅读量和转发量有超过2亿多的趋势,这其中不乏粉丝的力量,但是这样子的宣传模式确实是加大了影视剧的影响力。

此后这一模式——“流量明星+大IP”被资本广泛使用,网文平台大量IP被收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等IP仙侠剧的爆红使得仙侠这一题材的IP风头大盛,甚至成为了资本盈利的不二法门。但是随着大量同种模式的输出,观众很快产生了厌倦感。

2.  圈层文化导致的IP影视的异化、退化

IP影视热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相反2016年之后,《青云志》《幻城》等大热IP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浪花。2016年,侯鸿亮监制的《欢乐颂》引导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的回归。影响IP影视热衰退的原因有多。其一是圈层文化本身的局限性:以女频文为中心改编的影视剧带有固定套路,每个配角都爱女主的套路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男性对恋爱关系的探求;以男频文为中心的改编则以“打怪升级”为套路,情感线不清晰、价值内涵空洞,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主思想都很难吸引非原著粉的女性粉丝。

除此之外,资本的介入使得原本纯粹的影视剧融入了商业模式。被IP吸引的粉丝一般都注重对原著的尊重,他们能够接受改编,但是要在原有故事的框架之内,并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然而,资本的选择往往背道而驰,他们会以最有利的方式改编人物,使人物变成他们赚钱的工具,那么这样就会破坏原著粉的“怀旧情怀”。久而久之,当原著粉对这种模式产生失望甚至是抵制的情绪的时候,IP影视剧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阻碍。

3.  圈层文化导致的IP影视的同质化

同质化的影视创作,粗制滥造的IP剧使得其本质与圈层文化的审美背道而驰。在IP剧中,为了追求流量与速度,资本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受众的喜好,以此进行大规模的复制创作,这样的剧往往会显得僵硬,这样自然也不能得到观众的喜欢。

圈层文化生动且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作为圈层文化的成员是在不断地分享中获得发展的,那么这种文化模式产生的创作容易使得自我得到提升,且圈层文化内的审美取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僵化的内容势必会引起审美疲劳,从而被圈层内的成员抵制,最后引发退圈等一系列后果。“CP粉”的营业模式便是如此,“CP粉”是得益于粉丝文化而成长的一种粉丝群体,它往往很容易集结,但也容易被打散。一般一部IP影视剧播出期间总会出现几对火爆的CP粉,但是在播完之后便会迅速解体。资本看到这种粉丝群体的力量之后会促成CP双方的再次合作来谋取利益。但是,这种粉丝群体也是最不稳定的一种。例如“博君一肖”(肖战、王一博)“巍澜CP”(朱一龙、白宇)等以耽美IP剧出圈的明星容易受到反噬,并引发自己粉群的脱粉行为。长此以往,IP影视剧在自身的局限和资本的操控之下沦为粉圈文化的牺牲品,IP影视剧被异化,IP热也很快消减下去。

三、IP影视剧的发展趋向

1.  突破圈层文化传播,走向良好的发展

网络文学改编的IP影视剧存在传播受众面小的问题。即使是大热作品,也只局限于原著粉丝和演员粉丝。但是网剧《陈情令》的诞生打破了这一惯例。它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不同程度的喜爱,且各年龄段在追剧时关注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实现了圈层文化传播的突破。除此之外,它也给“流向明星+IP”的模式上了一课,一个没有流量明星的小成本制作剧通过剧方的精心改编,同样可以出圈。

2.  打破圈层文化壁垒,重塑IP影视剧形态

找到圈层文化的独特性与大众审美差异的平衡是打破壁垒的关键。《周生如故》中对男女主的恋情描写恰到其处。两个本来相爱的人却因现实的种种无奈而被迫分离使得此剧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悲剧结尾的影视剧一般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它却做到了并被誉为“be美学天花板”。可以说它成为了悲剧影视剧制作的标杆。它的成功重塑了传统的爱情模式的续写方式,有利于探索新的IP影视剧形态。

3.  冲破圈层文化怪圈,开启全球产业链

圈层文化作为一种内部文化具有的排他性使得制作方大大缩减了运营的可能性。但是《三生三世枕上书》冲破了圈层文化的怪圈。在IP剧大火的同时,它的同名游戏、明星周边等遍地开花,并受到了韩国、越南等地方观众的热捧。这有利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产业的外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外销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IP影视剧的全球产业链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样貌。

结语

根植于圈层文化的IP影视剧的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和寓教于乐的原则。在受益于圈层文化带来的优势之外,还要突破圈层文化的壁垒,抓住发展的黄金时期,开拓全球产业链,助推中国本土文化的“外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 唐冰炎:《圈层文化与近年国产IP影视剧发展流变》,《电影文学》2021年9月15日版。

[2] 周荣庭、管华骥:《参与式文化: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样式》,《新闻爱好者》2020年12月版。


作者:岑少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本科大三在读


延伸阅读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专题)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来投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