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的时空中穿梭
——《故宫六百年》,上新了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明成祖于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兴建北京宫殿,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2020年)恰六百年。2014年初冬,“故宫人”祝勇开始写作《故宫六百年》,他审视这座凝聚了中华文明之美的城池,穿越层层叠叠的史料,试图用文字筑一座城。
《故宫六百年》,祝勇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4月版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名研究者,祝勇近年来持续书写故宫的典故与传奇,或借物咏怀,或凭卷追思,从独特角度展现了一个丰富深邃的古典中国。《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故宫的古物之美》等专著相继出版,让读者对他“新散文”作家和学者身份的相互转换有了更多期待,尤其是他担任总撰稿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在央视播出,与“祝勇故宫系列”专著声情并茂地讲述故宫的故事,深受观众和读者的喜爱。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罗兰·巴特的《埃菲尔铁塔》证明了:通过文字来驾驭一座伟大的建筑是完全可能的。这些经典作品给予祝勇很大的鼓舞和文学参照。他不停的走读和长期的积累,支撑起其用文字记录故宫的宏愿。
面对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我们除了震撼,或许还会不知所措。每一次身临其境,所见仍只是一个片段、一处场所、一段历史,实在是挂一漏万,不敢想象作者需要多大的魄力去直面故宫六百年的时空。
祝勇这本近三十五万字的跨文体专著,采用以空间带时间的叙事结构,即有空间与时间两个叙事维度。他认为,中国人的时间意识,最早是通过空间获得的。他要让时间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间,衔接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历史拼图,从而完成对故宫六百年历史的回望与重温。
毫无疑问,偌大的宫殿在六百年改朝换代的时空中,不乏悲欢离合的戏码。如今要梳理出空间与时间交织的逻辑线索,不仅考验作者的叙事手法、观察角度、材料撷取、历史判断,还需要作者具有深厚学识和专业素养。祝勇沉稳地把控讲述的节奏,把深深庭院里的一出又一出大戏向我们娓娓道来——
《风云紫禁城》苏唐诗 摄(图片来源:影像中国网)
序曲:夺门之变。紫禁城的“三朝五门”制度沿袭了周代确立的一项宫室制度,五道门将皇宫分为三个不同的行政区。端门到午门之间的连线,是一个狭长的封闭空间,是皇城到皇宫之间的过渡区域。午门是皇宫最重要的一座大门,总高约三十八米,比太和殿还高。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位后开始重修紫禁城,将他曾祖父朱棣时代烧毁的紫禁城中轴线建筑重新伫立在宫殿中央。
回旋:倾城之恋。在后廷的历史上,帝后之间琴瑟和谐不乏其例,清乾隆皇帝和他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就堪称紫禁城的模范夫妻。乾隆十七岁时娶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富察氏,那几乎是王朝历史上完美的婚姻,门当户对,郎才女德。他俩从十六七岁至三十七八岁,一起走过青葱岁月。有一次,乾隆身上长了疖肿,御医建议调养百日方可恢复,富察氏担心宫女换药时手重,坚持每天为皇帝换药,每晚住在养心殿外面,直至乾隆痊愈才返回长春宫。此时的帝国正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而在富察氏辞世之后,国家的命运急转直下,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中。
尾声:孤独一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冲入北京,紫禁城历史上第一次被敌军攻陷。两年后,慈禧再度回到自己的宫殿。自六十大寿入住宁寿宫起,她就以乐寿堂作为寝宫。每当夜幕降临,巨大的宫殿就像一座宵禁的城池,宫门紧锁。在如许的深宫中,慈禧拥有人间的一切,却缺少一份普通的温暖。她孤老终去时,并未看到中国王朝历史的终结。
《故宫六百年》全书共十九章,前两章为综述,作者在其余十七章里把故宫分割成许多空间,敞开厚重的大门,带读者领略宏伟的城。以上是我撷取三个篇章中的片段,简单勾勒,转述精彩故事。
祝勇有宏阔的视野和潇洒的文笔,既有酣畅淋漓的挥斥方遒,又有绵延起伏的韵致兴味,还有浮想联翩。具体的人物、事件、建筑、器物等细节均有文献可查,清晰可触。在这个意义上,书中的故宫突破文学描述的范畴,体现了历史叙事带来的思想史与文明史的风范。他巧妙地选择时空叙事,从历史时空的坐标来确立人物与事件,仿佛带领人们回到时空深处的现场,让人们看见金碧辉煌的建筑、忽明忽暗的灯火、等级森严的朝事、明暗相交的争斗、骨肉相残的悲怆、生灵涂炭的惨烈、精致古物的光亮和花木葱茏的摇曳。他试图把故宫作为一面镜子,照见美与善的情愫,也照见丑与恶的行径。
读者因为作家的美文描写而迷恋上故宫的文化价值,同时也会深思是否需要对讳莫如深的宫廷政治纷争持批评立场。作家也非常警醒地意识到故宫其实是帝国残酷政治沙场的集中地,是中国封建专制的大本营。红墙内外,荣枯咫尺大不同。穿越官场技能、后宫争斗,我们能从历史中读到光明和高尚,滋养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早年,祝勇怀揣强烈的批判意识,以《旧宫殿》直面权利暴虐染红的血雨腥风。这次,《故宫六百年》则转为自信在纸上自如进行“故宫营造”。面对故宫的繁复与庞杂,他的叙事策略同样采用了庞杂而巨大的方案,时间与空间并不截然隔断,反而有意识地做浑沌与融汇,形成一个枝繁叶茂的文化系统,囊括精神层面上的哲学、美学以及人物生存状态方面的文化心理,核心是还原或重塑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空中依循岁月积淀而产生的文明过程。
祝勇《旧宫殿》中国旅游出版社(图片来源于:豆瓣)
故宫,这处时空遗留下来的场域,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中国人文化性格与文化精神的表达。它仿如一个个谜题,让我们在迷雾中辨识来路与去向,和那些生活在久远年代的皇帝、后妃、太监、文臣、武将、医生、老师、厨师、匠人等,倾心交谈或擦肩而过;在九千三百七十一个房间里徜徉和穿梭,寻找隐秘,欣赏一千八十六万多件书画、青铜器、玉石器、陶瓷、织绣、生活用具及西洋钟表等古物,内心定会泛起五味杂陈。穿越时空,回望那些惊心动魄或夜夜笙歌的历史现场,实是规避重返陈旧的老路。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与世界的对话中,科学技术的变革促进中国文明步入现代文明体系,尤其是信息技术带来更大规模的文明交互作用,如何回应“现代性”的挑战,寻找那条最终通往自己的路,我们也在孜孜以求地寻找答案。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何万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现任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