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4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展现十年来文艺评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展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新气象新作为,中国评协于2024年2月2日启动“我与中国评协”主题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得到积极响应。一行行文字,记录个人与协会的点滴过往;一帧帧照片,定格文艺评论征程上的奋斗身影;一段段视频,抒发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中国文艺评论网于即日起开设“我与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主题征稿专栏,选发来稿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我的第一身份是中国评协会员
姚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10周年之际,我亦在文学评论上走过了10年。中国评协对我的影响主要在近3年,然而,这3年带给我的跃升,是前7年想都不敢想的。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和业余创作实践者。回望来时路,偶有感慨:怎么就走到文学评论的路子上了呢?难道真是应了“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句话?仔细想想,没那么简单。我发现,在文学评论上每走一步,都有一股推我向前的力量,在被“组织”看中后,更是如此。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来形容,似乎更恰当些。
2014年夏,我携带我的首部长篇小说《荆棘中的野百合》书稿,拜访了本地老作家李幼谦,以期得到指点。李老师对我小说创作有了成果,褒奖有加,并将她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新著《钓鱼城的乱世佳人》赠给我,并叮嘱看完写篇评论。“我从未写过文学评论”,我小声嘀咕着。看我为难,李老师鼓励道:“你能写长篇小说,就能写长篇小说的评论。”我只好答应试试看。一诺千金!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好在小说精彩,读来畅意,我隐隐读出了作家的虔敬与悲悯。于是,就择取女主角的逆天性格为切入点,写了一篇1500字的短评,刊登在了本地报纸上。李老师满意极了,继续给我压了担子:快评一名后起之秀的新书。我不再犹豫,还是以“试试看”应答。花去了一周时间,我仔细阅读作品,字斟句酌地磨出了短评,同样顺利地发在了报纸上。在不久后的一次小聚上,安徽师大出版社的汪鹏生总编当众表扬我评论写得好。我一头雾水。他说在报纸上看到了我的评论,而被评论的两本书他都审读过。
我写评论的信心,自此爆棚。凡文友赠给我的书籍,只要读后有想法,都试着评一评,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甚至古典诗词和楹联,我兼爱的体裁全不放过。2019年初,我给文友许冬林的长篇小说《大江大海》写了评论。许冬林是我敬佩的女作家,她擅长散文创作,亦想拓耕于小说领域,动了很多心思创作的这部作品,让我读出了“大不易”。这篇评论我也花了不少心思才写就,她给予充分肯定,且推介给外地报刊发表。过了一年,芜湖市评协找我报一篇现实题材作品的评论文章,说是交给安徽省评协,我就报了此篇。没想到,过了大半年,我收到省评协的参会通知。就这样,我怀着惊喜而又忐忑的心情,参加了2020年底省评协在池州举办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研讨会”。会上,我见到了省评协韩进主席等一众评论名家,还现场聆听了全国评论大家的专题讲座。那几天,在恍惚中,我感觉到“脑洞”被打开。
研讨会后,省评协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我,加入省评协之后我将全部的业余时间消耗在了文学评论上。阅读所评之书、创作评论文章和学习文学理论,差不多各占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已无暇顾及文学创作了,我并未恐慌,反倒庆幸开辟了一条更自适的新路。不过,最初有不安:我的文艺理论知识相对匮乏,与评论者的基本素养要求差距甚大,怎么办?唯有行动起来,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我拿起网购来的一批文艺理论书籍,扎扎实实恶补了一阵后,底气慢慢充盈起来。我开始加量阅读最新的文学评论文章,这时,中国文艺评论网就成了我的首选。每天打开网站,浏览“政策理论”“文学观潮”等栏目上更新的文章,尤其是“活跃评论家”中的文学类评论,一次锁定一位评论家,集束饕餮后,十分过瘾,中意的文章我还下载收藏起来,认真研读。忽有一天,我点开了“我要入会”,细读了入会须知后,感到自己大致符合申报,心中向往的火苗瞬间点燃。
