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越来越多的网文创作者参酌中国古代文艺范本,寻觅传统文艺中的世界观元素纳入小说文本建构,灵活化用传统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与风物元素完成古今交融,在书写中焕发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自由浪漫、关怀人类整体命运的文化精神,以一部部具有古典文艺审美韵味的作品,建构了广阔的传统文艺网文现场。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晋江文学城这一平台,围绕四大古典名著的延伸小说就有一万余部、《聊斋志异》二创小说有六百余部、《山海经》二创小说有四百余部,其中不乏一些用心体悟、细致刻印出传统文艺基因的优秀网文作品。它们生动地讲述、织造出和谐淡逸的美学气韵,拓展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读解空间,吸引我们透过网络文学这扇窗,去窥见妙趣琳琅的传统文艺图景。
洪荒世界的绵延书写
网络玄幻小说常虚构一个魔族、妖族、人族并存的幻想世界,这一故事世界设定内在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体系,可溯源到《山海经》等传统文艺作品。
《山海经》中塑造了诸如洪荒、上古、昆仑等奇异世界观,这些镌刻着神秘基因和神话属性的文化元素被网络小说主动秉承,融入背景设定,尤其在网络小说“古今”穿越的流行构架之下愈发受到欢迎,乃至衍生出“洪荒流”这一仙侠小说子类,有着极其完备的虚构世界元素,包含了一个完整的古典文艺神话体系。血红的《巫神纪》在楔子中描摹了角色青龙穿越去大荒世界的奇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七公子著)中的青丘狐白浅、凤凰折颜、昆仑虚仙境等大量设定均源于《山海经》,《佛本是道》(梦入神机著)中也呈现出了现代社会与昆仑世界并行不悖的两个时空。
“洪荒”指向遥远而陌生的时空,人们无法亲临,因而对那个时空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充满了自由的想象。这既为网络小说作者的创作释放了汪洋恣肆的想象空间,又给读者带来了陌生化的审美体验。网络文学通过洪荒世界的绵延书写,勾连起传统文艺幻想世界与当下人文精神、现实生活之间的深层联系,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传统文艺所蕴含的极具张力的深厚底蕴。《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寒武纪著)评论区就有读者直赞“里面包含的地理、神话和物种很吸引我,展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地质,奇花异草和奇特的环境。”
人物风物的样态迭变
传统文艺作品中丰富的人物风物资源并非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现即逝的昙花,其中大量历史人物、神话英雄、珍奇走兽、奇花异草、地理山川等文化元素,早已化为民族性的精神符号,以历久弥新的蕴藉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滋养着文学书写,使得网络文学中的神话描写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山海经》中记载的夸父、后羿、大禹、愚公、精卫等许多英雄传奇,均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真、善、美的象征;《西游记》孙悟空早已成为勇气与智慧的化身;《三国演义》中塑造的群体式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这些传统文艺作品中的神祇英雄,承载着中华民族历来对英雄的膜拜崇敬、对理想的向往憧憬,能够最深层次地触动炎黄子孙的心灵情感,这也正是他们能够流芳百世、熠熠生辉的重要原因。
网络文学汲取神话传说的文化精神营养,以全新书写为我们重塑了精神的故土。在网络文学创作者笔下,传统文艺英雄人物的民族符号属性不断被捕捉、激活和弘扬,他们立足古典文化传承神话精神和诗性智慧,任审美想象驰骋完成形象的再创造,带给读者一种熟悉而又充满创造性意味的阅读享受,展现出全新人物风貌和时代品相。
例如《曾许诺》(桐华著)中的所有人物都源于《山海经》的人物设定,乃至人物之间的族群关系也能看到《山海经》原典的影子。而《悟空传》(今何在著)以时代文化逻辑重塑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神话形象的单一特征,通过消解神性淋漓尽致地表现神的“人性”,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在作者笔下,这些神话人物不再如此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与我们一样有迷茫有痛苦的人,欲望、爱恨等凡俗情感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传统文艺中的四时风物、服饰风俗也以跨越古今、纵横交织的姿态,与网络小说的创作交相辉映,将中华文化底蕴与生态文明之美融入网络文学中,对小说的叙事节奏、情节推进、内涵延展进行灵活地引渡,构建出一幅视野远阔的古典风物版图。
