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拈笔古心,引觞侠气——李文钊的篆刻艺术

2022-07-1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元辰 收藏

1943年出生的李文钊开始学习篆刻时已年至六旬,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创作了近两千方风格各异的印章作品。2020年10月16日,“李文钊篆刻作品展”在湖北宜昌市群艺馆展览大厅举行,展出的140方作品是经个人自选、主办方初选、专家精选而出,集中展示了他深厚的篆刻功底和创作实力。2021年,他的《中华篆刻十二生肖印百谱》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从报刊网上观看了李文钊篆刻作品与相关报道、评论文章,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我曾从齐白石入室弟子王绍尊先生学习过篆刻,虽然未曾坚持下来,但却积累了一些欣赏篆刻的基本经验。李文钊醉入篆刻的方寸之间,挥刀自学、锲而不舍,很多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篆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宋代秦观诗云“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我认为“拈笔古心”“引觞侠气”正是李文钊及老从印的真实写照。印学一途,必怀古心方入古道,以古为师、化古为用、推陈出新,才能继承发展。而怀古心、师古意,向古向善必然要放下既往,从零开始,甘当小学生,把心思用在研究印谱、古代篆刻、文字学上,用在读古印、临古印上。这必然与一些老同志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有所不同,没有王佐断臂、倾情从艺的决心,是难以做到的。篆刻艺术不经过漫长的研修学习,明了师古创新、继承发展的原理,积累文化上的精神气韵,熟知印学传承的意义,想真正进入到创作阶段也困难。

为艺之人,应有豪侠之气。侠者,怀人间正道大义而敢作敢为者也。目标既定,李文钊引觞向金石,挥刀刻心迹,向善向美,不舍昼夜。意领之、刀舞之、神和之、气鼓之。一刀一划必如千军万马,一印一款必成一方天地。此气,乃人间正气、天地灵气、文人雅气、人生豪气也。

李文钊以20世纪60年代武汉大学毕业生的感知力和半生职业生涯的丰富阅历,生“拈笔古心”,添“引觞侠气”,老而从艺,勤学苦练,路对了、志坚了、心定了、意沉了,故而撑开一片新天地。

我把李文钊篆刻分为“文字印”“肖形印”“肖像印”三类,以文字印为主。篆刻类别很多,但三类形式同时整体推进、但又自成体系的并不多见。李文钊原本就有较好的美术功底,可以在造型上发挥长处,加之在刀法上用功,三类作品都刻得比较精到。

首先,他的“文字印”白文朱文均以汉铸印或凿印、封泥为根基,强调线条的壮阔与意境的厚重;又以皖浙明清文人印为变化,于苍茫中增添几份妩媚。他注重对传统印学营养的吸收和章法的合理布局,注重线条的质感与文辞内容的合璧,力求分寸之中自成天地、别有情趣,并且偶尔也从古玺中吸取营养。宜昌篆刻家张学怀评价说:“李文钊在方寸之间,用铁笔勾画出了万千气象,这些作品,既有秦汉遗风,又有皖浙韵味。”

其次,他的“肖形印”以传统的十二生肖为创作主题,集各种生肖形态神韵于方寸之间,作品还配以中英文对照说明,希望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篆刻文化,使更多人能从生动具体的形象中感知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勃勃生机。他的肖形印,从整体谋划构思,反复起稿,力求生动体现十二肖主的神态。

“李文钊篆刻作品展”海报(来源““文化e家”微信公号”)

最后,他的“肖像印”聚焦世界政治家和国内外精英模范人物以及生活中的大众人物,体现出篆刻家紧随时代的创新精神。他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特征,突出人物的闪光点,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综而论之,李文钊师古向道,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篆刻的优秀传统,承古创新,传扬中华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用篆刻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表达中国态度,不是完全有可能吗?


作者:元辰,本名袁国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签发:杨晓雪

审核:何美

责编: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战"疫",我不能缺席

童话小说《火鸟羽戈》:构筑励志童话新篇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