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傅谨:文艺评论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2021-08-1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傅谨 收藏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容础文)

  最近,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点击查看),提出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尤其是明确提出要改善和优化文艺评论的评价机制,提出了包括“推动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文艺评论成果纳入相关科研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这一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就目前文艺评论领域的基本情况而言,高校教师无疑是文艺评论的主力军,而高校在文艺评论队伍建设中动力不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体系中的定位不准确,对优秀的文艺评论作品的价值、尤其是其学术内涵的认识普遍不到位,特别是对文艺评论文章本身的优劣、高下之分缺乏意识与敏感,将文艺评论一刀切地排除在科研评价与职称评审体系之外,严重挫伤了高校教师从事文艺评论的积极性。其实也不止是高校,对文艺界而言,进一步厘正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关系也并非易事,两者既然是文艺事业不可或缺的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就必须切实改变重创作、轻评论现象。而实际情况是,国家和各级党政部门设立与颁布各类文艺界荣誉性称号时尚未涉及卓越的文艺评论家,而优秀的文艺评论的回报率更是只及同等水平的创作作品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这些都说明,对文艺评论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如果仅停留在理论上、纸面上和口头上,就很难真正让新时代的文艺评论有明显改观。

  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关键在于,要对文艺评论的文体特点与写作性质有切合实际的准确认定。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多种类型之一,它以文字为媒介,是一种直接针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思想与现象和艺术欣赏的创造性写作。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文艺评论看成是文艺创作的附庸,仅仅从传播的环节思考文艺评论的意义与价值,把文艺评论看成是创作成果的宣传品,看不到优秀的评论本身的欣赏价值,这样的认识对文艺评论家是很不公平的。诚然,并不排除确实有不在少数的文艺评论文章,看起来就像是只为有助于作品传播而写的广告软文,但这是对文艺评论庸俗化的曲解,在文学艺术领域,真正优秀的、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不只是复述作品内容,简单地做一些意义阐释,附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赞美辞,而是要将作品放在历史的和时代的平台上,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祛邪扶正、激浊扬清,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对文艺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上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文艺评论具有学术内涵,并且本身就具有欣赏价值,而它正是通过思想与语辞的魅力吸引读者,从而对普通欣赏者产生巨大引领作用。也正因如此,它也如同优秀的文艺作品一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所以,应该把文艺评论看成一个独立的、特殊的艺术创作门类,事实上它也经常是这样的。如果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文艺评论不仅必须散发着理性的光芒,同时也应该具有情感的温润,它所具有的感性化的特征就不仅不应该遭受诟病,反而是其值得肯定与推崇的优良品质。

  正因为如此,既要解决文艺评论无法纳入高校人才评价体系中的被动局面,又不宜简单化地将文艺评论与学术研究混为一谈。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文艺评论与学术论文在性质上具有质的差异,所以要提高文艺评论的社会地位,将它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只是其中一种途径,且假如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文艺评论都视同学术论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文艺评论与学术论文(包括文学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的评价方式当然是不一样的,学术论文和文艺评论虽然都是“文章”,但它们的阅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其文化贡献与社会效益也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学术论文主要是面向专业读者,它偏重于知识的增长,因而更注重原创性;文艺评论主要是面向创作者和普通读者,它固然也需要创造性,但是主要是通过对现有艺术作品创造性的剖析与阐释,向公众传递有关该作品的内涵与价值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人们欣赏艺术。相对而言,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的审核环节比文艺评论更多,多数学术论文在发表前就要经历同行评价,它们的学术价值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而文艺评论因其即时性及面向公众的特点,尤其是它作为一种供读者欣赏的另一类独立文体,其价值衡量的标准与尺度,还没有形成学术论文那样普遍的程序性与规范性。更简单地说,撰写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比撰写一篇同样的文艺评论要多上数倍,诸多文艺评论家都同时从事学术研究,我想对此不会没有体会。甚而言之,在健康良好的文艺评论生态尚未形成,“人情评论”和“红包评论”还时有所见的背景下,如果把各类不负责任的庸俗廉价的广告软文都看成与学术论文一样的科研成果,对那些潜心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也很不公平。因此,既不能简单化地将文艺评论排除在科研评价与职称评定之外,也要善于辨识文艺评论本身的知识、智慧和学术含量。而真正客观与理性地将文艺评论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之中的策略,是恰如其分地评估文艺评论的社会价值与文化贡献,丰富人才评价的多元化标尺;当然,文艺评论家也需要自我反省,提高职业素养与操守,避免把严肃的评论当作应酬,通过行业的努力,逐渐提升社会对文艺评论的尊重。

  对文艺评论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提高需要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但是要努力将《意见》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繁荣发展,提高认识,仍是必要的前提。


  作者: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签发:杨晓雪

审核:王庭戡


  延伸阅读:

  文艺评论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各团体会员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评协发展足迹(2020年)

  中国文艺评论网·傅谨专页

  川剧《江姐》与沈铁梅的艺术魅力(傅谨)

  戏曲研究的进展与转型(傅谨)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