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文

深刻领会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方法(王廷信)

2024-05-09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廷信 收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早在习近平同志领导和推动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就蕴含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方法。在河北正定以及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工作实践,从文化领域为各地探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把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传统与当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塑造当地文化形象、坚定当地文化信心、激发当地文化活力,进而把文化形象、文化信心、文化活力转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从脉络维度、实践维度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体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质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价值。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网,摄影:张民生)

习近平同志深谙文化所蕴含的巨大能量。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强大的根本力量。”

发挥文化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需要从历史和当下的实践中提炼文化价值,也需要把文化价值用于工作实践。1989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指出:“老区革命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闽东的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无数先烈留给我们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当时,中国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深化的阶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对于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的高度重视,强调结合实际,将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用于脱贫致富。2005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创新问题时指出:“创新离不开继承。要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汲取精华,从近百年来浙江先烈们艰苦卓绝、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中汲取精华。”我们从中可看到习近平同志对于文艺问题的重视,强调将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革命文化中汲取的精华运用于文艺创新。2006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多读书,修政德》一文中指出:“‘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文化理念和文化实践。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强调廉政文化对干部的重要作用,既重视理念也重视实践。2009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强调对文化交流、交融中在国际上的重要价值,将其用于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会产生重要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从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到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到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个讲清楚”,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在“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可看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持续展开,并化作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轨迹。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化之“体”进行了系统表达,也指出了文化之“体”面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用”的思想方略。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系统总结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将文化之“体”发挥到实践之“用”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强调“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对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进一步诠释,蕴含了由文化之“体”向文化实践之“用”的延伸。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此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明体”,也需要“达用”,将“体”和“用”贯通起来,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作者:王廷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从实用到审美看书法批评问题(王廷信)

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贯穿性(王廷信)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