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以悬疑为类型要素,以原生家庭和少儿个体成长为表现重点的网络剧《隐秘的角落》引发热议。在故事的戏剧张力、情节的凝练程度、台词的信息量、镜头的丰富性和场面调度的精准程度上,这部剧都颇具电影质感,成为近期网络剧类型化创作的新亮点,为刚刚从疫情中走出的影视行业提振了信心,为助力影视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样本。
人物塑造是剧作走向成功的密钥。秦昊饰演的张东升性格阴郁、压抑内敛,有时还会流露出怜悯、悲情和无辜等复杂的人性特征。秦昊奉献了精湛的演技,与妻子分手时卑微又绝望的哭泣,和孩子们吃快餐时偶尔显露的温存,把一个人格复杂的凶手演绎得淋漓尽致。3位崭露头角的小演员格外引人关注。他们的表演自然真实,层次感、分寸感把握精准。朱朝阳敏感、隐忍、心思缜密且有些自我封闭。父爱的缺失和母亲的严厉掌控,让年少的他无所适从、诚惶诚恐。严良,少年意气、性格倔强,尽管他为了救普普的弟弟混淆了是非,但那是少年的逞强心理和教育缺失导致的错误,仍是可以挽救的。普普是个聪慧早熟又心性善良的女孩,父母的早逝让她对严良有着亦父亦兄的信任和依赖。这3个角色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有着超越年龄的心智和掩饰不住的童真。他们渴望在成人世界里收获温暖,也在与张东升的对抗和妥协中顽强成长。
剧中充满生活气息的滨海小城,让观众走进了故事,更走近了人物。背景环境的陈设真实且亲切,父亲朱永平新组建的家陈设新式、格调优雅,反映出生活的富庶优渥;而朱朝阳与母亲周春红的家,陈设老旧、封闭古板,一如母亲偏执多疑的性格和对朱朝阳近乎苛刻的管教。剧组用心设计打磨的家装陈设表现出丰富的家庭状况和角色心理信息。整部剧所展现出的现实主义美学气质,让作品穿越迷雾,直抵人心。同时,抽象又前卫的主题音乐和音效创作,又赋予这部剧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这部剧在悬疑剧的类型基础上,融入更多关于原生家庭和个体成长的表述,而关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世界的寓言,构成这部作品在社会学意义上的精神高度。破碎的家庭给朱朝阳带来不易察觉且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这绝不是孤例。现实社会中,对孩子机械的、简单化的理解,让很多大人有意无意地忽略孩子内心隐秘角落里的所思所想。亲子之间的不对等关系,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假意的顺从,并且逐步颠覆孩子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童心中如果隐藏恶意的幼芽,且不被成人和社会所洞悉,多年以后朱朝阳也许就会成为张东升。作品揭示了大人犯错、孩子埋单的深刻道理。对于原生家庭的审视与反思是这部作品的表层意义,其更为深沉的内核是关于人性幽微之处的探讨。笛卡尔的故事是贯穿全剧的一则寓言,选择相信“现实”或是“童话”,代表人们心中对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试炼,一念之间的选择或许就决定了人性的走向。剧末,张东升把朱朝阳引向黑暗,而严良却用赤忱和勇敢把朱朝阳引向光明,人性瞬间升华。
艺术作品对于恶的表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隐秘的角落》没有选择性地看见和选择性地呈现,而是采用互文、隐喻和反衬的方式,透过斑驳的阴影指引我们寻见光明。很多观众不由自主地对剧作进行了各种解读,构成了一种再创作,有的可以给他人启发,有的或许仅仅是主观臆测。无论如何,《隐秘的角落》以细微的笔触传达了未成年弱势群体的成长历程和生命渴望;也以犀利的声音告诫人们,必须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守护孩子们走向温暖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文中图片来源于豆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