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才能扛得住时间之潮的冲刷
——基于十七年的网络文学创作观察
作品的传播力是“硬指标”
作为一个从事网络小说创作已经有十七个年头的行业“老兵”,有时我也想,为什么网络文学能兴盛繁荣?原因就在于网络文学可以与时俱进,具备强大而有效的传播力,这是网络文学最为重要的优势和最为本质的生命力。
网络文学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作家上传内容的那一刻,就能无门槛、无距离、无时间差地到达读者那里。真正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受众的审美和喜好,以读者为中心。这样的网络文学内容,必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天然就具备广泛的传播度和强大的传播力。
可见,是传播的硬件优势和内容的软件优势,二者合力在一起,让网络文学具备显著优势。对于这一点,可以用权威数据说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占网民整体的53.2%;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5亿,占手机网民的51.4%。
在网络文学读者群越来越庞大的今天,一位优秀的网络文学创作者,确实需要有服务好网络读者的意识。
传播力对大部分文学作品来说,都很重要。一个文学作品,即使写得再好,如果没有传播度,虽然成文,却“行之不远”,影响力毫无疑问非常有限,作品的意义大打折扣,甚至所谓的“好”,也很可疑。
有没有较好的传播度,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价值大小的重要参数。因为文学需要作者抒发,也需要读者共鸣,要是只能感动作者自己,丝毫感动不了别人,形不成二次传播,那这件作品也难言有多好。
也许在以前,对传播力这件事,还雾里看花不好捉摸。但今天就不同了,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播力是个可衡量的参数,已经很透明了。我个人期望整个文学领域,能积极拥抱互联网新时代,所有文创同行都能强化“传播力”方面的意识和作为。
刘瑜《云海夕阳》(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创作未动,价值观先行”
网络文学既然作为一种文学,便天然具有教化功能,能够传递价值观。真不能小看网络文学对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影响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所谓“寓教于乐”,网络文学是网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网络作家要意识到,自己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
尤其是,网络文学读者的主体,就是青少年。这种价值观的传递和影响,就更值得重视。以前有个说法,叫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现在是谁掌握了网络谁就掌握了青年。这里面的传递关系,不言而喻。换个轻松的说法,青少年的“三观”正确比五官端正更重要。
因为比较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最近几部作品的构思阶段,就在大纲中专门列一节:价值观。新书将体现怎样的价值观?我在创作之初,就把它想好,然后融入整个人物和剧情设计中,可谓“创作未动,价值观先行”。
事实上,不仅是在具体某部作品的内容创作中,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创产业,也需要有一个美好的价值观来引领。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做得长、走得远,永远蓬勃发展。我们一定要不断努力,让网络文学具备越来越美好的价值观取向,照亮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意义上的“户籍”
在网络阅读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在网文作品中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传统的继承,不仅可以让我们知道从何处来,还能指引我们向何方去。虽然过往逝去,但精神永存。了解一个人的身份,不仅需要看他的户籍、身份证,还要看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熟悉感和认同感,这是文化意义上的“户籍”,刻入灵魂,更为本质。
而熟悉并认可优秀传统文化,会让我们更爱国。在面对不良思潮的侵袭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好的“防火墙”。爱国不是空洞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不是空洞的。网络文学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根脉之中。我在创作小说时,特别注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比如我有几部小说,其章节名直接就是传统古典的四六骈文体。如《燃魂传》一书中有:“蝶舞花飞,初见明心如雪”“花开良夜,誓愿群星天际”“舍生取义,千万人吾往矣”……这样在传达东方古典美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熏陶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目前正在创作的新书《剑侠最少年》,我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二十六万字的大纲里,中医药、传统民俗、古代风土人情、古代天文地理等都有所体现。另外,一直以来我都会结合剧情,坚持将原创古典诗词置入作品中,这次也不例外,同样准备了一个“写诗”的草稿文件。
在网络阅读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在网文作品中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清平乐》,细腻还原了宋朝的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图为电视剧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我还希望通过文学创作,让中国人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我在作品中塑造智勇双全、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中国风侠客,目的就是为了激励人心,为增强广大读者的爱国情怀添砖加瓦。我的很多网络作家同行,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文创同行,能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毕竟,“文学无国界,作家有国籍。”作为中国的网络作家,始终不要忘记,我们是东方“方块字文明”的继承者,我们的创作不仅要有世界性、共通性,更要有国家性、民族性。
从“走量”到“走心”
网络文学往前走,要警惕同质化。文学是灵动的,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智慧生产行为。创作的同质化,必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僵化。还需要警惕套路化。什么套路火,写什么,这和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异曲同工。什么东西火了,就一哄而上,肆意模仿,粗制滥造,其结果必然就是把本来很有前途的细分门类做滥做垮了。这是对原创的极大不尊重!更要警惕低智生产。这类创作,水平低劣,价值观空洞,缺乏人文关怀,不尊重科学和常识,其效果可想而知。当然,针对这类作品,网络文学本身的市场机制就能予以净化。但还是要警惕出现这类低智生产的可能性,警惕其在某种“意外”的情况下,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效果。
更多元的是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网络文学站点上的作品分类,无论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将变得越来越细致,细分越来越清晰,很可能时不时就冒出来一种新的类型,让人咂舌惊呼:“我怎么没想到?!”网络基因,将让网络文学更多元、更多变。
还有一个,就是专业性更突出。网络文学创作的零门槛,释放了全民的文学创作潜力,其中那些专业人士的特殊文学创作力,将更令人瞩目。将有更多的医生、律师、警察、工程师等,在业余时间投入到“行业文”的创作。相比过去的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创作将更跨界,也就更“好玩”。我就看到有好几部基于计算机算法和编程的网络小说,这是网络文学越来越多元化、专业化的典型体现。
精品化也是大趋势。我们已经走过了“有没有,多不多”的阶段,现在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从“走量”到“走心”,用精品化思维来创作,才可能扛得住时间之潮的冲刷与侵袭。
另外,我相信,越来越多的网文创作者不仅仅关注读者订阅的稿费,而且更注重同一作品的多种衍生版权运营。版权的划分也将越来越细致,版权的运营也会越来越专业。
网文出海将是一个热点。网络文学应市场而生,具备强大的可读性和传播力,天然具备文化输出的优势。而网络文学出海本身,也是给网文产业发展找到一片新的“蓝海”。网络文学出海,可以促进世界人民对我们的理解,提升对我们的友好度,同时也为世界增添中国文化的魅力,贡献中国文创者的才华与智慧。我希望将来有一天,不仅网络文学出海,网络作家本人也出海。作为参照,李子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网络作家,我一直告诫自己,“万象混沌,独守初心”,我永远也不忘记最初那份想要写作的心情!
在撰写本文的间隙,看到我某本老书的评论区,有个昵称“力行”的读者留言说:“魂在在兮,客来来兮。一晃多少年了,书中的那些可人儿还好吗?”
一书一世界。
隔着方寸屏幕,便能给广大读者带来无限的世界、人物和故事,让他们心动神摇、念兹在兹,对一名写作者来说,这难道不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管平潮,本名张凤翔,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系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