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对话陈崎嵘:关注现实 聚焦网络文学新使命

2020-07-03 阅读: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郭海瑾 收藏

关注现实聚焦网络文学新使命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

  《人民政协报》编者按: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启动“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评选活动,以推动网络文学提高质量、多出精品。近年来,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影视剧频现荧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现实题材创作,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风向标。那么,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其原因又是如何?现实题材创作“整体性崛起”的内在规律又是什么?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在新时代新的使命又体现在哪里?为此,本期学术家园特别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请他谈谈他的思考。

陈崎嵘(图片来源:人民网)

  20多年网络文学繁荣发展

  学术家园:首先请您界定一下“网络文学”的含义,它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崎嵘:目前,学界对“网络文学”或“网络文艺”的定义仍在讨论之中,还没有完全给出一个权威的、统一的、既定的答案。但是,业界一般认为,网络文学指的是在网络上创作并传播的文学作品。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文学,显然指的是在网络上创作并传播的所有文学体裁的作品;狭义的网络文学,指的便是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长篇网络小说的作品。因此,网络文学的体裁和样式特征就更加明显。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应该说是一种传承的关系。也就是说,网络文学的很多作品体裁都是从传统文学演变过来的,它并非是一种新发明、新创造的文学样式,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与传统文学具有一致性。

  然而,网络文学因互联网应运而生,所以它也具有一些自身明显的特征,如进入门槛低、传播能力强、互动讨论广泛等,此外在篇幅上具有超强容纳性,在表达上具有多样性等特征。

  学术家园:网络文学的本体性特征是什么?又该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它?

  陈崎嵘:这其实也是一个难题,业界还在讨论之中。

  不过,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网络文学就是文学,它的本体性不是由网络技术方面来决定的,而应是文学性。另一种认为网络文学不是文学,它们还算不上文学作品,这种说法是与传统文学的文学性、审美性等来比较的,即网络文学的思维广度、精神高度、思想深度与传统文学还有所差距。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有偏颇。网络文学肯定是一种文学,只是跟传统文学有所不同而已。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正是由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传播性决定的,也是由网络阅读人群所具有的阅读爱好、习惯决定的。也正因此,才有了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点,才能真正了解网络文学的发展。

  学术家园:从上世纪末肇始于网络小说的中国网络文学,至今发展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您看来,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陈崎嵘:从上世纪末网络小说兴起开始到如今,可以说网络文学已走过20余年的光阴。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网络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末到2003年左右。这一阶段是网络文学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由创作阶段,作者的创作也主要是兴趣使然。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左右。2003年起点中文网开始收费阅读,网络文学呈现出商业文学的特征。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0年开始至今。2010年之后,网络文学开始泛娱乐化,向其他文学跨越的形态表现比较明显。

  如果说,有哪些因素促使网络文学呈现出这三种特征,我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读者群的扩大。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阅读人群也迅速增加,有读者读的需求,就有作者写的动力。因此,这成为网络文学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二是网络技术的更迭。从原来的电脑终端,到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网络文学的创作提供无限的空间,而网络文学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更新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三是资本力量的介入。资本投入越大,网络文学的发展就越快。网络文学从自发创作到资本的有意介入,从最初的三四家资本公司的介入到现在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它们推动着网络文学的浪潮一步步向前发展。

  四是良好的网络文学生态环境。客观来讲,不管是在网络文学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就高度重视,不断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为网络文学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良性竞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关注现实以人民为中心

  学术家园: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脱颖而出,用您的话是“现实题材创作‘整体性崛起’”。这一“整体性崛起”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否有其内在规律?

