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新时代的网络文艺评论可以怎么做(夏烈)

2021-09-16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夏烈 收藏

  日前,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我看来,这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一次全面部署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指导性文件。它再次申明和锚定了文艺评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基本责任和基本伦理,提出了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倡导“批评精神”以及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等“根”和“魂”的内容,从而为当下的文艺评论工作固本培元以至返本开新。

  回顾新世纪以来,中国文艺现场最大的变化在于出现了“线上线下”、传统和新媒体这样的文艺场域。互联网媒介在成为文艺创作的新挑战和新契机之时,也在同步改造文艺评论的写作形态和传播机制,即文艺评论同样需要接受民众、社会、市场的检验,进而深刻拷问自身的艺术性、真理性、评价标准和工作方法。换言之,是时代的总体性变迁给文艺带来了世纪之变、机运之变,如何立意于“变”而讲不变、讲融通、讲创造、讲引领,是《意见》的定位和立意,其中充满了设身处地、价值观照、辩证统一。

  关于20余年来文艺现场的一个最明显的变量——网络文艺,虽然只是《意见》的一部分,但出现于《意见》中的诸如“线上线下”、商业流量、刷分控评、新媒体平台、算法研究和引导等等,又无不与之交叉叠合、同生共长。因此,如何思考和介入网络文艺,事实上也就是思考和介入当下文艺评论变局的重要支点与途径。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虞为民)

  网络文艺的场域论及文艺评论的作用

  以网络文艺为代表的21世纪新型文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知识精英为主导的文艺革命和创新,亦非先创作后评价的传统审美机制下的作品生成和生产。由于技术和受众的直接干预以及作者和读者(观众)的模糊化、融合化,网络文艺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文艺的大众性和民间性,也充满了包容性和多元性。在很长一个时期,专业的、传统的文艺工作者包括文艺评论家,对网络文艺保持着隔膜、警惕甚至鄙视的态度,这首先源于对新媒介规律的不熟悉和文艺观的扞格;反之,普罗大众则无拘无碍地成为了网络文艺的主人,他们的作品既生动鲜活却又容易粗鄙俗套。这种线上线下、传统与新媒体的群落分治随着观念的疏通、媒介技术的普及和普惠,以及人的能动性,终究会彼此作用,并在社会发展和文艺演进的规律使然下,形成一个网络文艺时代的典型场域。

  认识网络文艺的典型场域,勾勒和阐述基于中国现实的“场域论”,是我们理解、评论、引导网络文艺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我们看到,围绕网络文艺的社会要素、文艺要素等, 20年间基本上形成了受众(用户)、产业资本、国家政策、知识精英这样四种力量的合力矩阵。以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网络演艺(直播、综艺)等为主类型的互联网文艺发展历程中,上述这四种基本力量并非同步入场并理想化地维持其平衡的,有些力量入场早——比如受众和产业,它们成了网络文艺基因性的创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这一新型文艺总体的不断生长、快速崛起。但是,文艺创作和生产的基本逻辑要求网络文艺必须同时服从社会的、艺术的规约和价值评判,国家政策和知识精英的介入在最近十年间尤其是2015年后愈益加强,就代表着网络文艺并非仅仅是所谓粉丝“饭圈”、资本模式的逐鹿场、收割机,更应该是新时代文艺民主、文艺生产力和创造力解放条件下的精神文化工作坊、新家园。

  要达致这样的理想场域模式,当前来看,既要加强治理也要加强设计,既要尊重网络文艺中受众和产业的特征,更要在场域中补短板、重权衡。而网络文艺的研究评论——其所对应的正是四种基本力量中的知识精英,则要花大力气解决自身在场域中的力量不足,从理解到批评、从参与到建设,全面凸显它作为重要一极的思想力、行动力,最终完成《意见》所说的,“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有力引导舆论、市场和大众”,最终让网络文艺能“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网络文艺评论的四种样式

  网络文艺由于易传播的特点,常常借助爆款、事件、“网红”、“大神”、热搜等成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如果执着于传统文艺评论的那种温柔敦厚的文本细读或艰深繁复的理论推进,恐怕有工具上的不对等。但文艺评论传统其实向来有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的脉络,譬如鲁迅的杂文。网络文艺评论的第一种方法形式,就是以匕首投枪的风格在一线战斗,以“剜烂苹果”的工作精神在“大力发展”的网络文艺中时常寻找思想上、价值上、艺术上、功能上有害的、低俗的、不合格的、偏颇的趋势和案例,“指出坏的”“奖励好的”。从而在社会和文化的层面上及时指出溃败面,防止那些破坏公序良俗和社会信用的网络文艺占用公共资源,颠倒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认知与审美。比如近期对恶性的“饭圈文化”之批评,对耽美等过度泛滥的腐文化、 CP文化之批评,对唯流量、刷分控评之批评,都是值得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早早介入、长期研究的工作。

