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21日是吴印咸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第二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于当天在吴印咸家乡江苏省沭阳县举办,展期一个月。双年展包括纪念吴印咸诞辰120周年摄影展,展出吴印咸作品120幅;系列展览还有为了新中国而战——邹建东经典战地摄影作品展、红色珍藏——晋察冀边区摄影原作展、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巡展、特展——抗击新冠肺炎摄影展等。系列活动还包括纪念吴印咸诞辰120周年摄影艺术研讨会、“百名摄影家看沭阳”活动等;其中,短视频创作资助计划、首届“吴印咸双年展高校影像教育联盟论坛”,旨在弘扬吴印咸先生在电影教育方面的成就。
此前,第二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暨纪念吴印咸诞辰12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政府主办。新闻发布会创新采取了北京和沭阳两个会场视频连线的方式。2019年5月,沭阳吴印咸故居正式开放。2018年5月,首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在沭阳成功举办。
中国文艺评论网邀您阅读文艺评论家对吴印咸摄影艺术的深度评论文章——
摄影艺术的价值特征
——吴印咸先生告诉我们
生于1900年的吴印咸先生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在长达70余载的摄影生涯中记录一个伟大的世纪。对于摄影人来说,他留给中国摄影界宝贵的遗产,不仅是数万张照片、十余部影片,以及20多本摄影艺术专著文献,更重要的是他对摄影本质的体现和给予我们的启迪。
吴印咸拍摄电影《风云儿女》时的工作照
一、历史的价值在现实
恩格斯曾提到:“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个论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贡献联系在一起。对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的确认,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形而上学的终结者,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历史与现实构成了一个生命整体。从此,历史不再是死去的事实和过去的故事,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共存状态。历史的要素不再是“时间”,而是无限“发展”或者“进程”的概念,历史的本质在于它现实的价值。
与上世纪同龄的吴印咸先生,在摄影事业的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虽然我们已无缘看到他在1938年拍摄的大型纪录影片《中国万岁》和《延安与八路军》,但哪怕在想象中,其中展现的历史的进程依然可以使我们心潮激荡。正是从那时开始,吴印咸用自己的镜头表现了中国历史的壮阔与纵深。其中有中国革命力量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有战争年代的苦干与艰辛,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也有特殊历史时期的痕迹与教训。在《中共七大会场》《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等一系列作品中,所记录的重大历史瞬间依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我们珍惜他所留下的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珍惜那伟大的历史本身,也因为我们珍惜这些作品所传承的我们今天依然需要的精神。
吴印咸先生说道,他要拍出人民对长城的感情。他的早期电影作品《风云儿女》摄制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以壮怀激烈的民族情怀吹响抗日的号角。只有站在历史高度和艺术高度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视角与“国家视角”和“人民视角”联系在一起,艺术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符号和鲜明的旗帜,永远发出现实的声音。
《中共七大会场》吴印咸 摄
二、纪实的价值在判断
从某种意义而言,从思辨的形而上学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史观的转变,也可以说是从哲学认识论向哲学价值论的转变。任何人都只能是处于时空中某一点上的人,“必然对人类事务抱有自己主观的态度”。
时代给他创作的机遇,不失时机地记录伟大的时代成为他的职责。从上海到延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他用自己的理念构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像史”,其中许多作品定格在历史转折的节点。在毛泽东带着全国人民的渴望和解放区父老乡亲的牵挂登上飞机,前往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关键时刻,吴印咸以自己的构想和判断,抓取了毛泽东转身向送行者挥帽告别的瞬间,以拨云见日之势,显示了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他用简陋的设备和仅有的胶片拍摄的七大全景,以其无可挑剔的完整与庄严铸造了历史转折的纪念碑,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挥手之间》吴印咸 摄
三、真实的价值在感受
一般认为,摄影的真实就是真切地表现或者复制客观事实。对于史学和艺术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误解。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认为,因为历史学中的每一个事实都包括着主观目的,所以历史并没有自然科学那种意义上的客观事实。排斥主观于历史之外,事实上是最大的不科学,必须承认主观本身乃是客观存在。“事实”一但进入主观世界,就不会是纯粹的客观。毫无疑问,艺术的真实首先而且必须来自感受的真实。
1923年,吴印咸先生在沭阳承晖门前拍摄了一幅《晓市》,他一直非常喜爱这幅作品。忙碌的人们在岁月磨光的石道上奔走,尘雾弥漫的苏北小镇散发着浓郁的的乡土气息,唤起人们童年的回忆和怅然的怀乡之情。后来,他又相继拍下了《饥寒交迫》《负重》等作品,“为这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兄弟姐妹”呐喊。他认为之所以能够如此真实地表现“中国大地上活生生的现实”,与自己“一直生活在当时社会的下层,生活在中国最大多数人中间,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同情他们有关。”而这熟悉、了解和同情,恰恰道出了“真实”的真谛。
感受性是艺术区别于科学的根本特征。艺术真实首先是情感的真实,客观事物的映像中融合着主体的认知、感情和感动。吴印咸先生的代表作《白求恩大夫》,正是拍出了自己心中的白求恩。严谨的画面不但将情景要素揭示无遗,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的深情与尊敬。他曾说:“没有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动人事迹,就不会有我这成功之作。如果我没有深入生活,经受战火的考验,也就不会纪录下这永远令人难忘的时刻。”白求恩属于中国,属于加拿大,属于全世界,而这具有独特感受的摄影艺术呈现只能属于吴印咸——这也是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