姚祥参加安徽省首届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
我没有妄自菲薄,源于我已出版了一本文学评论集《探珠采玉》。中国评协理事、安徽省评协原主席钱念孙搦管作序,热情洋溢地给予我鼓励。钱老师的序文指出,作为来自民间的文评“草莽”,作者在评论的态度、思想水平特别是表述方面,与专业评论家已不遑多让,甚至在语言韵味上有个人的独到之处。如此评价,对我的激励可想而知。受此鼓舞,我有了外投稿件的想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嘛。几经挫败,终于在2021年11月,我的一篇小说评论上了《作品与争鸣》的“读者争鸣”栏目。随后,又在省级报刊陆续发表了多篇,最长的篇幅近万字。这些都给了我叩开中国评协大门的勇气。事不宜迟,我立马填写网上的表格,一栏一栏下来,毫无障碍,可到了需要两名中国评协现任理事签名推荐时,突然卡壳。不过,我很快想到了韩进和钱念孙二位先生。于是联系了他们,没想到两位老师二话没说,欣然同意。我想,这样的信任基于了解,也饱含了一份关爱啊!2022年6月,我收到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证,深蓝色的套装,精致,典雅,捧在手心,沉甸甸的。身负国字号,是荣誉,更是责任!
我有了追求评论文章深度的自觉。不再轻易出手,生怕写出的“小儿科”,有辱于中国评协这个神圣名号。我把阅评视野扩大到全国范围,即使评论葛亮、李凤群这样的一线作家作品,也不手软。但我感到,跳起来摘桃子固然精神可嘉,但确有笔力不逮的时候。这时,历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作品,就成了我攻读的目标。起初,我也只看文学类评论,2023年6月,参加了中国评协新会员培训班后,我开始有意识阅读文学之外艺术门类的评论文章。这种转变,是受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授课时所说“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审美,是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的有力支撑”的启发 。是啊!中华美学精神不仅体现在文学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都有着自成体系的丰沛承载,评论者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我相信,有此兼收并蓄的累积,不仅能提升我的文学评论水平,说不定尝试艺术评论,也能写得像模像样。
姚祥应芜湖市文联邀请作“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评析”专题讲座
我所在的城市,中国评协会员要比中国作协会员少很多。可能此因,我被地方文联高看一眼,约我以“第11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评析”为题,作一次专题讲座。我把此项任务看得很重,用了一个月时间读完了5部作品,又用一周时间草拟了逾万字的讲稿。无论是在海报上,还是在主持人的介绍中,我的第一身份都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似乎这是讲座水平的保障。讲完后,的确收获了不少礼节性的夸赞,但有一句我最为受用,那就是“不愧为国字号评论家”。是呀,为此我付出了很多,但不足为外人道也。
2023年10月底,我所在的基层作协开展了一次进书房活动。我畅谈了盘踞于心的有关“基层写作”的几个问题,得到了同道们的强烈共鸣。于是,我趁热打铁,撰写了《基层写作当为文学攀高峰夯基垒台》一文,在编辑老师的关爱下,出乎意料地发表在11月15日《文艺报》头版醒目位置。5天后,中国文艺评论网“文学观潮”栏就予以转载。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中国文艺评论网在作者简介栏,添加了文艺报上所没有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字样。我很感动,一股名正言顺的归属感陡然而生:这是编辑的细致,更是对来自基层的“不活跃”会员的了解。
姚祥文学短评发表在《文艺报》
在文学的小径上,我已跋涉近30年。从报刊散文起步,兼写古典诗词,后来爱上了楹联创作,同时又鬼使神差地创作长篇小说,甚至写过未拿出来的数百首现代诗,独独没想过要在文学评论上有所作为。然而,文学评论以后来居上之势,成为我最有成果的写作,今年,我的第二部文学评论集《品藻观澜》也将出版。如果说李幼谦老师是无意引我入行的话,那么中国评协就像阳光雨露那样育我成长。
既然小苗已长成,就应该奋力伸向蓝天。小舟此去,江海余生。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编辑:温天纵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