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则是文艺创作的总前提和“总开关”。能不能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直接决定着文艺能不能真正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直接关系到文艺作品的价值有多厚重、文艺工作者的路能走多远。一切有理想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新时代文艺创造的必由之路。
人民创造历史,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认清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百年奋斗经验都鲜明昭示出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文艺创作的铁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根本属性,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评价最高标准,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毕生追求,才能让人民性的光辉旗帜始终在新时代的文艺晴空中高高飘扬。
电视剧《人世间》剧照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身入心入情入人民。新时代的神州大地,每天都在进行着新的实践、演绎着新的故事,随处跃动着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火热场面。正如歌中所唱那样:“到人民中去,把身俯下去亲吻大地”“把心贴近在一起呼吸”“让灵魂再受一次洗礼”“用一生报答她的养育”。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观照现实,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里,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方能创作出真正坚定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鼓舞奋斗人生的优秀作品来。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期待。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内涵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更多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文艺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聆听人民的呼声,潜心创作、辛勤耕耘,才能为人民创作奉献出更多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作品好不好,人民说了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自觉接受人民的检阅。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最有理由成为文艺这种精神美食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回望人类文明史,只有得到百姓认可、心口相传的作品,才能历久弥新、终成经典。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始终以人民的标准为标准,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从心理上更从情感上接受人民的主考和阅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