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入围文章,由作者参选提供)
数字技术赋予艺术创作鲜活动力,时代催生下的网络文艺基于媒介性、人民性、产业化等优势正以迅猛之姿掀起千层浪花。回顾网络文艺的过去,初期拓荒、中期整合、后期繁荣为不同阶段留下标记,一路走来,始终以坚定步伐书写时代华章。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新形式,在即将以优异成绩喜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顺利召开之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所谓网络文艺,即“受网络技术、新媒体和社会变迁作用与影响而秉赋互联网艺术思维,并以新型艺术生产方式来表征时代生活、表达现代性体验和思想感情的审美艺术形式。其外延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演出等。”①结合近期大热的“出圈”“国风”等相关现象,笔者从舞蹈综艺于创作模式、承载内容、目标设定等不同程度地转变出发,揭秘中国舞蹈综艺自觉发展之路。借此回顾网络文艺过往十年的宝贵经验,厘清未来走向经典化、连接人民性、建构多模态的远大目标。
艺术各门类由于先天属性,在构成主体、运作模式、受众圈层等方面相去甚远,基于舞蹈艺术具有动作性、抒情性、多义性等审美特征,在结合综艺手段转型为网络文艺之时,事先涉及多方面考量。第一,内容选定持续优化。在综艺推广中注重从竞技性、盲目性转投入文化性、共情性;第二,参与群体有待保护。优秀院团、职业舞校的蓬勃发展为人才选择、市场营销奠定基础,看似助推综艺节目噱头制作的同时,过度消费舞者、盲目杂糅舞种等问题仍需解决;第三,受众定位亟待明确。网络世界参与群体汇聚一堂,渐成风格不同、流派有别的差异取向,围绕节目进行受众定位、参考大众需求妥善调整,正是网络文艺饱有生命力的前提所在。由此可见,以舞蹈综艺制作要求窥探网络文艺的整体发展,意识到平衡创作内容与技术手段、把握受众群体与市场效益、结合艺术特性与时代共性的相应标准与应有态度。以下重点依据代表性舞蹈综艺,在梳理发展历程中总结时代经验,激发网络文艺的灵动思维。
一、从国际效仿到本土更新的原创反思
电视选秀类节目从欧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随着国际大环境对于舞蹈综艺的挖掘与推进,中国各大电视台也经历了国际效仿到本土更新的战略转型。“自2006年起,东方卫视《舞林大会》、湖南卫视《舞动奇迹》的播出掀起了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第一个高潮。”②两部综艺的共性在于均非原创,来自对英美等地综艺栏目的直接借鉴,从赛制到运行模式上并无明显改变,却在其中有意识的结合本土审美需求,开始注重打破固定模式,尝试提高舞蹈大众化认知。舞蹈综艺的一枪爆红,推动了后来《奇舞飞扬》《中国好舞蹈》《舞力觉醒》《起舞吧!齐舞》等系列节目的遍地开花。随着舞蹈综艺商业化发展渐入佳境,不禁引人反思,之后舞蹈综艺又该何去何从?效仿国外运营模式难为长久之计,创作属于中国自己的本土品牌以此把握核心竞争力实为大势所趋。基于此,一档由B站与河南卫视联合出品的原创综艺节目——《舞千年》应运而生。
原创性在节目制作中体现在文化原创力牵引着表达原创性,即挖掘本土文化优质基因,从核心策划到具体呈现皆注入创造性的劳动生产。《舞千年》对应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一者联系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一者点明舞蹈艺术的中心地位,从命名出发便颇具新意。与前述模式化节目差别在于聚焦原创动力滋养下内容与形式的齐头并进。《舞千年》重点以中国古典舞为基本材料,试图召唤古典精神与民族气质,同时结合各舞种独特风格彰显大国风范。贯穿节目始终的24支舞蹈融经典作品与新创思考为一体,在不落俗套中选择以叙事线索推进,揭示舞蹈肢体语言的深层奥秘与多重魅力所在。内容的多元丰富配以实景演出、特效融合等针对作品观赏效果的精美形式,无疑为每一期节目增添亮点与色彩。
“原创力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立足点,也是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的基础,任何类型的节目创造都应该在实践中蕴含着这种原创精神。”③此种原创精神在当前创作中逐渐指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进而成为打破国际模式套用、激发本土创新潜力的核心之匙。
二、由竞技至上入身体美学的当代转型
技术与艺术作为网络文艺重要参与主体,相互关系始终为人津津乐道,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为艺术插上理想双翼,却也不可避免地放大竞技性、娱乐化、庸俗感。辨证看待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还需回归艺术本体,以自身需求为指标有效利用技术力量,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高水平佳作,由此才能有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创作的殷切寄托,“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④
