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新时代文艺的使命>正文

传承民间文艺优秀基因 助推现代文明发展创新

2023-09-04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郭崇林 收藏

开栏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文艺的方向、目标、责任与使命,中国文联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新时代文艺的使命”为主题,自7月中旬至10月底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得到热情响应和踊跃参与,显示了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文艺文联工作的担当作为。现优选来稿文章在本专栏刊发,以飨读者。

传承民间文艺优秀基因 助推现代文明发展创新

郭崇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丰富了新时代关于文化文明建设的理论宝库,为我们推动文化艺术工作提质增效和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重要讲话阐释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坚定了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样,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全面阐释文化的发展方略,对于民间文艺事业进一步开阔发展视野、提升文化高度、践行历史使命意义重大,必将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抢救与保护到体验式传播,促使民间文艺从研究与整理到创造性转化,促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从现代化转型到创新性发展,促使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在新时代新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为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引领社会主义新文化自信自强指明了方向。

如何积极作为,突出体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守正尊古的发展创新性、牢固凝聚的民族统一性、多元和谐的文化包容性、互鉴合作的国际和平性,从而进一步做好民间文艺工作?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学习理解和对民间文艺事业转型发展的综合思考,围绕民间文艺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传承发展、精品打造,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试谈以下几点:

一是,建议由有关部门带动各地积极规划设定“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型创新发展”专项课题,充分调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相关领域专家,以智库咨询的形式进行学术理论研究——尤其是“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实践”等应用研究。如推进东北地区满—通古斯语多民族神话体系中萨满信仰、英雄叙事研究,推进体现多民族乃至跨境民族之间文化共通共融、突出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文化寻根、现代文化实践研究。与此同时,应进一步以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加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和拔尖人才、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建设,打造传承传统文化与新文明实践的有生力量。

二是,着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十四五’重点课题”,积极有效地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工艺集成”的编撰出版——尤其是对后期相关丰厚资源的转化传播工作。“出版工程”是继上个世纪“十套集成”编撰出版后,有力促动传统民间文化转型创新发展的全新举措。可约请不同区域相关高校,以“乡土文化校本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形式,进一步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社会文化再生产”获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书库已出版图书 邓立峰摄(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三是,着力于青少年儿童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创意生产,充分撷取多民族民间优秀童话、寓言、故事、传说、歌谣等精华,通过制作系列绘画读本、编创生动鲜活的动漫作品等,融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于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趣之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教化意义和文化创造启蒙功能。亦可通过以“二十四节气”,尤其是以能够体现历史文明进步历程的生产生活民俗——如采集、狩猎、渔捞、游牧、畜牧、农耕等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充分体现多民族大家庭勤劳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革故鼎新、不辍追求的创造精神,促进地域和民俗文化旅游互通互融。

四是,以宏大的民族英雄史诗和丰富的历史人物传说两大民间叙事体系,发掘爱国主义和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和研学活动的丰厚资源,促进民族历史人物、地方风物传说浸染的民族情怀、家国情怀,在新媒体和新载体形式下实现再创造,激发共同的精神价值取向。如通过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伊玛堪”为代表的,同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体系内的东北地区多民族英雄叙事,与俄、蒙、日、韩进行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唤醒民族历史文化记忆,激活艺术审美创作热情,重温国家民族英雄气概,执守国际领域正义力量,激发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

五是,基于传统的社会民俗,从家族到宗族,从民族到国家,生动营造现代生产、生活共同体和多元文化空间——如倾力打造地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突出不同城市、乡镇地标性建筑和文化设施建设;进而进行“民族文化之乡”“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民族非遗展演中心”等系列特色“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地域和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亦可着力于多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传统文艺民俗中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工艺竞技等,衍生出系列的大赛、展演活动。组织开展系列的“传统歌谣咏唱”“传统歌舞巡演”“传统技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地方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生动有效地进行。

六是,提取民间文艺和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的母题、意象、情结、主题,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主流新媒体和网络新平台,组织不同地方、民族的歌舞、竞技、服饰、饮食等系列文化专题节目。亦可在传统民族民间岁时节日活动基础上,打造不同区域和民族的“我们的节日”等更为丰富多彩的系列大型节庆会展经贸活动,打通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最后一公里”。进而,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到民族文博馆展览和非遗展演策划;从传统文化的创意再生产到文旅结合的现代产业转型——通过打造大型地方、民族音乐歌舞驻场演出,以及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主题公园,如“东北民俗文化村”乃至“东北亚风情园”,共同来激发地方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催生出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总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就要努力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总结好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中国特色现代化民族文明新华章。

*中国文联“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新时代文艺的使命”主题征稿(点击查看)投稿邮箱:clacalsh@126.com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3年9月1日第3版


(作者:郭崇林,中国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民协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联“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新时代文艺的使命”征稿启事

2022民间文艺印象:坚守民间文化家园,开启民间文艺新篇章

民间文艺的自强之路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