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络视听作品的观众一定已经发现,自2022年起,国家对国产网络剧片发行实行许可制度。网剧结束“上线备案号”时代、迈入“许可证”时代,意味着网剧的审核标准和流程更正式、更规范,网台内容制作要求、规格更趋统一。今年4月初,网剧《风起洛阳》在北京卫视开播,成为中国首部登上卫视黄金档的网剧。在网台一体化管理的背景下,经历了“先网后台”“网台同步”等阶段,纯网生内容与传统电视剧在后者的主场开始了“同台竞技”。
网剧《风起洛阳》
曾几何时,影视剧创作发行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热衷于探讨网剧的独特性,并发明了不少“黑话”予以描述,譬如认为网剧相对于传统电视剧具有“更高的垂直度”“更细的颗粒度”云云。然而几年下来,网剧的发展似乎并未如预料的那般呈现出持续的特异性。近来的一系列变化表明,网剧与电视剧的边界正在消弭,网剧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网剧出现至今不过十余年,然而其发展变化堪称翻天覆地。问世之初,网剧通常有着跳脱不羁的创意、丰富多元的题材,同时也有着较大的内容尺度、较小的投资金额、相对粗糙的制作等“标签”,而后者一度让网剧背上不甚光彩的名声。好在,上述种种已经成为过去,站在此刻回望,网剧肇始阶段的“野蛮生长”摸索了路径、锻炼了团队、积累了经验、探索了市场、培养了观众,这些网剧长线发展所必备的前期动作几乎都在短短几年间完成,“进化”速度可以说相当之快。
如今,以《人世间》《狂飙》等为代表的大量优秀作品同时登陆网络与电视台,让网剧与电视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笔者认为,这种变化趋势从长远来看是件好事。某一事物诞生之初,大肆强调其独特性堪称一种需要、一种策略,可以理解且行之有效。但是,网剧作为文艺作品的一个品类,其内容创作生产的规律并不因播出平台媒介的差异而与电视剧存在本质区别,平台媒介的特殊性会带来宣推运营层面的差异,但不足以妥善描述网剧的特征属性,甚至可能有意无意遮蔽其存在的问题。不少网剧有着清晰的用户画像、针对性的内容设计、精准的定点营销,可惜没有优秀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扎实的制作;主创团队掌握各种各样的技术、数据,却少了一点把活儿干漂亮的手艺和匠心。如此一来,能够“圈地自萌”已算不错,更多的是一番喧闹、一地鸡毛。
当网剧与电视剧走向同一条起跑线,网剧的创作者恰可以此为契机,放弃流利的“黑话”、搁置技术迷信,进一步回归内容本身。就内容生产而言,网剧、电视剧有着相互对话、学习、借鉴的巨大空间。尽管电视媒体或已不处于黄金时代,但其辐射力、影响力仍不容小觑,看看电视剧《三体》在央视8套播出后收获了多少“科幻小白”粉丝,这个道理就不难明白。电视剧在挖掘时代主题、把控表达分寸、覆盖大众情感价值“最大公约数”等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份经验理应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发挥作用。而网剧敏锐的选题眼光、飞扬的想象力、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以及深耕某一类型、打造制播方品牌形象等做法,也对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元宇宙”从观念逐步走向现实,媒介差异或将进一步消弭。目前,越来越多从业者不再对网剧、电视剧的差异感兴趣,而是使用上位概念“剧集”指称长篇连续性视听作品。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推动剧集创作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观众,让更多人受益。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