《白求恩大夫》吴印咸 摄
四、瞬间的价值在永恒
无论是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还是弗兰克的“非决定性瞬间”,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目标,这就是通过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使其成为永恒。尽管事物并非仅仅本质地存在着,但盲目拍摄往往只能得到似乎真实的骗人的影像,并且与摄影的价值追求南辕北辙。
吴印咸先生拍摄的《人民大会堂》,不但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画面精致,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现代国家”的理想景观和象征性的权力主体。它把普通个体对国家的荣誉感、崇拜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并以自己的神秘气质呈现出历史的旋律,散发着意识形态的气息。
瞬间是未来转换为历史的无限短暂的节点,也是现实的本真和确切定义。摄影寻找的不仅是“即时地”,而且是“永恒地”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价值与真理。吴印咸先生在回忆《艰苦创业》的拍摄过程时说,先抓拍了几张半身像,但都觉得不理想,当看到毛泽东裤子上的补丁时,他觉得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于是按下了快门。正是这“太多”的“东西”和那天延安明媚的阳光一起成就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经典作品。从毛泽东1942年给一二○师晋绥干部做报告的一个典型的瞬间,人们看到了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和中国充满希望的未来,直到今天依然激动人心。
《人民大会堂》吴印咸 摄
五、艺术的价值在审美
法国著名摄影家马克·吕布曾说:“如果我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欣赏力,那我的照片也会随之黯淡,因为拍照就是去深刻地品味人生,品味每个百分之一秒的瞬间。”艺术创作是人类创造精神的独特体现,而不是抽象思维的附属生产。艺术永远以首创精神开辟自己的历史,它所需要的是“这一个”的“独特”,而不是“这一类”的“样板”。艺术境界的诗意,是由情感而生发的哲学。这种“诗的意象”所传递的不仅是作者自己的欲望、欢乐或者哀伤,而是一个群体、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情感。所以,它是这个世界心灵深处的回声,是一个难以用其他语言表达的世界的呈现。
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习,奠定了吴印咸现实摄影的基础。其“闳约深美”的校训与理念,也对他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早期的作品非常注重光影技巧和艺术质量,具有唯美主义的特征,不但《晓市》和《白求恩大夫》等经典之作拍摄得自然而完美,延安时期拍摄的领袖人物也是那样真切、灵动而鲜活。1942年秋天拍摄的纪录片《南泥湾》,赋予极其艰苦的劳动场景以独特的审美价值,谱写了大生产运动高亢颂歌。彭德怀将军为此赋诗送给电影团:“摄取战争的真象,不怕鬼子的刀枪。踏遍了华北的战场,几经寒暑来到太行山上。有了你这样英勇的战士,中华民族决不会灭亡。”可见当时的拍摄活动及其作品,具有多么充沛的情感力量。
仅仅涉及艺术形式的要求并非审美的本质,“美学”的涵义并非只有“美”。依其希腊词根的原意,“美学”本应译为“感觉学”或“情感学”。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从鲍姆嘉敦到克罗齐,西方美学“都由一个一脉相承的中心思想统治着,这就是美只关感性的看法”。艺术的感性是极端的或者说精致的感性,是艺术家的天赋、情感、思想、体验和种种潜在意识的综合反映。从吴印咸先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感受的深刻、敏锐和视角的独特。
《晓市》吴印咸 摄
六、永恒的价值在人性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人类事务中的永恒的和符合规律的因素就是人性。马克思主义美学是肩负着崇高使命的科学,核心问题是研究“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的解放”。文学艺术作为开掘人类本性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它的使命就是以人性为根本,以想象为翅膀,以情感为动力,呈现出人和人类的现实与理想,使人日益充分地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进步的方向。所以布列松认为,“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精良、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就不是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
吴印咸先生的影像人生,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会让我们感受到他和劳苦大众、革命战士共同的呼吸。早期作品就显现出其艺术创作的厚重底色,《呐喊》等一系列作品都传递出呼唤解放的声音。故事片《马路天使》中的每一处场景,那狭窄的弄堂,拥挤的马路,糊着旧报纸的木板墙,幽暗回转的亭子间和地下室,咫尺相望的楼顶窗台,到处都渗透着他的悲怆和同情。直到半个世纪之后,西方影评家依然对这部影片大加赞赏,并且对其所体现的所谓“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颇为惊叹。实际上,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什么创作方法,而是它所体现的不朽的人性的力量。因此,那首主题曲《天涯歌女》才能风靡一时,并且传唱至今。
革命艺术作为人类解放事业的一部分,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实现人性高度完善的共产主义理想。吴印咸先生成长、战斗、服务于一个风云际会、天地翻覆的非凡世纪,同时他的艺术成就也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时代。作品是艺术家最权威的代言人,这种权威胜过他的自我认知。他的作品是他生命与智慧的投摄,这种投射对他的思想观念、情感立场和价值追求作出了一脉相承的证明。
《呐喊》吴印咸 摄
一位现代生物学家写道:“与地球上有机生物的历史相比较,人类区区五万年的历史不过如同一天24小时中的最后两秒钟。”对于人类自身来说,过去的长度是无限的,而与之相连的亦是无限的未来。 真正的历史告诉我们,自己随时处于无数消失的事件之中。在吴印咸先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经历曾经的苦难和黑暗,也可以看到新的历史之门开启的光明。而他,已经化作一颗值得仰望的,闪烁在我们摄影苍穹之上的璀璨星辰。
本文系作者2018年5月在首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暨中国·沭阳主题学术摄影展”研讨会上的发言,谨此整理首发,纪念吴印咸先生诞辰120周年
作者:白建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原副主任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吴印咸诞辰120周年|摄影艺术的价值:历史与真实,瞬间与永恒(“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