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植根民族土壤,建设网络文艺

2022-04-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蒋蒲英 收藏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映照着每一寸网络空间。目前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传统文艺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首发,往往会在网络上得到传播、放大。网络是文艺的试金石、扩音器,网络文艺文化建设关乎整个文艺发展趋势、发展方向,体现思想基础、舆论氛围、取舍标准,加强网络文艺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相辅相成,文化建设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网络文艺同样必须兼具民族性和大众性,这就要求网络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对标对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用网络发展新理念激发新动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一、挖掘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尊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鲜明逻辑,培养民族文化情感。网络文艺作品能否将“中国精神”切实、丰盈、时代地表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握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取决于是否尊重中华文化历史逻辑;取决于是否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本质、规律和价值。

很多网络文艺作品,特别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初期,部分作品以架空历史、戏说历史、编排历史博眼球,用怪诞离奇赚流量。以网络文学为母本改编的电影、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文艺产品同样存在此类问题。这与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良莠不齐,对中华文化历史逻辑认识不清有较大的关联。

网络文艺多年的发展证明,网络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握中华文化核心要义,知敬畏,知进退。中华传统文化在看待人自身成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有一整套自成体系一脉相承的行为准则。很多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至今仍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例如“严以修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修身齐家平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丹心报国”“天道酬勤”等。

网络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认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地考察中华历史文化实物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厘清认识中国文化传承的基本走向,构筑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框架,吸取各门类艺术瑰宝中的精华精粹,滋养中华文化魂魄,培养中华文化情感。

二、赓续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传承文化基因,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培养网络文艺的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精神内核与价值输出是网络文艺创作的灵魂,新时代网络文艺要体现深厚的民族感情,呼应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要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情怀、道德规范,把网络文艺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和当代审美与网络文艺创作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不断增强网络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才能培养网络文艺受众特别是新时代广大网民的中华文化认同。

几千年来,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诞生了众多的文化文艺先贤,他们秉持着“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他们的光芒照耀着中华文明的进程,辉映着文艺创作的未来时空。《姜子牙》《哪吒》等系列电影、动漫、电游,都从《西游记》《封神榜》《山海经》等中华优秀传统读物中挖掘故事、提炼人设,很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梦幻西游》的多款手游同样取材于《西游记》,经过无数次的提炼和更新,但设计的理念一直没变,仍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电影《姜子牙》剧照(来源:豆瓣电影)

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对《千里江山图》原作致以崇高敬意。他们用服装去呈现宣纸的脉络,用舞蹈去表达山形水势的变化,用音乐去感受春夏秋冬的温度。舞台上短短几分钟的演绎,是对中国美术的一次综合性的艺术创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至情至爱的歌颂,是培养中华文化情感的成功范例。春晚后,《只此青绿》火爆全网。这与创作团队多次到故宫博物院,认真研读传统典籍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不无关系。

三、恪守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确立鲜明中国风范,树立高度文化自信。网络文艺是在网络的勾栏瓦舍、田间市井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凭借着与网络受众(粉丝)的紧密联系,以时尚、灵动、鲜活的特色,充沛、自由、雄劲的网络原创力,推出具有丰富性、成长性、多样性的网络文艺作品,受到网民追捧,获得比较好的市场认可。网络文艺工作者要将高尚的审美情趣传达给广大网民,与网民、粉丝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在恪守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中,传递忠孝仁爱等主流价值观,培养塑造网民的文化心理和道德取向,使创作者与网民在思想上、情感上彼此激发,默契共鸣,从而提高网民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在网络空间润物无声地培养网民的文化自信。

王阳明有诗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提示我们切勿舍弃宝藏而乞求施舍。网络文艺尤其需要从中国古典美学中吸取那些隽永而深沉的精神源泉,从根本处着手,建立中国文化网络精神家园,建立网络文艺文化自信。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吸收了国宝熊猫、灯笼的造型特点,加入了宇航员元素,运用现代先进材料制作,将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敦厚的态度、喜庆的氛围、包容的理念传达给世界,展现出创造非凡、探索未来、追求卓越的中国气派,成为讲述中国故事最鲜活的形象。我们的文化悠久而独特,根植中华民族深厚而独特的土壤,不断吸收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方能创造更多具有中国文化气象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价值与魅力。    

冰墩墩、雪容融(来源:央视网)

网络文艺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积极有效地对“耽美”等网络文艺审美进行及时干预和疏导,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强化网络平台和从业人员的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避免审美异化侵蚀新时代的网络审美文化主体。

网络文艺高度依赖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基本上是“舶来品”,因此中国人自家的“宝藏”即中华文化自信需要唤醒,需要激活,需要重新构建。这就要求网络文艺的精神养成和文化构建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大乐大和的审美基础、审美情感、精神谱系,秉承“先天下之忧而忧”“自强不息”“家国情怀”“天下情怀”“仁者爱人”等精神特质。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以网络文艺的璀璨点亮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塑造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雄健的中国气派、容融的中国风范。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网络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创作跟上时代的网络文艺精品力作,开拓网络文艺新境界,向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胜利召开献礼。


作者:蒋蒲英,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签发:杨晓雪

审核:何美

责编:朱丽华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2021网络文艺:在塞壬的歌声里踏浪而行(胡疆锋 刘佳)

近年来,我国网络文艺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弘扬正能量 作品有流量

彰显网络文艺评论特色 打造精品网络文艺评论(夏义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