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改编的同名古装武侠剧在腾讯视频和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强烈关注。一方面,该剧收官后创下了60亿播放量的成绩,同时在微博热搜和豆瓣、知乎等影音榜单中表现不俗;另一方面,一些原著党对改编细节不满足,一些观众对于武打效果呈现也不满意。对于网文的IP转化而言,因影视改编与文学原著的比较认知产生关于作品的不同评价,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雪中悍刀行》来说,如果仅仅把其影视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概括为“众口难调”,那就遮蔽了该剧对武侠叙事的当代化表达,也遮蔽了武侠题材在时代语境中的发展痕迹。可以说,《雪中悍刀行》从文本到影像的IP转化之所以始终拥有居高不下的关注度和话题度,根本上是小说提出了对于武侠形象、武侠故事、武侠精神新理解、新表达,其影像化改编的传播热度则进一步证明,为读者和观众提供新的情感结构和叙事可能,是当代武侠剧跻身头部、成为爆款的必然途径。
新世纪以来,武侠题材的网文创作在互联网语境下始终在不断适应和调试,无论以致敬经典、延续传统为特点的武侠小说,还是玄幻、奇幻等叙事方式影响下的武侠小说,都无法对中国武侠精神进行完整、充分的时代解码。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形态,武侠题材的网文也始终试图与读者、与观众、与时代建立对话关系,进而在对话中不断更新、增补武侠文化的时代内涵,目的就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武侠文化的传承。
以此观之,无论是文本还是剧作,《雪中悍刀行》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网络时代的武侠题材佳作。需要指出的是,剧作的成功不仅仅是从巨大体量的小说中抽取提炼核心主题,也赋予这个主题以更阔达的境界和更人性化的表达。自称“天下第一纨绔”的北凉世子徐凤年既是庙堂和江湖的“交点”,也是英雄成长与权谋纷争的“焦点”。武帝城取老黄剑匣为明线,徐家四姐弟共同效力北凉,为母亲报仇为暗线;纨绔世子一路邂逅各路高手的江湖游历为明线,放荡不羁的真纯少年逐渐成熟和担当为暗线,这种双线叙事、双层结构带给《雪中悍刀行》充足的戏剧张力。剧作对徐凤年的武侠人设进行了更新,他初入江湖并非是以报仇雪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目的,逃婚、逃避“接班”、逃避“学武功”等自由安逸的个人表达为主角增加了“烟火气”。当他身负重托以家族之名开始武帝城之行,他的江湖之路并不是阴谋、权力和欲望的催化,而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丰富的情感,无论是对剑九黄的忘年交情,对母亲的思念依恋,对父亲枷锁式的保护和计谋的反叛,对西蜀亡国公主的理解和大爱,都是他面对内心和灵魂拷问后做出的人生选择。该剧运用移步换景的“江湖叙事”串起了剑九黄、徐骁、皇叔、曹长卿、温华、轩辕家族以及徐家四姐弟等等几十个人物形象,在不断锤炼和印证徐凤年价值追求的同时,也把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亲情爱情等不同维度的情感和伦理进行了融合。因此,徐凤年的武侠形象和成长历程突破了“江湖”的界限,无论是从武侠的行为动机还是故事的表达方式,《雪中悍刀行》通过徐凤年的“英雄变形记”想要表达的不再是以往落草为寇、官逼民反、血海深仇的叙事套路,而是聚焦主角关于自我价值、自由意志、奋斗方式的觉醒、选择与坚持,徐凤年与父亲徐骁之间始于叛逆、终于理解的亲情演化中,突出的也并不是青春成长中荷尔蒙的情绪表达,而是年轻一代对于陈规的反叛,对于未来的试错勇气和自我考量,个体意志与个性表达之中体现的是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精神,呼应了“Z世代”对于现实世界的潜意识,以及属于他们这代人的关于武侠世界的想象。
《雪中悍刀行》巧妙地激活了“徐凤年”的角色功能,除了讲述他本人的历险与成长之外,更是从主角的角度出发,梳理和演绎出徐凤年与几十位配角的关系和情感,依次出场的人物个性分明、形象生动,庞大的人物谱系为徐凤年的成长提供了自洽的逻辑,也丰富了该剧关于武侠世界的众生相——老黄的幽默、姜泥的“财迷”、林探花的悲情、宁峨眉的忠勇、南宫仆射的高冷、赵楷的搞笑等立体鲜明的个性极大提升了新武侠故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为网文的IP转化提供了大众化的审美选择。
仙侠题材剧流行以来,不但武侠玄幻合流成为趋势,玄幻往往超越武侠主导剧作的风格。《雪中悍刀行》再次让“武侠”回归本位,而把玄幻作为参与要素,营造了“芦苇荡截杀”“护国寺辩难”“王仙芝与李淳罡的海上对决”等多个打斗名场面,使用充满国风意象的镜头语言,凸显了《雪中悍刀行》作为武侠题材的类型化特点。剧作不仅美术和服化道在线,水墨般的镜头语言阐释了东方武侠的力与美,强化了传统文化的美学特征,成为东方美学和武侠精神的影像名片。
(作者:王文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