《搜神记》(树下野狐著)拓拔野、蚩尤在与太阳乌决斗中,战败之人需承受在巨树“扶”上被啄食的痛苦,“扶”即《山海经》中的神木“扶桑”;《山海经密码》(阿菩著)中主角使用杻木和箨草来防止毒火侵入的情节描摹,便是对《山海经》所述“杻木”和“箨”这两种植物“可以已瞢”的延伸演绎;《山海经带我去致富》(西西里晴空著)也提及古籍原作的草药植物,形式新颖地书写其在现代社会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展现背后所蕴含的生活美学与地域文化。《霓裳钗影话红楼》(潇妃燕著)以服饰文化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红楼中的各种丝绸、缂丝、锦缎以及如雀金裘等名贵服饰,展现了清代服饰的丰富多样和精致华美,为读者打开了解读《红楼梦》、领略服饰文化的新视角。《一梭千载》(慈莲笙著)在对宋韵服饰、茶道文化、礼仪风俗与饮食文化作出细致考证与描绘的基础上,书写出南宋风华。
这些推陈出新式的深掘,将其有陌生感的传统文艺元素呈现出来,将小众变大众,令艰涩变通俗,引领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艺资源,弥合读者对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之间的错位裂隙。
文艺精神的现世交融
网络小说的故事世界总是充溢着丰沛的想象色彩,这与中国古典文艺始终蕴含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感与美学倾向息息相关。“楚辞”开创中华美学的浪漫传统;水墨画以气韵与意境追求精神内涵的共鸣,通过墨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刚柔等变化呈现出或飘逸或柔美或雄浑的浪漫主义美学气息;古琴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调节音色,以悠扬婉转传达深厚情感。热爱幻想、追求浪漫和自由的美学风格,又以爱国爱民、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怀揣着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切,正是中华文化脉络承接不断的重要原因。
网络小说中常常设定主人公穿越到古代建功立业,经历各种奇遇,凭借强大的力量成就自我、实现理想,这样的创作追求与传统文艺难以割裂,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文化性格与审美观念的延续,也以网络文学的独特文体与审美经验,为这份文艺思想注入了意趣丰富的形式架构。如《镇妖博物馆》(阎ZK著)在借鉴《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融合考古探险、鉴宝收藏、侦探推理、诡秘分析于一体,在奇幻与现实的交织中尽情释放英雄主义幻想。其实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发展,归根结底也是源于“讲故事”的浪漫文艺传统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除却充沛的浪漫想象,网络文学也延续着传统文艺爱国爱民、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探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价值观以及生存状态中体现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索。
《琅琊榜》(海宴著)中靖王贯穿始终的“民本”思想,梅长苏超越个人恩怨、扶持明君重振朝纲的政治理想,都是对充溢着家国情怀的传统文艺精神的弘扬;《将夜》(猫腻著)中的至高学府“书院”作为儒家理念的化身,见证着主角宁缺在逆境中成长,最终成为守护人间和平的英雄;小说《覆汉》(榴弹怕水著)中公孙珣观黄昏落日时动情吟诵《滕王阁序》与《岳阳楼记》,抬首望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悠远山河景色,落脚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天下情怀;《庆余年》(猫腻著)通过一系列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的情节设置,展现范闲对平民权益的维护,书写范闲在权力斗争中的智慧、勇气与不曾泯于世俗的仁义;《我为中华修古籍》(黑白狐狸著)聚焦中华大典的修撰和流失文物的回归,对整个人类文化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成为贯穿行文的思想闪光点。这些虚构的小说创作折射的是中华民族最真实的精神底色,从中不难见到中国古典文艺作品的余风流韵。
追本溯源,这些经由千年积淀而成的优秀文艺资源给予中国网络文学以灵魂,演绎着网络文学的重要形态。传统文艺是网络文学繁茂发展的根骨,网络文学则是传统文艺焕新表达的依傍。未来,随着网络文学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样态表达愈加丰富,对传统文艺开掘更为深入,相信会有更多作品打破文艺领域的时空限制,将传统文艺之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呈现给观众。
(作者:翟羽佳 孙孟华,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