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现实题材网文改编:风景这边趋好(戴清 陈萌)

2021-05-26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戴清 陈萌 收藏

  (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文艺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wyb.chinawriter.com.cn/content/202105/26/content59955.html

 

  电视剧改编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有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现当代文学名作改编和红色经典改编三个部分。新世纪10年后,网络文学(以下简称“网文”)的电视剧改编进入鼎盛时期。网文的传奇性与想象力以极大新意带给观众新的满足,成为电视剧网络剧(以下简称“网剧”)类型发展的孵化器与新引擎。目前,现实题材网文改编类型主要包括都市情感、青春校园、悬疑探案以及少量改革/创业叙事等。本文主要围绕2015年以来现实题材网文改编的剧集创作情况,探讨这一艺术再生产过程中的文化交锋、协商与缝合,以及不同题材类型的网剧创作状况、艺术表达及其症结。

《欢乐颂》海报

  网文改编的艺术再生产与文化诉求

  随着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读者的“主权”获得空前提升,新的创作机制和产业模式迅猛发展。传统文学重在“悦志悦神”的超功利审美追求不断向满足粉丝欲求、构建心理认同的“快感机制”“爽感”追求倾斜。从文化形态看,网文写作和电视剧主体上都属大众文化,其受众既有相当高的重合度,也存在显著差异。首先,网文的创作与传播是市场化的,电视剧则是充分但不完全的市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重要历史节点的纪念等是电视剧创作的常态化任务,作品需传递强大的主导话语声音。因此,电视剧改编创作还要更多考虑大众普遍的审美认知与趣味,其所反映的婚恋伦理观则更为温和、保守,更加注重主流意识形态及人文情怀的表达。当前的现实题材网文改编中,如青春校园剧、都市情感剧、悬疑探案剧的大部分创作正是改编创作中比较容易实现“平滑对接”的部分,这些网文创作为网剧改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母本资源。其次,部分网文的“亚文化”特征鲜明,是电视剧所不具有的,特别是视听作品的直观性往往还会放大、增强感官刺激。与之相对,电视传播的“禁忌门槛”则更高,改编创作必须进行删修、调整,应该说既是监管的要求,也是对大众审美心理的照应。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提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设立了多项扶持基金,连续多年遴选优秀现实题材的剧本创作,这正是从源头促创作的重要举措。从网文的实际发展来看,近年来“现实向”的创作趋势十分鲜明,国内主流网络文学平台上现实题材的网文创作已占多数,在各类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介中此类创作也占主流,呈现了网文创作在政策引领下进行自我革新与向主流文化主动靠拢的姿态。

  改革/创业叙事的单兵突进

  新世纪后,改革叙事受到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复杂现实影响,虽有零星好作品,但已难形成此前的声势与影响。2012年的改革题材剧《浮沉》之后,该类网文的改编创作进入了一个较长的空窗期,直到《大江大河》系列作品的出现,网文改革/创业类叙事才又提升至新的高度。无论是将目光投向改革开放初期的《大江大河》,还是描绘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大江大河2》,该系列作品的创作都保持了对社会生活宏阔的观照视野,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时代阵痛,细腻刻写了社会转型期人们丰富驳杂的现代性体验与反思,展现出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同气连枝”“同声相应”,赋予了此类作品一种新的精神沉思气质。

  《大江大河》系列作品为改革者、创业者画像,超越了模式化的“成长叙事”,作品对改革者生存境遇与命运沉浮的表现,无不显示出创作者对时代社会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应该说,这一变化也是时代发展所赐予的:人们对改革的体认更趋深入,影视改编创作的水平也趋向成熟。此外,作品的影像修辞与表意手法也更为丰富多样,营造出了鲜活的生活实感与时代氛围,这也是改编创作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体现。《大江大河》改编的大获成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电视剧改编对网文固有评价体系的突破,使《大江东去》这一之前并非多么“火爆”的网文走向了大众荧屏舞台的中央,彰显了现实题材网文改编创作的勃勃生机与广阔可能。

《大江大河》剧照

  都市情感叙事叩击大众情绪

  都市情感剧与青春校园剧是现实题材网文改编剧集中占比最大的两个类型。尽管这两大类型表现人群的年龄不同、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也有差异,但作品建构的情感模式的内核却十分相近。

  以《欢乐颂》《都挺好》等为代表的都市情感题材的网文改编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联接十分紧密,作品往往直击大众的敏感神经,每每以意料之外的审美惊奇感和情理之中的熟悉气息给观众带来情感冲击力。较新的作品中,如表现电商创业的《幸福,触手可及!》,表现特警、医生行业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表现经纪人行业的《怪你过分美丽》等都以其对当下丰富多彩的职场生活的更多展现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而作为补充传统影视创作短板的青春校园剧,如《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等则以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激发着观众的青春记忆与情感共振。这种类型的改编剧集虽然也会涉及一些现实问题,但总体上还是以温暖浪漫的青春基调为主,“总裁风”“甜宠风”的流行多少消弭了现实生活的丰富质感。这一点与《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等同类型网文改编电影中的残酷青春、女性意识表达形成了鲜明反差,恰好构成了对时代青春的一种更为全面真切的艺术把握。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剧照

  悬疑探案叙事的逼真呈现

  2014年,网剧《暗黑者》的热播开启了悬疑探案类网文改编的创作热潮。近年来,《无证之罪》《如果蜗牛有爱情》《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阳光之下》等作品陆续出现,它们大多聚焦离奇惊悚的犯罪案件,借鉴日美推理探案剧叙事的优长, 借助“暗黑”“创痛”等元素深入挖掘犯罪心理,对人性的开掘充满力度。网文的缜密推理、传奇的人物设定、快节奏的情节张力、短剧体裁的更强节奏感都带给观众更强烈的审美惊奇感和获知真相的智力“爽感”。同时,这类题材的作品在影像层面形成的独特的暴力美学与异类快感愈加凸显出其惊悚、诡异、紧迫的审美风格。当然,这也造成该类创作一度存在感官猎奇较明显,对社会症结的探寻与揭示有所弱化等问题,也更易引发作品的价值失范风险。未来,悬疑探案剧不能只一味沉湎于对所谓犯罪人性的挖掘,还需更深入地揭示社会真相,以呈现创作者更成熟的精神文化自觉。

《隐秘的角落》剧照

  总之,现实题材网文改编创作的艺术再生产实践在媒介/文化的转换中完成了对接、交锋与协商,为现实题材剧集创作提供了充沛的创造活力,为打造敏锐把握时代社会与大众脉搏的优秀作品提供了扎实的文本资源,积累了值得深入总结的丰富创作经验。同时,发现更多的优质IP、提高改编水平、超越“悬浮感”与“套路化”的创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戴清专页

  《经山历海》:基层干部的审美新质与精神成长(戴清)

  探寻共产党建立的为民初心(戴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