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评协动态>正文

文艺评论,我们倡导什么样的文风?

2024-07-0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编者按:6月28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专题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点击查看),此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文联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会议精神,践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和《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律公约》,针对作风文风存在的问题,引导树立文艺评论新风。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出席,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主持并总结,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翔出席,中国评协副秘书长、道德委主任袁正领作会议召开和倡议书发布说明。会上发布了《中国评协“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多位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作了发言,针砭文风作风时弊,探讨改进路径和方向。中国评协各团体会员、各专委会秘书长,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和“文艺评论两新”代表等共计90人参会。现以摘编形式推出会议成果,以期助推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

直面问题 久久为功

袁正领 中国评协副秘书长、道德委主任

文风是关系到文艺评论成效的大问题。起草《倡议书》的基本指导原则是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文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视野偏狭,游离时代主题,满足于细枝末叶、家长里短;二是流于浅表,作品阐释停留于就事论事,缺少有思想有见地的深入剖析,甚至以邪气、戾气博取关注;三是批评不足,主要是表扬乃至吹捧多,指出问题及症结少,起不到激浊扬清的作用;四是表达欠佳,有的文字冗长、言之无物,有的概念堆砌、艰涩难懂,有的言不及意、不知所云,等等。造成文风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深层次的是作风问题。一是缺少大局意识,不能自觉做到胸怀“国之大者”、走出一隅之地;二是脱离社会现实,脱离人民生活,脱离文艺创作实际;三是受利益驱使,难以做到客观理性、求真求实;四是理论基础薄弱,特别是美学、艺术学理论功力不足,相关艺术门类专业基础欠缺;五是思考不深入、不通透,语言锤炼着力不够,等等。发布《倡议书》的目的,就是明确应当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以便文艺评论工作者在行动中有所遵循,长期坚持,并开展有效监督,推动作风文风的持续好转和新风的稳固树立。

文艺评论要有对象、讲真话

王德胜 中国评协道德委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

文艺评论要通过对艺术表现形式的穿透,揭示出更为本质的存在。当下一些文艺评论所呈现出来的泛化、同质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对象”问题的忽视甚至无视,令文艺评论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应该说,没有对象的文艺评论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浮于对象表面的评论也同样无法探本究源,不过是一场从表象流于概念的语言游戏。只有既遵循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存在事实,又能扎根火热的现实生活,才能透过对象的“事理”而恰如其分地传达艺术的感动,进而启示人、提升人和召唤人。为此,文艺评论要讲有立场、有品位和有理想的真话,既不夸大其辞,也不避重就轻,在尊重文艺规律的同时,彰显批评本身的精神境界,而不是热衷于谈主义、划流派、造新词。在“流量至上”的今天,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坚守“艺术标准”,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文艺评论才能讲出有“事理”支撑的真知灼见,才能成为沟通艺术家和人民大众之间的桥梁,进而引领文艺创作,提升人民大众的欣赏水平。

文艺评论如何避免“表面文章”

张晶 中国评协道德委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

回顾十年来文艺评论发展历程,评论文风虽有很大改进,却仍有不尽如人意处,评论虽多却少有振聋发聩者。个中原因,从作家角度,作家需要评论为之宣传揄扬,扩大影响,为评奖增加“砝码”;从评论者角度,发表文章尤其是发在“核心刊物”,是评职称或晋升的需要,发表文章本身成为目的。有这样几种情况存在于评论场域中:一是理论造诣还不够深厚,引用文献可能存在“装点门面”的现象;二是未能真正吃透美学或文艺学理论是如何从创作实践中升华出来的;三是缺少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洞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四是缺少透彻明晰的文字表现功力。如何在评论中不作表面文章,发挥评论的战斗作用?首先是评论者对时代负责,对国家的文化发展负责,撇开评职称、发C刊的现实功利,不受时风所左右,对于负面浅薄的东西敢于直言不讳地针砭。再则是加强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透彻性,且结合实践独立思考,而不是与创作不搭界的引经据典。三是在文字功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方面下功夫,避免单纯借用西方概念,绕来绕去,言不及义。

好文风是深入实践的产物

刘大先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艺评论同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密不可分,必须回应时代与社会的变化。文艺评论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是由具体的作品、现象与思潮入手,需要将宏大议题与微观视角、理念先行与个人创造、产业升级与文化复兴等多重因素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新时代的文艺评论体现出文艺内外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有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则更有着“察势观风,人文位育”的实践意义。文艺评论的目标在于涵养情感、塑造理性、澡雪精神,进而更新生活本身,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和文明形态。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评论者深入实践,躬身入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过程分为共情、理解、阐释、自反、表述五个阶段。这也表明评论并非依附性、增生性的文本,而是本身具有独立的品格和价值。文艺同生活之间息息相关,真的文艺、善的文艺和美的文艺,归根结底是活的文艺。向普通公众将文艺作品的公共价值阐释出来,作出评价,建立起某种风尚,是每一个文艺评论者的责任。

