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集非遗类都市文化网络剧《正好遇见你》叙述鹤鸣钟润影视公司CEO顾时雍,邀请青年文物专家陶唐、知名导演穆宗沄和知名主持人汪希宁等加盟制作非遗类综艺节目《传承》,没想到父亲顾彦明突然介绍年轻女编导鱼在藻加入,从而引发一连串矛盾。这部剧的播出释放出一些新意:首先是选择别具一格的苏州博物馆为外景地,给观众带来独特建筑艺术的沉浸式环境体验;其次是重点展示富于地缘文化特征的非遗工艺过程,如花丝镶嵌、缂丝、古画装裱、苏绣、漆器、玉雕、西洋钟表、沪式旗袍、陶瓷、汉唐古典舞、敦煌舞、京剧等十几种非遗技艺,尽力挖掘非遗的独特创造和古今传承故事;再有就是让观众观摩到真实的非遗大师及其工艺流程和工艺物品的逼真的美学风貌,真有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的功效。
更应该注意的是,这部剧选择了轻喜剧风格基调。这突出地体现为全剧演员的表演风格都略带夸张,注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谑的风格。同时,这种轻喜剧风格更表现为若干组人物间对比或冲突关系的构想上,主要就是编导鱼在藻有着对立面知名女编导袁迦莹,制片人顾时雍的竞争者是《非遗无语》的制片人方荃,而女主持汪希宁的对头是当红女主持人万思华,造型师舒容一再遭遇前男友的强行骚扰。正是基于这些对比、对立或组合关系,全剧的主要情节故事得以设立起来,造成了一些悬念,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这部剧的最显著创新点在于双重主角和三重戏剧元素的设置。这部剧实际上存在一种双重主角构造:一重主角为以鱼在藻、陶唐等为核心的制作团队,叙述他们制作非遗传承节目《传承》的幕后故事;第二重主角为非遗工艺及其当代传承状况本身。第一重主角的存在和活动都是为第二重主角服务的。第二重主角才是真正的主角。贯穿于这双重主角结构的串联因素是非遗中的人、人性及其生活状况,其一方面是正在从事非遗节目制作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则是非遗传承人及其家族的日常生活状况。相应地,三重戏剧元素同样构成该剧的显著创新点。该剧的主要情节在于顾时雍所领导的团队从事非遗类节目《传承》制作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创作出《传承》节目以及拍摄出真实的非遗素材。由此可见出该剧的三重戏剧元素:其第一重戏剧元素是非遗类电视片摄制中发生的故事,为幕后戏;第二重戏剧元素是展示摄制成的非遗类电视片故事片段,为戏中戏之一;第三重戏剧元素是真实的非遗素材片段,为戏中戏之二,例如第8集结尾处插入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宋世义的真实采访片段,第10集有高级美术师董宁的陶瓷工艺。这种三重戏剧构造产生了“一体两翼”式修辞效果:如果说第一重戏剧元素是其“体”,那么其他两重戏剧元素则是其“两翼”。没有“一体”,就不会有“两翼”;而有“两翼”,则能让“一体”产生离地高飞的力量。由此看,这部剧把公司摄制综艺节目《传承》的过程及其幕后秘闻、摄制成的《传承》片段、真实素材纪录片段等三种体式结合为一体,显然带有元电视剧的某种修辞特征。元电视剧,就是返回到电视剧制作完成之前的摄制过程中,加以拆解和重构,还原其原初起点状况,重新思考它的虚构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品味。在这方面,这部剧确实可以给观众带来元电视剧才有的新意味冲击力。
新意味冲击力的冲击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中一方面在于个体生存状况的真实描绘上。这里的个体生存状况,既指参与制作《传承》的团队成员生存状况,也指被拍摄的非遗大师及其家族成员的生存状况。编导鱼在藻,谐音应当是欲再造,有着超高的艺术天赋,但年幼习舞时不幸尾椎摔伤并留下心理阴影,有待于治愈。第8集后半段鱼在藻对镜独自痛哭的场面,让顾时雍和助手阿迅十分惊讶。陶唐则是一位有着多重人格的怪杰,也需要治愈。穆宗沄与汪希宁曾经是一对恋人,一见面就带着敌意,双方都有着往昔生活的伤痛需要抚平。当红女星庄伊伊在人前甜美和善,在人后却凶狠霸道,也存在心理阴影。至于那些被拍摄的非遗工艺大师家庭,更有着各种各样的人间烦恼,特别是要承受非遗工艺的当代传承上的种种难题的困扰。例如第1-2集剧组拍摄刘氏花丝镶嵌工艺时发现,刘大师想把工艺传给小儿子,但后者不想学,而对想学的长女却又不愿教,从而发生了家庭内部的剧烈冲突。剧组采纳鱼在藻的方案,既帮助刘氏大师实现传承意愿,又顺利完成了摄制任务,可谓两全其美。
另外一点在于各种非遗工艺的独特精神理念的美学概括上。在所介绍的每一种非遗工艺中,都注意精心提炼和概括出蕴藏其中的独特美学理念。第2集结尾的花丝镶嵌单元介绍,就由高级技师讲述,传达出“燕京八绝之一”特有的一种“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美学理念。第4集缂丝单元由工艺美术大师讲述,提炼出“择一事、爱一生”的思想。第6集旗袍单元归纳出“用经典创造经典”。第8集玉雕单元则有“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概括。第10集陶瓷单元有“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妙句。第12集舞蹈单元通过中国舞高级讲师的手舞足蹈的现身说法,不仅点出了中国舞蕴含的“寻根溯祖铺华峰”的题旨,并且将其中的汉唐风骨、魏晋风度、明清戏曲支点、当代人能接受的舞蹈形态、融于身体自然等要义作了精妙的概括。这些堪称全剧在非遗宣传上的亮点。
不过,该剧也有可斟酌处,例如剧组内部竞争以及同其他同行之间的竞争多少存在刻意而为的痕迹,而多达数十位明星的参演也有着类似“双刃剑”的作用,即既有可能增强吸引力,也可能冲淡表达题旨。尽管如此,还是可以说,《正好遇见你》与《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同类作品相比,不仅聚焦于非遗文物特性和非遗工艺制作过程,而且更是关注到非遗文物背后隐伏的人的命运和人文情怀,例如非遗文物工艺与其传承人家族之间的关系,当代非遗节目制作人的幕后故事,由此凸显出非遗文物与人的精神联系,以及非遗文物对于当代人释放的精神力量。这体现了一种返回到中国非遗文物和工艺过程传统的原初状况去重新吸取其源头活水的做法,可谓抓住了根本。这种电视艺术创新精神值得提倡和鼓励。
(作者:王一川,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