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创新工作举措,推动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
凝聚高校文艺评论力量
滋养青年文艺评论人才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市文联研究部承办的“2020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活动之三——推动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专题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研讨会上,王欣、邓宝剑、刘礼宾、宋声泉、李林荣、吴冠平、邵燕君、岳永逸、宗成振、陶庆梅、蒋慧明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10所在京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推动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高校已成为北京文艺评论工作重要阵地
“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借东风的好事。”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欣的话道出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心声。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截至2020年6月底,北京的普通高等院校共92所,其中本科院校67所、专科院校25所。其中,北京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另有20余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些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等文艺类学科都在“双一流”建设学科之列,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学术研究、理论研讨等方面十分活跃。高校已经成为北京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阵地。
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是北京评协自今年1月挂牌成立后拟推出的第一项创新性举措,该项工作也被列入北京市202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据了解,自今年7月以来,北京市文联结合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加强首都文艺评论工作的研究与思考”,对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对部分高校、部分艺术门类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充分借鉴中国评协以及上海、浙江等省市的经验,形成了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的初步设想。与会专家认为,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凝聚高校文艺评论力量,推动北京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增强北京文艺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促进首都文艺评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表示,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要坚持有用、互惠、补白、整体提升的工作原则,资源集成的工作思路,把握好重点工作对象。“要努力聚集、发现、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后备力量。”陈宁说。
互联网时代要更好地发出高校专业文艺评论的声音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介绍了各自高校文艺评论工作情况,并对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就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提出的研发文艺评论系列课程、组织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培训、建立文艺评论现场观摩机制、建立文艺评论在线发声平台、编写出版北京文艺发展白皮书等工作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对于联盟成立后如何借助高校力量推动北京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问题,与会专家认为,可以将文艺评论系列课程开发与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结合起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认为,可以整合各高校、各艺术门类专家资源研发文艺评论培训课程,并面向社会上的文艺爱好者开放。北京评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宗成振则认为,高校学生应该成为文艺评论培训课程的重点对象,未来可探索将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高校学分体系中。北京评协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邓宝剑指出,应抓好高校学生培养,引导他们关注当下文艺现象、参与到文艺评论实践中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声泉建议,北京市文联应资源下沉、姿态下沉,在高校学生中寻找文艺评论的热爱者,让这些热爱者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与会专家也认为,建立文艺评论新的发声平台很重要。北京评协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教授、研究员邵燕君认为,新媒体能够把“旧评论”打散、激活,让专业的文艺评论声音真正抵达公众,文艺评论尤其是网络文艺评论要将新媒体作为重要传播手段。北京评协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庆梅则表示,专业文艺评论要在互联网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关键在于抓住自媒体传播特点,对当下热点文艺问题作出回应,但不要盲目追求快,要体现专业文艺评论的深度。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岳永逸建议,利用好文联的平台,由北京市文联联合相关媒体,开设北京文艺评论专栏,为文艺评论工作者搭建发声平台,以期形成品牌,产生更好的效应。
延伸阅读:
北京市文联组织召开“推动基层文艺评论工作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