对比中国舞蹈综艺在不同阶段诞生的《舞林争霸》(2013年)《这就是街舞1》(2018年)《舞蹈风暴》(2019年)《舞千年》(2021年),即可认清舞蹈在进入综艺圈后坚守本体、巧借技术的必要性。四部作品同中有异,人才选用中可见专业舞者对于舞蹈类节目的重要性,《舞林争霸》以培养舞蹈明星为己任,试图以此改变舞蹈界整体生存样态,还专业舞者一份尊重;《这就是街舞1》掀起街舞舞台化、专业化浪潮,以街头遴选、战队比拼的形式确定获胜者;相比之下,《舞蹈风暴》更进一步关心演员的成长历程,以往所获名誉在该舞台上不作为核心评判标准,借以新生代与前辈们的合作、较量,勾勒出相对完整的舞界动态;虽同样来自专业化限定范围,《舞千年》不聚焦个人,而关乎作品,并延伸至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这是前述作品较少关心之处,从中可见,舞蹈综艺正在由竞技为王,转入身体美学的深度思考。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对应观众审美需求而不断细化。自专业院团致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以来,对于舞蹈技术技巧的要求与日俱增,往往给人与杂技难舍难分之感。在早期的舞蹈综艺中无论是独舞的个性表达,还是双人舞的协调配合,均无法摆脱炫技式的技能性追求,尤其出现类似“风暴时刻”、“高潮燃点”“难度配合”等部分,将舞者的身体技能特点推向话题中心。不可否认,“短、平、快”的审美走向驱使大众极为追捧瞬间迸发的技术力量,但只为下腰鼓掌、仅就搬腿欢呼也渐失去了舞蹈的初心与意义。参考《舞千年》的创作模式,可见解决唯技术至上的关键便是唤起身体美学的优长。“《舞千年》共情的方式很特别,并没有选择当下综艺类节目的模式,而是打破常规套路,选择无明星、无竞技、无赛制、无设计情感冲突等方式,只是希望挖掘舞蹈艺术深藏的情感,并传达给更多人,在‘有意’与‘无意’间,节目也终于找到了舞蹈艺术的本质表达,即最接近于生命的艺术形式。”⑤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经典力作在该平台上借以文化输出收获众多关注,不仅结合史实背景对《昭君出塞》以求和平、《关公》英勇就义等真实人物形象借以肢体语言的高度概括性加之性格化形塑,同时将喜怒哀乐等普遍情感借以《点绛唇》《相和歌》等共情型作品进一步实现人民性延展。
舞蹈对于身体美学的极致追求,来自将人物情感、形象塑造灌注一体的气韵生动,中国舞蹈特殊性更在于意象化的提炼与渗透。由此,结合传统美学视角、借以身体表达张力、强化整体通感意境,应为当下舞蹈综艺传递信息的基本路径。艺术的力量在于启迪人心、陶冶情操,为大众提供正确、积极且富有价值的审美欣赏入口。中国舞蹈综艺在新时代要求下正进行着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再思考、再创造,在身体美学的层级调适中为中国舞蹈综艺体系化建构而努力。
三、以精英视角融大众需求的文化互动
“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构成了目前中国异彩纷呈的广阔现实,“这四种文化元素往往呈现多元互渗景观,即多种文化元素交叉渗透于具体文本中,使不同文化层面间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难以清晰地分辨的情形。需要从初级的多元互渗走向更高级的多元化生境界。”⑥舞蹈综艺从运行到推广,便呈现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节目制作由导演、编剧、剪辑师等一批职业化群体构成,经过大量专业化操作,最终得以涌入大众视线。网络文艺的特性便在于加强文化间的有机结合,调动精英阶层与大众观赏的积极性、对话性,助力网络文艺迎来新面貌、绽放新光彩。
结合舞蹈综艺发展之路可知,从早期的信息投票、电话助力,到现在的弹幕互动、实时评论,创作团体与受众群体的互动性逐渐增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 亿,较2020年12月增长 4794 万,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9.34 亿,较2020年12月增长 6080万,占网民整体的90.5%。”⑦用户数量的攀升意味着参与群体渴望互动的强烈追求,就《舞千年》这一个案所具有的文化互动关联进行深度阐释。
