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刷”为何成为时尚
——网络视听时代的沉浸体验与文化参与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每天都有海量的文娱产品通过各种平台不断上线、更新。在大量缺乏创意、同质化的文娱产品无法获得注意力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文娱精品脱颖而出,包括网络小说、电影、连续剧、综艺、短视频等等,成为大众“二刷”“三刷”甚至“N刷”的对象。2022年初,不少网络平台都有一些“值得N刷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综艺榜单”,在众多网友晒出的短视频平台个人年报中,反复刷同一个短视频十几次至几百次的现象并不少见。
当下,倍速观看、几分钟看完某某说电影、只看剪辑或看个开头就弃文弃剧已成为常态,而对部分文娱作品进行二刷、三刷和N刷的现象,则体现了大众对喜爱的作品的深度沉浸体验和高度文化参与。
从“经典重读”到“N刷”:“反复欣赏”衍生出网络时代的新意涵
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反复欣赏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传统上,对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经典和世界性的文学经典,反复欣赏的情况较为常见。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每个年龄、每个阶段,每一次重读都会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
影视工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欣赏形式,娱乐化和大众化的反复欣赏成为普遍现象。为吸引更多注意力,电视台通过计算收视率等技术手段,不断筛选并反复播放更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随着球幕、3D等技术的发展,新的迷影文化和消费习惯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喜爱的电影抱有反复多次观看的热情。
不过,电影和电视的传播方式,仍对观众的反复欣赏有一定限制和束缚。网络和移动媒介的兴起,带来充满个性化、可操控和互动性的新媒介传播形式,由此衍生出网络视听时代对影视剧、网络小说、中短视频等的“N刷”现象,包含了更多网络时代的文化意涵。
各大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不同时期的海量文娱产品,使“N刷”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时空限制,更具个性化和选择性。用户既可以选择看最新作品,也可以选择经典影视剧或已完结小说。对于体量较大的作品,用户还可以选择性观看。在网络剧的视频播放界面,一般都有“只看TA”的选项设置,相当于为用户提供了该部剧集的单人角色(或双人角色)剪辑,为用户选择性观看心仪角色剧情提供了便利。用户也可以通过拖动进度条,跳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物情节,实现“不看TA”的“N刷”;或者随时变换不同的视频播放速度,进行各种“操控式”的“N刷”。
在多份网友晒出的平台使用年报中可以看出,对短视频和动漫的“N刷”现象最为普遍。打开一些热门视频,“再来亿遍”“每日一刷”等弹幕屡见不鲜。各大平台的视频播放界面,除了倍速选择、弹幕开关和评论区等设置,类似于音乐播放器中单曲循环的播放键也是标配。这使得“N刷”更为方便,用户只要点开循环播放键,就可以无限次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故事、角色或氛围中。动漫作品因每一季更新速度较慢,不断重刷已上线部分,通过弹幕保持交流,共同等待更新,是动漫迷们追番的新常态。如果发出的评论或弹幕被别人点赞、回复,用户还会收到平台通知,可点击重新进入相关播放界面,随时查看互动情况。平台这种设置,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也吸引了更多用户不断重刷视频。
通过“N刷”发现丰富的细节:重拾心理记忆,延长高峰体验,获得互动的快感
从传统的经典重读,到网络视听时代的“N刷”,反复欣赏是人类较为普遍的心理和情感需要。
卡尔维诺强调的“经典重读”,主要是针对那些凝聚了人类智慧、具有永久性价值的经典。人们在年轻时因阅历不足,阅读时可能会错过很多丰富的细节、意义与层次。当有了一定的思想沉淀之后重读,新的主体就会与内涵丰富的经典碰撞出新的火花,获得新的审美体验或思想启迪,这代表着印刷文明时代具有精英化特征的反复欣赏。进入移动媒介时代,每天被海量文娱产品包围,很多人对同质化的作品提不起兴趣,更愿意在吃饭、通勤或休闲时“N刷”喜欢的老作品,重拾美好的心理记忆。