  陈崎嵘: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整体性崛起’”这一提法是我基于当前网络文学的创作状况而做出的判断。也就是说,现实题材创作已成为网络文学创作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改变了网络文学原来那种以玄幻为创作主体的“一枝独大”的状况,使得网络文学在题材创作上更加多元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想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时代的要求、读者的需要,这是网络文学出现多元化状况的主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提升,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阅读那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甚至远离人间烟火的作品了。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的事迹需要去反映;有那么多可爱的新生代,他们的心声需要去展现;有那么多有所创造的时代人物,他们的精神需要去颂扬;有那么多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需要与世界分享……这些都是时代给网络文学提出的要求,也是读者的渴求,而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反映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表现形式,必然要积极体现。

  第二,党和国家的号召及专业团体的倡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要求,各专业团体积极倡导、落实并推进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比如,从2015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还启动了“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评选活动,等等。这些都助力于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发展。

  第三,网络作家自身的改变。网络作家已经意识到时代的要求、自己的担当,也开始从云里雾里回到人间尘世、从天马行空变为脚踏实地,开始创作与中国发展进步有关、与老百姓生活有关、与世界前途命运有关的作品。

  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网络文学的百花园中才能出现百花齐放的画面。

  学术家园:网络文学关注现实,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其思想基础又是什么?

  陈崎嵘:网络文学关注现实,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与传统文学无二致,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描写人物生存生活状态,描述人生经验,展现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的精神风貌,传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网络文学的创作,其思想基础深深扎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历史文化之中。从近年来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及其作家来看,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熟稔,包括对国外思想文化的借鉴等,都是毫不逊色的。比如,网络作家猫腻及其作品《庆余年》中,作者对历史的熟知、对生活的了解、对人生的透悟都是很有见地的,再加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熟练运用,更是为作品添色。特别是文中那场古典诗词盛宴,也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场景之一。可以说,没有这一思想基础作为内在支撑,作品是写不好的。

猫腻《庆余年》(书封图来源于网络)

  新时代网络文学新使命

  学术家园:说到现实题材,不得不谈时代。反映时代风貌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本体属性之一,网络文学也不例外。在您看来,网络文学如何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观照现实?

  陈崎嵘:这其实是一个大的命题。从中管窥,也可以说,现在网络文学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网络作家们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的脉络走向、对国家全局性的宏观战略把握,以及如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生活等的概括和描述,还是存在缺陷的。所以,他们往往借助穿越、重生、异能、金手指等来展现现实生活。网络文学可以尝试、探索不同于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但是,要想真正创作好现实题材的作品,那就要“正面强攻”。所谓“正面强攻”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按照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现实生活来表现现实题材。

  因此,我认为,要积极引导网络作家们更好地深入现实生活、扎根人民,接触时代脉搏中跳动最激烈的部分,了解这个时代条件下主体们的生活,还原生活本来的面目。

  学术家园:这涉及网络文学创作的问题。结合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内在规律等,可否谈谈,网络文学创作出精品需要在哪些方面上发力?

  陈崎嵘:网络文学出精品,是目前网络文学所面临的、正积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根本问题。在我看来,时代呼唤网络文学出精品,读者们期待网络文学出精品,网络作家们也在探索网络文学出精品。对网络文学提出精品的要求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因而,我认为,网络文学创作出精品,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首先,对于网络作家们来说,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把握时代、认识社会的能力,让网络作家们能够有机会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客观、冷静看待世界。

  其次,要提倡网络作家们向传统文学、传统作家学习,学习他们扎实表现现实生活的文学功底,学习他们把握重大题材、构造鸿篇巨制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

  再次,对于文学网站来说,要多推介一些优秀的网络作品,特别是现实题材的作品,让更多的读者阅读、思考,产生共鸣,从而扩大影响,并调动网络作家们的创作积极性。

  最后,对于社会来说,要鼓励引导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多创作、推介优秀作品,在经济政策、运行机制、文学评论以及社会舆论等方面予以倾斜,从而形成一种社会牵引力,使网络文学按照既定的规律和发展轨道前进,出人才、出精品。

  学术家园:新时代,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文学大有可为。您认为它新的使命又体现在哪里?

  陈崎嵘:如今,中国网络文学进入繁荣发展黄金期。新时代新使命。在我看来,中国网络文学要承担的新使命是:认识新时代、反映新时代、歌颂新时代、共建新时代。归根到底,就是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也是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所强调的,也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的要求。

  (文中图片已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从“速度写作”到“品质运营”,网络文学终迎蜕变期

  网络文学正在实现新超越

  网络文学批评的述史之辨(欧阳友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