第一,精英视角的选择性。自综艺与舞蹈联系之日起,综艺平台对传播内容、方式、主体等各维度皆有鲜明规定性,强调“小众”、注重“爆款”是当前作品出圈的直接因素。在该综艺中弹幕占据高位的出自第六章“神书荐舞镜重圆”,原因极为简单,开篇便由携带明星效应的徐明浩起舞一曲,快速掌握流量密码。同时通过荐舞官颇具趣味性的引入,更将弥补舞蹈文字语言的不足,使肢体语言的意象搭设与文字语言的直观描述合而为一,赋予节目观看在固定视角下兼有弹性化拉伸;第二,大众审美的趋向性。在该节目评论区与“弹幕”运行中网民朋友各抒己见,分享对于节目的喜好程度并提出真实感受,比如“节目组可以在特效上做一个取舍,像《火》特效就做得恰到好处,舞蹈演员的裙子上仿佛有火在跃动,既照应主题又赏心悦目;而《相和歌》和《孔子》是可以不加特效,直观地呈现舞蹈本身的。”⑧一时间在网络平台引发了后续探讨。评论区的公开透明、实时更新,在调动欣赏积极性中有利于结合群众意见,归纳大众审美需求的价值走向;第三,两者互动的有效性。从综艺自身评论的开放化到微博、抖音等各大媒介的多元化,大众参与度的飞速提升为官方主流平台与个体情感交流提供便利条件,舞千年官方平台曾不止一次在评论区与私人账户进行互动,同时参与节目的荐舞官与演出者也纷纷前往各大平台报道。一方面,持续牵引着精英对大众的情感表达,“使舞蹈能够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在大众文化层面形成自己的表述空间和当代形态。”⑨另一方面,不断建构起大众对精英的创造期待,观众不仅作为欣赏者同时成为创造者,以评论介入创作,为喜爱的综艺节目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精英视角与大众需求由于立场不同、视角各异,往往容易产生分歧与碰撞,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态度应当成为促进文化互动的基础与条件,以期铸就和谐共生的网络文艺特色图景。
结语
基于互联网持续开放的有利条件,网络文艺虽为后起之秀,现也足矣独挡一面。整体观之,“我国综艺节目经历了晚会、纯娱乐、益智竞猜、电视真人秀四个阶段。节目类型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实现了由点状到网状的发展过程。”⑩舞蹈综艺于其中从最初懵懂、后来借鉴到当下创新,每一步都在实现自身价值中收获颇丰。未来如何走好舞蹈综艺自觉之路,还应深化三方面思考:第一,优化技术手段,释放艺术魅力。技术与艺术在制作中的平衡极为关键,以技术之所长助推艺术之优势,珠联璧合,在未来得以发光发热;第二,加强文化交流,完善产业链条。综艺制作不仅依靠前期的统筹宣发,还应关注后期的跌宕效应、周边延伸形态的大力推进,借助全媒体时代的多维度营销模式,带动系列产业同频共振;第三,深挖优质基因,收获国际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艺术从业者应积极挖掘并转化文化宝库中的优质元素,以强有力的文化自信为基础,在“走出去”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去”,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发展、收获深层次的国际性认同。
时代塑造文艺,文艺引领精神,网络文艺的第一个十年,势如破竹、蓬勃发展,舞蹈网络文艺于其中踏浪而行,于时代性、社会性、国际性多维印证下助推网络文艺长远发展,未来定将舞震八方,在讲好本土故事、塑造民族风范、绽放大国风采之际舞动中华魂,继续通往属于自己的时代自觉之路。
注释:
① 彭文祥,付李琢.何谓“网络文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2):76-82.
② 董爽. 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18.
③ 邓文卿,张莹.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原创力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5(12):77-80.
④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 www.gov.cn/ xinwen/2021- 12/14/ content
⑤ 武艳.论《舞千年》对舞蹈艺术的影视化改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3):8-12.
⑥ 王一川.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以文学艺术为范例[J].社会科学,2003(01):113-121.
⑦ 数据参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2年2月,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P020220311493378715650.pdf
⑧ 网民挂秋千评论,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427373?from_spmid=666.25.episode.0
⑨ 董牧孜.《舞千年》与“国潮”趋势下的舞蹈综艺创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3):20-26.
⑩ 马明,黄润景.舞蹈类综艺节目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教育,2020(03):126-129.
作者:胡昕恬,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