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我与中国评协>正文

我和中国评协其实一直很近(王建平)

2024-05-2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王建平 收藏

【开栏语】

2024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展现十年来文艺评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展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新气象新作为,中国评协于2024年2月2日启动“我与中国评协”主题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得到积极响应。一行行文字,记录个人与协会的点滴过往;一帧帧照片,定格文艺评论征程上的奋斗身影;一段段视频,抒发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中国文艺评论网于即日起开设“我与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主题征稿专栏,选发来稿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我和中国评协其实一直很近


王建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简称中国评协)成立时,我作为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后来改为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就是第一批会员了。当时,我只是高兴一下而已,因为觉得中国评协离我很远。

2014年底,我从广西某高校调到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作,开始了教授向研究员的转变。在这一年的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对中国评协和广西评协以及我的专业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过去,我写文艺评论基本上是业余的,因为在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中并没有文艺评论的地位。也就是说,发表文艺评论文章是不算科研成果的,在绩效考核中没有分数。所以,我之前在文艺评论领域的努力都是“杨白劳”,只是兴趣爱好之举,或是尽一下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的责任。但是,到广西社会科学院后,情况却有所不同了,文艺评论不但也算分了,与学术论文等同,而且还得到了重视。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国评协成立所起的作用。中国评协成立及其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表明文艺评论已经上升为国家级别的文艺门类,中国评协与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等十多个文艺家协会平起平坐,成为了全国文艺评论家的大本营。所以,我到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作后,对文艺评论的热情更高涨了,不但写了许多评论,而且还将视野从文学扩大到戏剧、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美术、摄影、杂技等艺术领域,打通了它们的隔阂,实现文学+艺术的拓展。我既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又在广播电视上发表评论。仅是广播评论,我就发表了100多篇。广西许多开车的朋友或学生对此颇为喜欢,经常打电话到电台表示认同与称赞,使我担任特约评论员的“私家车930快评”成为当时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知名栏目。这是以往没有过的情况,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艺评论得到了社会尊重与欢迎。所以,中国评协不仅为评论家提供了靠山,而且还提高了文艺评论地位,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于是,我感觉和中国评协的关系有些近了。

2017年7月,我主持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工作。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向自治区党委提出出版“广西社会科学院评论丛书”,将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打造为广西文艺评论重镇的建议,获得了自治区党委的采纳和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的支持。为此,我将全所同仁的评论成果全部汇集起来,主编出版了一套由11本评论集组成的丛书,并借着广西文艺评论基地揭幕之际进行首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作为新时代广西出版的大型评论丛书,被写进了广西文联第十次文代会的工作报告中。我自己的文艺评论集《艺谭纵横》也在其中。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国评协的存在,使文艺评论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成就了良性发展。文艺界非常欢迎文艺评论,渴求评论家对作品作专业评价,邀请评论家参与重要选题的论证,从文艺评论角度对前期创作出谋划策。我也因此介入到电影、电视、戏剧、美术、摄影和音乐等艺术门类的创作中,为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作出贡献。

王建平参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0年8月,全国文艺评论工作会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我作为广西文艺评论代表团成员有幸聆听了工作报告,提高了层次,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在小组讨论会上,我坐在夏潮主席的旁边,认真听取各位代表的发言,受益匪浅,思路大开,于是忍不住地结合自身经历以及学习会议工作报告的体会也作了一个发言,就文艺评论队伍大多是高校教师组成,对当下涌现的文艺现象关注不够,对短篇评论文章尚欠重视,一些远离时代的长篇学术论文也被当作文艺评论参加评奖等现象,发表了看法。我本来以为自己这番即兴发言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想到在第二天(8月18日)上午,夏潮主席在闭幕式上的致辞中专门提到了我的发言内容。

他说:“不少代表提出,在目前协会会员和理事会组成人员中相当比例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的情况下,明确提出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当然会继续重视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鼓励会员在文艺学基础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当然会继续鼓励会员对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当然会继续也肯定会员对西方文艺理论的译介评价和对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的学术传承,但协会更加提倡和彰扬紧贴时代、关注当下文艺思潮、文艺作品和艺术家的文艺评论和文艺批评。”