  与文化批评、社会批评直接互补的,则是文本批评和审美批评。虽然在与假恶丑短兵相接的最前沿它们显得温柔沉潜了,但“网络文艺归根结底是文艺”的命题指引着我们必须仍要把筛选、评论、阐发、定位好一批网络文艺各领域的精品作为评论家的一项基本工作。事实上,由于网络文艺的海量存在和瞬间刷新,由于我们对网络文艺所提供的新作者和新文本始终存疑,我们的网络文艺评论大量停留在宏观和中观的本体论、现象论、产业论、趋势论,很少分出精力开展作者论、作品论。固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个人也犹疑于网络文艺的文本和审美解读,觉得这样的“老妪能解”的对象似乎毋需评论的深耕,但时至今日,我却发现如果不致力于寻找和确定一部分网络文艺精品力作,事实上就无法实现如鲁迅所言“奖励好的”或者“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的工作实效,那么,有可能因为评论家对具体的作者作品的不介入、不及时确定和品评,网络文艺的思想和审美内涵无法获得重要的刺激与启发,我们也有可能会错过跟“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时代新文艺名家共同成长、交流、进步的历程。在这个意义上,我开始自觉到应该描述的、迥异于传统文艺名家的“作者”和“文本”了——他们来自于农民、工人、大学生或民间艺术家,他们曾经或正在从事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摄影师、建筑师、医生护士、舞者、街头歌手、网络作家等职业,他们登录新媒体平台无外乎为了自我表达和流量变现,但他们正是网络文艺的骨干创作者、生产者,评论家要学会跟这些新的作者“签约” ——而不仅仅由商业来签约、粉丝来消费。

  对于第三种网络文艺批评,我认为应该建立在互联网特征之上,将碎片化评论和学者粉丝作为一部分评论家的自我设计。碎片化评论是这个时代的典型文艺评论样态,它打破了纸质的、书面的文艺评论的系统性和深度模式,改为一种更适合各种互联网平台社区和时代浏览习惯的吉光片羽、吐槽戏谑或一地无聊。但当网络小说作者在省视读者的评论,思考小说和受众期待的关系时;在“爱优腾”、B站的各类网络剧、视频飘过有趣甚至很有共鸣共情的弹幕时;在抖音短视频一则精彩或感人的制作带动了大量点赞和跟帖时,我认为碎片化评论其实是最低、最基本、最普适的“人的批评”。有时候用富有网感的一句话、几个字传达出精准、智慧、平等开朗又有所引领提升的意见,那么也是在发挥文艺评论的功能——之前观看《觉醒年代》时,一条条重新认识历史、热爱祖国和先贤、赞扬演员演技的弹幕,使我见识到无论年龄地域的共情共识,也就忍不住屡屡发出了自己的精神信号。此外,不少网络文艺评论使我意识到那些居于豆瓣、知乎、龙空等平台社区的文艺爱好者们的专业精神与评论水准,他们从粉丝和民间出发,完成了文体上未必“规整”的个人批评,其实有值得赞赏乃至赞叹的部分。这些评论大体上与职业评论家不同,除了文体文风,主要是因为粉丝式的介入视角,其评论往往能做得更微观、更细节,或者说粉丝批评的颗粒感很细、很小但可能很深、很有爱。与之相比,传统训练的专业评论文章往往更多宏观、中观视角,专业姿态理性客观,知识体系更为周正。二者各有妙处,却也谈不上谁替代谁。我因此局部同意亨利·詹金斯提出的“学者粉丝”概念,即将粉丝的感情热爱和学者的方法视野结合起来,这会让文艺评论的颗粒感更加体贴与精微,评论家可以在大格局和网络性之间灵活切用、游刃有余。

  最后,我想指出的一种文艺评论形式是更为广义的,那就是有一部分评论家可以形成智库的研究和评价方式。《意见》中说,“加强文艺评论阵地管理,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我觉得类似这样的前沿领域和跨学科工作特质,昭示了传统文艺评论家的角色和范畴理应拓宽,将有关文艺评论的环境、技术、文化领导权、哲学社会学内涵等方面的题目纳入“新文科”的建设规划之中,转化一部分文艺评论家在史才、诗笔、议论的追求而外参与到国家文化治理、社会文化治理的咨政建言,以行家里手的身份协同推进中国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这同样可以是当代知识人“立言”“立功”“立德”的怀抱志向。

  我们面对的网络文艺,是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最富挑战性的前沿阵地,也是最具中国特色和全球传播优势的别样园囿。可以这么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里已经盛放出网络文艺的夺目风景,而文艺评论的使命则是始终维护好“百花齐放”的生态,为年轻的文艺形式做好培根铸魂、养护除害、以利天下的事业。

 

  (作者:夏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一级作家)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电视剧《长歌行》:国漫影视改编的破题佳作(夏烈)

  《斗罗大陆》为何没能破壁出圈?(夏烈)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