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之见与被见

2022-12-0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苏勇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入围文章,由作者参选提供)


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之峥嵘渐显及其不断被聚焦,毫无疑问是中国网络文学十余年来取得的最具突破性和最受瞩目的成就。这标志着至少是在意识形态层面,网络文学已经开始自觉承担起一种作为精神图谱或人学向度意义上的价值引领功能。这既是网络文学对时代与社会所提要求的有效回应,也是其寻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并试图拥有一定主流话语权的极为内在的进阶需要。历史地看,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学、艺术,乃至新型媒介,只有担负起某种呼应时代、观照当下的社会责任,才能最终获得一个“合法的”并且是值得被尊重、被珍视的身份,从而名正言顺地被文学发展史或艺术发展史所装裱——而不是简单地被记录,从诗歌到电影莫不如是。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学或艺术,如果它所起到的作用不是让人“看见”,而是一种对现实的封闭、遮蔽与逃避,那么这种文学或艺术就是无效的、无用的,甚至是无益的,也就不值得被凝视。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之所以被看见,正在于它以其独特的文学形态和文学表达,生动地记录和构造着它之所见。

伴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21世纪中国文学的生存样态。如果我们讨论中国网络文学而不涉及它所依托的载体或媒介,那显然就忽略了网络文学在生成、传播、接受上的的独特方式。正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促成了长篇小说的大发展一样,动辄逾百万字的“巨篇”网络小说之所以层出不穷,显然与它所依托的网络媒介密不可分。麦克卢汉所言的“媒介即讯息”之所以深刻,就在于该命题本身包含着这样一层独到的发现,即媒介不仅生产出新的文本样式,也由此生产出新的感知方式。在此意义上,新媒介给文学带来的问题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建设性的,它为文学书写、文学阅读带来了新的可能,这种可能既体现在文学表现内容、表现空间、表现方式的扩展上,也体现在阅读空间、阅读方式、阅读体验的革命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发表作品,随时随地进行网上阅读。同时,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当下,网络文学的优势也突出地体现在,即便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文学垃圾在网络上被制造或生产出来,即便这些垃圾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挤占乃至蚕食着人们的精神空间,但它至少不会因印刷的需要而造成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破坏性的,网络文学直接改造着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经由传统文学建立起来的感知世界的知觉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文学诸如“贤圣发愤之所为作”(司马迁)“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传统定位。如果我们不对网络文学加以引导,那么它完全有可能将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学精神连根拔起。所幸的是,我国最近十余年的网络文学生态总体向好,尤其是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的大量涌现,使得网络文学具有了一种“可贵而佩”的面貌。《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0年新增签约网络文学作品约200万部,现实题材作品占60%以上,而迎向现实、贴近时代的“抗疫与医疗、脱贫致富、创业”等题材成为2020年现实题材的突破点。而前不久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指出,2021年,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深化。全国主要文学网站新增现实题材作品27万余部,同比增长2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已然从十多年前的才露尖角发荣滋长,初步形成一种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当然,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未必就是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现实主义不仅表现实然,更揭示应然,也就是说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极为内在而自觉的价值立场、价值诉求和价值旨归。在高尔基看来,现实主义就“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情况,作真实的赤裸裸的描写”,其核心功能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价值引领功能,它能够把握普遍规律,揭示症结之所在,从而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并且借助崇高的审美理想而为这个世界提供某种别样的逻辑和参照,正是在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得以看见一些异己的存在、遭遇别样的经验、体验某种超越性的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提供一个迥异于日常的审美世界不正是网络文学的常态吗?现实世界里有有玄幻吗,有仙侠吗,有穿越吗,有宫斗吗?显然,就题材而言,这些的确是现实里没有的,但问题在于倘若网络文学总是流连于此,总是靠这些怪力乱神来吸引眼球,必然造成书写的同质化、套路化,而且当文学创作蜕变为一种与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几无差异的活动时,文学精神就有可能委顿乃至丧失,这是其一。其二,是不是动辄几百万字的玄幻、仙侠、宫斗等小说就真的在精神层面上超越了庸常的现实呢?实际上,如果网络小说的评价标准只是单一的点击率,那么这些以制造即时性快感为原则的爽文,自以为超然世外,实际上也不过是在撩拨大众的感性欲望上极尽能事。这里就呈现出一种极富反讽意味的对照,现实主义看似与现实世界离得最近,却并非一味迎合,而是以梦为马,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那些看似写幻想,看似与现实无关的网络文学,实则是对某种卑琐现实、庸常逻辑的浅薄逢迎,恰恰是对重利轻义的“现实”主义的臣服,看似浪漫的想象和浮华的表象背后却并未提供任何自外于浅陋世俗的逻辑,不过是成功学、庸俗进化论或赢家通吃说的化妆表演,其文字背面的价值观极为可疑。在《甄嬛传》里,我们几乎看不到活生生的具有人的气息的人,我们看到的是些没有温度、没有生命力、被权力肆意操纵和摆布的符号,主人公不仅没有同恶的世界进行坚决的抗争,而且还以一种对权力话语的适应和利用的方式,强化了恶世界的牢不可破。不是说我们不需要“鸳鸯蝴蝶派”,也不是说不可以“问鬼神”,但如果网络文学完全被这些内容所充斥,我们将何以触摸我们的历史、社会与时代呢?显然,文学的超越性并非脱离现实的凌空高蹈,而是永远坚定笃实地站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高度上,让我们看见那些闪光的人性、厚重的生命以及不向假丑恶屈服的灵魂。在此意义上,现实主义描写的或许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现实,但应该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现实。它有责任将人带向一个更美、更善的世界,让人朝向更为高远的未来而阔步前行。总之,现实主义培养的是投身社会变革的有行动能力的实践者,而不仅仅是文学消费者。

