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呈现方式,为摄影注入新生命
2020年8月15日,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公布了四川省第17届摄影艺术展评选结果。展览设记录类和艺术类两个类别,其中艺术类金奖施金宇的组照作品《隔离日》,以自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宾馆隔离的生活为题材,用别致的排列呈现方式,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影展中独具特色的作品。
《隔离日》施金宇 摄
《隔离日》节选:隔离第14天 施金宇 摄
有观点认为,“摄影的本质是传播,没有被传播,再好的作品也无人知晓,更发挥不了作用,人们更愿意传播优秀的摄影作品,传播越广泛发挥的作用越大”。摄影作品传播的载体与方式主要有网络、报纸、图书、画册、实体展览、在线影展、虚拟现实展览等。以合适地方式呈现,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主题、作者思想,还能吸引观众注意力,促进传播等。当一幅作品的信息量不足以表达主题的时候,需用多侧面表现以深化主题,这就产生了专题或组照,少则数幅,多则数十幅,以至完整呈现其结构、顺序、图片比例、色彩影调、文字说明等。我们见到大多数组照和专题作品,顺序上一般是按照逻辑或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内容有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画面内容一般不重复、不雷同。组照和专题一般需要附加文字说明,而施金宇的《隔离日》,付诸最原本的文字说明——隔离日记。以组照的方式呈现,加上详实的文字说明,还用了被隔离15日内的温度曲线表、场景照片、日记、体温表和三餐照片,这有别于常见的图片加文字说明的表达方式。
《隔离日》组照在竞争激烈的省展中脱颖而出,并获得金奖,赢在创新创意和呈现方式。他用年轻人的思维突破了传统图片编辑中的条条框框,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在“2018丽水摄影研修班”开班授课提到的,“我们过去经常遵循的一些法则、原理,条条框框,现在似乎已经被打破。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回访时,同行的还有初学摄影的青少年学生,结果我发现这些‘00后’拍的东西有意思多了。这不是说明他们水平多高,而是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视角,表达的完全是自己天然的状态”。《隔离日》中的单张照片拍摄的很大众,也没有一个突出的亮点,但组照按时间顺序层层递进,用普通的照片、日记、体温表等融合成独特的“隔离篇章”,不仅让观众眼前一亮,也很好地诠释了被隔离者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以小见大,再现了我国基层医护人员、干部群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
移动互联网时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摄影方式和摄影作品的呈现载体。新的拍摄和呈现方式不断涌现,航拍摄影、水下摄影、直播摄影、“360度”全景摄影、全媒体矩阵展示等。又如“VR”虚拟现实,有着超越静态照片和动态视频的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有人认为“5G”时代短视频将是主流,照片将会弱化。也有人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完善与进步后,可能会取代短视频,成为未来主流。愈发强大和智能化的拍摄设备,操作简便,传播简洁、快速高效,使得智能化拍摄对摄影技术的要求日趋减弱,但观众对海量图片、视频的要求越发挑剔,更需要摄影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必将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发展变化,摄影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才能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承担历史使命,贡献摄影力量。
作者:周修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图书馆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