抵制陈规陋习追求客观公允

彭锋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我国的文艺评论是社会主义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一道,肩负着繁荣文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受资本主义国家商业文艺评论影响,我国的文艺评论界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由于文艺评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留给评论家思考和写作的时间相对有限,这就要求评论家对所评论的文艺现象有深入了解,对相关领域有长期研究,熟悉相关领域发展动向。因此,要做到只对自己熟悉的文艺现象发表评论。除了深入研究之外,文艺评论家还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抵制名利诱惑,努力做到评价的客观公允。小说评点、绘画题跋等中国传统点评式批评对于培养良好的文风不无借鉴意义,这种评论通常简明扼要,而且与评论对象融为一体,评论是否中肯可谓一目了然。此外,还要防范论资排辈、应酬站台、同行吹捧等形式主义的陈规陋习。文艺评论总体上是替他人做嫁衣裳,要做到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就显得尤其困难。除了加强自律之外,还需要加强制度上的保障,确保文艺评论工作者合法权益。

文艺评论应与时代同频共振

肖向荣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文艺评论要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一是要理解不断变化着的大众审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述文艺应服从于政治时指出,这里的政治家,“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文艺服务于政治,本质上是服务于群众的实践和意志,因此,文艺评论要把握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的平衡。在坚持理性准绳和职业操守的同时,贴近大众,符合大众审美变迁。二是要直面新媒介新平台的崛起。随着新的信息载体、渠道层出不穷,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泛评论化”态势出现,以及网络评论大V形成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文艺评论要主动融入新媒介新平台,产生更大社会实效。三是要与创作偕行。文艺评论传递着文化价值观念,塑造着公众审美取向和社会道德标准,要以与创作者、与受众对话的方式,让作品、评论与公众成为相互促进的整体。借用冯友兰先生的“论风流”,文艺评论家要有赤子“玄心”、深入“洞见”、专业“妙赏”和艺术“深情”。

着力培育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优良文风

余宁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辑

新起点再出发,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我们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十年来,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新的媒介作为一种工具要素或环境要素在文艺创作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新媒介背景下的文艺生态特征规定了文艺评论要体现专业性和大众性、展现包容性和多元性,这就要求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拥抱新技术,熟悉新媒介规律,不断提升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影响力。要深入火热生活、把握时代主题,警惕新技术削弱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释放文艺评论的温度;要充分发扬批评精神、增强战斗力,以犀利的视角、锋利的表达强化文艺评论的锐度;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倡导“短、实、新”,立足专业圈、走出专业圈,走进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文艺评论场域,彰显文艺评论的深度。要以媒体融合思维建好文艺评论平台,以聚合思维联动各层级传统媒体、各机构新兴平台,以强大传播力进一步推动优良文艺评论文风的集体养成,进一步推动文艺评论界不断培育和优化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新作风。

文艺评论应重自律、弘美德

曹刚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之“风”并非指风格,因为文艺创作总是风格多样、色彩斑斓,并无高低优劣之别,这里的“风”主要指道德风尚或精神风貌,带有总体性道德评价的意味。个体的人格成熟标志是自律,社会的文明程度标志是自律,行业的兴旺发达程度标志也是自律。中国评协道德委是一种行业自律机构,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一要倡导对真善美文艺创作永恒价值的自觉追求,二要对僭越道德底线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惩罚,三要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道德养成。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但不是所有性质的文艺都能承担如此重任,只有“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才堪造就灵魂的工程。因此,“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衡量评价作品的三个维度。有筋骨是对终极信念、中国精神、文艺创作底线的坚守;有道德是一种理想性、高层次的“美德”要求,是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有温度是具有理性和伦理色彩的情感的力量。

适应文化生产新格局 创树文艺评论新作风

邓希泉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的历史进程中,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文化生产新平台、以青年文化为表征的文化生产新内容、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载体的文化生产新变革,构建起文化生产新格局,要求创树新时代文艺评论新作风。要创树以平等、同等、对等为主要准则的新作风,正确处理专家队伍与民间力量的关系,无论是文艺评论资深专家还是初生牛犊,抑或是评论界“小白”,都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力量,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要创树以党言党语、文言文语、青言青语、网言网语相互嵌套的务实作风。要以实现对广大青年的以文化人和思想引领为己任,以甘当小学生的作风主动向青年文化学习借鉴,相向而行、共同成长。要创树坚持终身学习、原创思想、综合提升的新作风。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走出文艺评论舒适区,走出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艺评论的积极作用,更好助推新时代文化繁荣。