历史地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有着如此绵延、丰沛、厚重的现实主义传统,至少是自《诗经》始,现实主义文学亲历、见证、参与了中华民族几乎每一个时代的风云巨变,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铸造了我们的民族情感、文化品格、身份认同、价值立场等,而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文学大奖分别以两位现实主义巨匠鲁迅、茅盾来命名,这绝非偶然。平心而论,比起那些故弄玄虚的文学来,现实主义文学更真诚、更透彻、更虚怀若谷。现实主义文学始终扎根大地,与这土地上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而现实主义作家也就成了时代和人民忠诚而坚定的执笔者或代言人。这些笔直的作家以及这些浩瀚而厚重的文字汇聚在一起,构筑了我们壮美文坛的良心。在此意义上,现实主义又怎能缺席于拥有5亿读者的网络文学呢?

2009年,阿耐创作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是首部获得国家级殊荣的网络文学。这部小说对于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乃至整个网路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既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走向成熟,同时也标志着贴在中国网络文学上的诸如“亚文学”“亚文化”的封印开始解除。自此之后,中国作家协会逐步吸纳网络作家入会。当然,如果我们以唯物史的视野去看《大江东去》的成功,就会发现,这部小说的成功显然是占尽了天时。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全世界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而在整个2009年,“中国力量”成了出现在世界媒体中的高频词汇,而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勇于担当、推进合作、务实有为,给世界留下了大国崛起的独特印象。这一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半个甲子,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崭新的大国形象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此形势下,我们需要一些真实而厚重的文字去记录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长达150万字的《大江东去》应时而生。当然《大江东去》之所以能够“被看见”,不仅仅是因为时势之使然,也因为它的真实与绵密,该小说坚持经典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以众多人物的奋斗历程描绘我国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画卷,作家秉持着可贵的坦诚,既展示了这些年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直面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与创痛。因而作为镜与灯,这样的小说因其真实厚重,所以读者感同身受;因其立意高远,所以读后让人精神振奋。

可以说,《大江东去》以及近十余年涌现出的大批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如《遍地狼烟》《都挺好》《橙红年代》《逆袭》《大国重工》《重卡雄风》《神共》《明月度关山》《大山里的青春》《浩荡》《我的1979》《大国网安:缚苍龙》《朝阳警事》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其中不少还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产生了不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些事实都无可辩驳地显示了现实主义的经久不衰乃至历久弥新的活力和魅力;也雄辩而铿锵地显示出,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仍然拥有其读者,并且会继续收获更多的读者。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实主义文学仍一如既往地展示着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动员力。它仍然是男男女女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仍然是我们进行伟大实践的号角。可以说,十年来的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彻底改变了之前“怪力乱神”“甜宠霸总”等一统天下的格局,也再次为文学挽回了声誉。并且,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也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空间,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手法和元素融入到现实主义创作中去,从而使得现实主义呈现出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态势。

实际上现实主义的对立面远不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而是虚无主义。现实主义从不故步自封,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它能够有效地吸收一切可以加以利用的形式和元素,在此意义上,现实主义其实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极具开放性的创作系统。达米安·格兰特曾列出了二十多种不同表现样态的现实主义,如批判现实主义、造型现实主义、日常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传奇现实主义等。这二十多种现实主义尽管看似庞杂,但它们都有叩问现实的情怀。因此,重要的不是文学是否照相式地复现现实,而是看它是否秉承现实主义精神,是否以新颖的方式指引我们看到那些我们需见、应见之物,是否以作家之洞见、远见而非臆见、短见为我们构建了一种值得“过”的审美世界。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本身强烈的“大众性”使得它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和元素来吸引读者。《遍地狼烟》就吸收了通俗小说所惯有的猎奇元素,例如孤胆英雄、绝色寡妇、烽火狼烟、铁血柔情等,但这部小说始终站在历史理性和民族意志的高度上,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感人至深的抗战之歌。《朝阳警事》显然也不是经典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小说吸收了“系列情景剧”的创作结构,以自然轻松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基层民警的成长故事;小说没有刻意放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是在“生活流”的脉动中,真切地展现了基层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大国重工》则巧妙地借助“穿越”这种形式来结构全篇,既拓展了穿越小说的新境界,也打开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空间。主人公穿越前后从事的工作具有同一性,这为他行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供了逻辑上的支撑,使得小说令人信服;而且穿越至1980年的主人公并不以回到现在为行动依据,而是挑起了时代赋予他的重担,这就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唯有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够真正有所作为。

总之,文学是人学,是镜与灯,文学所提供的不应该是那些仅仅停留在感官层面的东西,还应该通过具有超越性的、浸润着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帮助人摆脱低级趣味与虚假需要,从而使人的生命变得高贵而飞扬。卡西尔指出,于文艺而言,“不是感染力的程度而是强化和照亮的程度才是艺术之优劣的尺度。”那些照亮过现实的文艺作品,也终将被历史和人民铭记。中国网络文学最近十余年的发展清晰地表明,现实主义不仅提升了网络文学的品质、也提高了网络文学的地位——网络文学只有被现实主义所捕获,才能以严肃文学而非亚文学的姿态登临当代文学史。如果说现实主义是对隐匿或被遮蔽之物的敞开、是对历史逻辑的洞见、是对现实可能的审视,那么注入了现实主义精神的网络文学,也必然具备了一种直面现实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品格与气质,而正是由于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之所见,它才变得可见、才变得不可或缺。


作者:苏勇,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专题)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来投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