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硬核”提升网络作家创作境界(马季)

2023-03-02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季 收藏

编者按

“硬核”,是网络文学精品化转型中的一种趋势。它要求网络文学不再单纯追求“爽感”,还要力求生活真实、细节逼真、表达考究、底蕴深厚、知识过硬等,其中工业题材表现较为突出,它的知识性、技术性、趣味性呼唤高超有力的“硬核”叙事。这两篇文章分别从“硬核”的本质内涵、实践要求和未来前景等,以及“硬核”在工业题材网络小说中的表现进行梳理阐释,期待能为当下网络文学书写提供一些启示。

从实践论的角度看,文学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和检验才能获得应有的名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优秀的作品会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气息,而时间给出的结论,不仅是指作品是否揭示了时代特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给人以启迪,更重要的是指作品塑造的人物,讲述的故事是否具有创造性、深刻性和洞见性。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发展,在网络文学领域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开创精神、能够生动展现时代风貌和现实图景的作品。近年来,部分不错的网络小说成为网络文学的亮点,其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在创作实践中,作为大众审美的网络文学始终在寻找自己的定位。“硬核”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如同一次由表及里的内部变革,提升了网络作家的创作境界,进而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整体走向。“硬核”用在网络文学上是指那些吸引读者的精准描述和生动细节,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情是“硬核”的必要条件。“硬核”甚至涉及我们对某个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涵盖真实性、启发性等层面,是网络文学精品化的重要标志。

“硬核”很形象,有质感,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具有各自的“硬核”特性,也因此显示出网络作家多姿多彩的创作个性。如果说网络科幻小说的“硬核”是指作家的想象应该建立在科学原理上,那么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硬核”主要看作品抵达真实的程度和广度。这里的真实当然不是指现实真实而是指艺术真实。究其根本,如果缺乏“硬核”,网络文学的开创性就难以成立。如工业题材系列小说《工业霸主》《大国重工》《材料帝国》集众人所长,以“硬核”替代爽文模式,树立了工业题材网络小说的标杆。《神工》重在普及“硬核”高科技知识,精神层面的追求大于欲望,情节处理日常化生活化,在平淡中书写神奇,叙述语言诙谐、机智,富有个性色彩。在科幻小说领域“硬核”的运用更为常见。比如,《奥术神座》采用量子理论架构奇幻世界推动科技工业发展;《学霸的黑科技系统》借助系统的引导不断学习研究,攻克种种科学难题,终于登上科学巅峰。

古典生活流小说同样在“硬核”中获得叙事能量。《司宫令》从中华美食经典原著中汲取创作资源,在内容上仔细推敲、认真打磨,每道菜肴均有出处,每桌宴席均有典故,作品以大义、忠诚、严谨、细致为特色,辅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成长过程,显示出网络文学“硬核”的魅力。在网络文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硬核”逐渐成为一种文学气质,使作品既富有强烈的网络性,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文学需要筋骨和力量,无论采用哪一种创作手法,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是无法凭空杜撰出来的,这些文学要件必须和读者心灵相呼应才能产生共情。由此可见网络文学“硬核”概念的形成,与传统文学提出的文学源于生活,作家必须深入生活才能获得创作灵感,在道理上是完全相通的。网络小说的架构和设定或许凭借写作经验可以完成,但故事的关键桥段和反转情节,若想获得认同,细节上的“硬核”是必备条件。推而广之,没有丰厚的生活和艺术底蕴,没有对时代发展规律性的认知,试图将虚拟现实衍变成有温度的故事场景,无异于无米之炊。从表象上看,所谓网络文学“硬核”不过是在生活中获得创作资源,而探入其深处就会发现,唯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方能产生绵密的艺术效果。

网络文学在近年来出现“着陆”现象,现实题材得到大力提倡,呈现笔触下移、反映不同行业,侧重基层写实、讴歌平凡英雄的趋势。这些作品注重细节上的“硬核”设置,使得故事真实可感,人物鲜活生动。如医学题材小说《大医凌然》、都市题材小说《天工》、消防题材小说《他从火光中走来》等作品,细节经得住推敲。由此可见,所谓“硬核”小说是指客观、冷静地观察描写生活,揭示生活本质,以追寻事物的客观真实为目的,具有较强专业水准的叙事作品。

从故事层面看,“硬核”是一种技术手段,显示出知识谱系的强大与高端,事实上它的内在之力远大于外在表现。知识赋能叙事给作品增添的精神质量,拓展了网文边界。通过网文的奇思妙想接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实现人文精神在虚拟世界的解放,进而实现精神领域的“硬核”。随着网络文学进入生态多元化阶段,以难度叙事为主要特征的“硬核”小说或将是网络文学精品化的主要途径。很显然,网络文学正在吸取传统文学贴近现实、真实反映时代生活的严谨品格,通过“硬核”等手法不断实现自我锻造,显示其包罗万象的大众文艺美学特征,并以题材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自身的可塑性汇入当代文学的潮流之中。


(作者:马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网络文学中的女性书写(马季)

《司宫令》:破茧而出的美食文翘楚(马季)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