他还指出:“大家说,对于我们许多学院派出身,有着长期学术训练背景的教学科研人员来说,坚持以评论为中心,坚持关注当下,还需要对我们一些固有的习惯有所改变。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各艺术门类最新的动向和最新的作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文艺欣赏趣味和文艺消费方式的变化以及网络文艺生产和消费的新热点。我们需要在习惯撰写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以适应当前相对固化的学术评价体系的同时,动手写更多的针砭时弊的批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文风,转换话语体系,以使批评文章更短小、更接地气、更有灵气……关注当下,不仅仅只是关注当下的文学作品,它要更多地关注文学之外其它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实践,这也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得以成立的初心。”

夏潮主席这么快的回应,这么旗帜鲜明地表示,反映出认真倾听代表意见并且及时反馈的态度,以及中国评协对振兴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决心以及引领。这让我震惊和感动,简直不相信这是自己所听到内容!我振奋不已,深受鼓舞,决心按照夏潮主席所讲的去实践,紧贴现实,关注当下文学以及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转变文风,使自己的文艺评论“更短小、更接地气、更有灵气”。可以说,学习夏潮主席的讲话是我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收获之一。它改变了我的业务方向,使我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当下文艺现象,在继续从事课题科研,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同时,加大了文艺评论的力度。2021年8月,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又成为了推动我在文艺评论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动力。

王建平在交响合唱《湘江之战》作品研讨会上

因此,从2020年8月至今,我除了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外,还发表了42篇文艺评论文章。这些评论大多是紧贴现实、关注当下的短章,如文学评论《民族文学因交流融合而精彩》《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关于生命与生活的大彻大悟——评何恒清的〈生死门口的察觉〉》、戏剧评论《扶贫戏的突破与创新——评现代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音乐评论《一曲高歌英雄谱——评原创大型交响合唱〈 湘江之战〉》、舞蹈评论《紧扣“共同”力促“相通”——评广西“科目三”火遍全球》、电影评论《心灵的洗刷 灵魂的升华》《电影〈长津湖〉为何这么火》、电视评论《广西早期党史在这里熠熠生辉——评电视纪录片〈红色丰碑〉》、美术评论《主题美术创作的新收获——评“百年征程 壮美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摄影评论《绚丽恢宏 影像广西——评第四届广西摄影作品展》、文艺评论《新时代广西文艺评论呈现新格局》《五省区联手推动红色文艺评论》,还有评论文艺志愿活动的《相融共铸民族魂——评广西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惠民演出》等等,其中有16篇评论文章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文转载,有的文章网上阅读量达到22万余次,点赞也有1.5万余次。这在过去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2024年3月下旬和4月下旬,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广西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晋京展演活动”,在向首府观众奉献的5部大型作品中,我发表文章给予评论的就有音乐剧《血色湘江》、民族歌剧《柳柳州》和桂剧《南宁女儿邓颖超》,不仅如此,我还以评论家身份参与交响组曲《向海之路》的创作,写出了创意脚本。

回顾2014年5月以来的这十年,我共发表了各类文章262篇,其中文艺评论207篇,占总数的79%。这时,我发现自己和中国评协其实很近,一直在它的引领下前进着!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编辑:温天纵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我与中国评协专题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征稿启事

中国评协引领我参加学术活动(余三定)

活的历史与真的精神(王雪瑛)

从青青幼苗走向茁壮成长——《中国文艺评论》发展印象(路侃)

我的文艺评论追光之旅(罗丽)

将目光投向基层文艺(孙国贤)

温暖之光照亮跋涉之路(李昌菊)

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大家庭(胡建礼)

我、“啄木鸟”与“小剧场”戏剧(胡晓军)

没想到和想到(王一川)

不负韶光再奋蹄(周思明)

走好基层文艺评论之路(李向明)

与你相识,缘来不晚(吴洪彬)

十年笔耕不寻常(周纪鸿)

那年、那事、那些人——我与中国评协同成长(沈勇)

基层文艺评论大有可为(马忠)

十年里我们一起追过的评协(李晶)

圆梦回家 启程出发(常耀宗)

生命不息 艺评不止(范良伟)

缘起入会时(孙晓东)

十年文心相随——我与中国评协的这十年(杨荣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