倡导文艺评论新风 提升文艺评论效能

蔡家园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湖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好文风的背后是写作者的好作风,而好作风的养成取决于观念与实践。一是坚守人民立场,这是“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基点。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社会主潮,在时代的微妙脉动中捕捉时代之“新”、审美之“新”,以大历史观烛照社会历史、现实生活和个体生存、人性幽微,克服自话自说、曲高和寡,克服空头理论、概念演绎,善于捕捉作品与社会的共情共鸣,把评论写进人民群众心坎里。二是坚持守正创新,这是“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有机融合,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努力构建中国化文艺评论话语体系。三是聚焦实际效能,这是“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要旨。善于敞开自己,在实践中回答新时代的“审美之问”“艺术之问”;善用新质生产力,实现文艺评论的“破圈”传播;善用批评“利器”,对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要勇于展开批评。

构建舞蹈评论新品格

许锐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作为舞蹈艺术的评论者和实践者,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更是通过评论促进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引领健康的审美趣味。舞蹈评论应建立在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上,并与舞蹈实践深度融合。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舞蹈评论的任务是将视觉体验转化为文字,使之能被更广泛理解和讨论。因此,首先应追求表达的精确性和清晰性,需准确捕捉并描述作品中的关键动作、节奏、空间关系等元素。应具备形象性和情感性,唤起读者视觉想象,帮助读者重建舞蹈场景,努力传达作品的情感氛围。还应具备批判性和分析性,需对作品结构、主题、表现手法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见解和评价。舞蹈理论家资华筠先生的《繁荣中的忧思》一文,以深刻洞察力和辛辣谐趣的语言,深入剖析了舞蹈评论应有的文化品格与规律性,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舞蹈评论是一种对话,一种交流,一种思想的碰撞,应基于对作品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秉持客观理性,在共情和共理中实现批评的共鸣。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衡正安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江苏省评协副主席兼副秘书长

孔子《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道出了形式和内容、文采和本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文艺评论需要有内在的学理支撑。拿书画评论为例,须对书画历史、书画家、书画理论等知识了然于胸,对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风格特征如数家珍,对每个时代的审美思潮有深入了解,更要对书画内含深邃的哲学思想有深刻领悟。同时,还不能忽略时代发展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影响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方向、评论深入。另一方面,文艺评论也要通俗易懂、表达凝练、文采斐然。《倡议书》中强调摒弃堆砌概念、晦涩难懂的评论,这是我们常批评的学究气和掉书袋等问题。文艺评论不同于文艺理论研究,也不同于学术考证文章,尽管要有理论支撑和思想的深邃,但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和艰涩,只有观点明确、一针见血、文辞优美、有理有据,才能让批评对象信服,使大众接受,才能对文艺创作的发展起到真正作用。

弘扬中国传统优良文风

林岗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广东省评协主席

党在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文风建设,延安整风中重点学习的毛泽东三篇文献中就有一篇专讲文风的《反对党八股》。鲁迅在1931年答左联刊物《北斗》编者问时讲的其中三条,对于端正文风大有好处,值得记取。文风看似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想表达,但隐藏其后的是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问题。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文风历来受到重视,简易明了的表达方式尤其受到推崇,如孔子尚易,曹氏父子的汉魏风骨,韩柳的中唐古文运动,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等。历史上凡生机勃勃锐意进取的时期,追逐浮词俪句装腔作势的文风就会受到抑制,至少不被提倡和效法。如初唐陈子昂之排斥齐梁诗风,杜甫之“别裁伪体亲风雅”。近世西风东渐,正面的地方是极大促进了中国古老文化在中西融合时代的改造和新生,但也附带产生了文风颓废弊端。当代批评的八股文风如不改善,最终会使文艺评论退化为小圈子的自娱自乐,彻底失去应有的社会作用。我们应自觉传承中国文化传统推崇的优良文风,并在新的情形下光大发扬。

文艺评论要“发现中国”

冯巍 中国评协道德委委员,中国文联出版社学术分社总监

文艺评论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文艺作品之美的眼睛,在这种发现之旅中,要将评论的出发点和支点放到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建构中,这是时代赋予文艺评论的历史使命。从文艺作品中“发现中国”,既是对今天的创作要反映“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肯定和支持,更是对通过文艺鉴赏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向上力量的引导和弘扬。复兴文艺评论活力和魅力的关键所在,就是复兴“发现中国”的批评语境。文艺评论必须直面文艺创作复杂的现状,审视它们与时代、民族紧密的文化关联,探索它们能够克服被“他者化”的当代价值体系,为它们寻找一条有力量的发展道路。从态度上,这种“发现中国”的文艺评论,才能改变当下评论“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的弊病,才能让评论成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才能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在当代中国坚实的土地上。

*本文刊发于《中国艺术报》2024年7月3日第4版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编辑:王庭戡 唐晓 温天纵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倡议书发布

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律公约(修订稿)

我心目中的文艺评论好文风(陆文虎)

诚恳,是文艺评论家的基本态度(孟繁华)

改进评论文风,提高评论效力(张德祥)

在“发现”中重塑文艺评论的灵魂(马永强)

我们需要执中的新媒体文艺评论文风(李星文)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