对影视剧和网络小说的集中“N刷”,可以再现和延长强烈的移情反应和审美高峰体验。阅读或观看过程中,人们会因为认同角色人物而去感受其喜怒哀乐,产生潜意识的移情反应。在强烈的共情中,展开艺术想象和联想,情绪随着角色命运跌宕起伏,完成主体和客体的融合统一,形成审美高峰体验。直至故事结局,人们会渴望继续沉醉在这种绵延不绝的情绪中,产生“二刷”“三刷”,甚至“N刷”的欲望。网络和移动传播媒介则为用户提供了几乎不受时空限制的“N刷”便利,人们可以在其中获得更长久的审美高峰体验,更尽兴地宣泄情感,逐渐调节和平衡沉浸其中引起的情绪激荡。
对于有一定理解难度和歧义性的作品,通过“N刷”还可以抓住更多的细节,还原镜头或文字中的潜在含义,重新理顺人物事件的相互关系,把握之前没有理解的内在逻辑层次。像情节结构较为复杂的电影,都吸引了不少“技术控”与“考据狂”式的影迷。他们“N刷”电影,拖动进度条反复回放重要细节,随时暂停进行截图,厘清结构与线索,记录经典台词,还原各种细节,撰写图文并茂的长篇影评,并发布在平台的影评区解析故事内涵。这类对电影作品的反复欣赏,其实很接近对文学作品的“细读”,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深度文化参与。
网络时代的“N刷”,还受互动需求的影响。媒介的发展延伸了人,创造了广阔的虚拟空间,但某种意义上也强化了人作为孤独个体的本质。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一代,在心理上更加依赖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喜爱的短视频,“一刷”看内容、“二刷”刷弹幕、等弹幕和评论“养肥”再“N刷”交流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也有一些用户热衷于在“N刷”中随时截屏修图、制作表情包、剪辑视频等,通过二次创作在更具黏性的“趣缘共同体”中分享交流。还有的用户喜欢通过“N刷”进行游戏性互动,将各种扇形、圆形、彩色渐变字等花式弹幕铺满整个屏幕,给自己喜欢的视频以“排面”。这类弹幕过于厚重、覆盖全屏的热门视频,即使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将人像抓取出来浮在弹幕之上,仍会严重影响观看效果。因此,后来的观众不得不先关闭弹幕观看视频,再“二刷”体验弹幕的“排面”,点赞或回应其他感兴趣的弹幕,这种游戏性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N刷”的“刚需”。
回归反复欣赏的诗学意义:让更有艺术魅力的文艺作品获得长久的时间价值
由沉浸式热情维持的短时间内的“N刷”,不同于具有一定时间沉淀之后的反复欣赏,带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症候。“N刷”中的动作动词“刷”,是个网络流行词。近年来,由“刷”衍生出众多新义项和新词汇,包括刷微博、刷脸、刷题、刷单、刷剧等,其中“N刷”取其快速反复操作以提升某种效果的引申含义,以此指称阅读和观看等行为,本身就体现了现代人拥有的焦虑感、快生活和沉迷性等。尤其是其隐含的沉迷性倾向,可能加剧技术对人身心的操控,以及消费逻辑对人的宰制。
在现代消费逻辑下,商业资本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通过身体技术对人的心理快感机制进行模拟,用各种文娱产品将人长时间锁定在沉浸状态中,实现对注意力的无限攫取。在此情况下,人们“N刷”的欲望,表面上看是出于由衷的喜爱,是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却有可能是被身体技术操控和形塑的短时间的沉迷,是将大脑注意力完全投入其中的沉浸体验需求的外化。这种体验使人忘却时间、忘掉自己,搁置自身的问题,反而有可能压缩回味空间,窄化思考维度,最终将艺术的审美活动,简化为快感的沉迷,带来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因此,大众文化娱乐中的“N刷”行为,应受到自我时间洞察力的规约。高强度“N刷”喜爱的作品,可以强化和延长高峰体验;通过“N刷”在网络“趣缘共同体”中不断互动,也可以获得抱团取暖的快感。但如果缺乏时间洞察力,不能及时调整强烈的沉浸情绪,也会出现忽视时间流逝、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界限、沉迷其中停不下来等成瘾性问题。注意反复欣赏中的时间管理,才能给心理体验和记忆以时间的滋养,释放更多品读和思考的空间。
作为审美活动的反复欣赏,本质上要在一定的时间距离感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升华。回归反复欣赏的诗学意义,人们才能真正通过细读与回味,打开广阔的精神空间,由内在的自我证实达到对审美主体价值的肯定。这样,也有助于人们克服技术制约下的主体性焦虑,将人类的有限性投入到无限的精神追求中,兼顾生命之需与心灵之维。
回归反复欣赏的诗学意义,也有助于在海量的文娱产品中,筛选出来真正有时间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应只靠取悦性的“人设”、震撼性的奇观、搞笑的噱头等元素,消耗人们在较短时间内的“N刷”热情,而应兼顾有价值的内容、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长久的艺术魅力,以期在更长的时间段内,仍然能引起共鸣、引发思考,实现较为长久的时间价值与社会价值。
(作者:杨天舒,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