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评协动态>正文

话剧《轨道》剧本暨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探索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09-0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近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主办的话剧《轨道》剧本暨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探索研讨会在京举行。剧作家周振天新近创作的四幕话剧《轨道》剧本,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将故事聚焦于中欧班列轨道旁的一个普通小饭庄——“有奔头饭庄”,通过一个物流集散车站面貌的变化,生动展现了当代社会生活和新一代铁路工作人员的精神风貌。与会专家和媒体记者对话剧《轨道》剧本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达进行充分讨论,高度肯定剧作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主义创作的探索意义,认为剧中反映的小车站、大背景,小人物、大时代,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主持。

周振天 《轨道》原创编剧

周振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我想在“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写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奋斗与坎坎坷坷的生活际遇。现实题材话剧是必须写矛盾的,更应该从生活真实出发,写人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话题、世态百象、道德伦理、男女情感、利益纠葛、良知恪守与毁弃等。

夏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夏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也是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的要求。《轨道》实际上就是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对我们国家、对老百姓所产生巨大影响的大背景下,写了普通人的生活,写当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写万家灯火的家庭酸甜苦辣,把剧中人写活了,让读者感到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让读者看后感到动心。

仲呈祥 中央文史馆馆员

仲呈祥:剧作家周振天从生活出发编创出生动的故事,塑造出有个性有命运感的人物,实属不易。“轨道”之“道”,既是物质生活之道,亦为精神追求之道。“一带一路”之道,既蕴含增进友谊、互补互利、共创幸福生活之意,更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构想。我认为这是新时代应该倡导的现实主义创作。《轨道》再一次证明了,任何宏大叙事和热门选材,都要进行审美化、艺术化、创新化的表现才能成功。

陈先义 文艺评论家

陈先义:《轨道》写了铁路车站附近一座小饭庄,就那么几位人物,却精彩纷呈地表现了“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宏大主题。小站的未来,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因为“一带一路”这个时代大主题被牵动、被改变。这种以小博大的创作,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方向。

曾庆瑞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曾庆瑞:看《轨道》令我耳目一新。最难得的是编剧将悲喜剧融为一炉。对年轻人是喜剧,磕磕绊绊的青春奋斗、谐趣横生的恋爱波折;对老一辈则是痛彻心扉的悲剧,令人惋叹、警醒、思索。这种悲喜剧结合在一起的审美体验比较少见。

汪守德 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

汪守德:近些年话剧创作雷同化、概念化、同质化的现象比较普遍。《轨道》做到了去雷同化、去同质化、去概念化。它就是当下社会的一种缩影,是这个时代的记录、透视。有希望、有追求、有忧伤,但依然对生活抱有乐观态度。这是一个高级的文本,现在就可以在台上立起来。

刘琼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刘琼:《轨道》故事结构清澈明晰,艺术形象突出,令人难忘。对于当代生活,剧作家是敏感的、又是敏锐的,笔力也很老道。剧中对劳动和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环境和人的命运关系的探索,对男女关系、爱情幸福的关系探索,刻画是真实的、诚实的、也是令人信服的。

李春利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李春利:《轨道》剧本很好看,编剧自觉地去做大时代、大背景、大视野、大变革,然后有小人物、小饭店、小悲欢、小离合,大时代和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一家小饭店、一个小站的兴衰和国策、政策的关系,个人和家国全部关联在一起,它的戏剧性、矛盾冲突都比较丰富。

王廷信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廷信:这是一部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话剧,是一部贴近现实、体现时代精神、关注民生的优秀话剧。剧情丰富饱满,起伏有致,有动人心魄之感。每个关键情节的转化、每位人物的命运转化都与“一带一路”背景下所带来的民生福利密切关联。

戴清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评协视听委员会秘书长

戴清:该剧写了老少两代人的情感、命运和国家发展的关系。从小视角来折射大时代,把个人的幸福、百姓的福祉和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高度连接,题材和视角的选择特别巧妙。

赵晖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赵晖:《轨道》情节丝丝入扣、环环相连,前后呼应、相得益彰。该剧抽丝剥茧,如剥洋葱一样将人性一层一层地剥开。

颜榴 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员

颜榴:我喜欢《轨道》这个剧名,有点抽象、有寓意、又特别实。周老师选择这个题材进行开掘,舞台上既能呈现出中欧班列、劳动建设者的艰辛,同时又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许莹 《文艺报》编辑

许莹:“一带一路”题材是近年来文艺创作的一个热门题材,形成了一些共性因素,比如“征蓬出汉塞”的画面背景、“长河落日圆”的风光标志,再比如追溯绵延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但《轨道》却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别开生面的视角。

秦新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秦新春:话剧非常需要现实主义作品。《轨道》四幕非常完整,而且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戏剧冲突,转折起合,很有新意,让人充满期待。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会议主持

张德祥:对话剧《轨道》剧本的研讨很有收获,各位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探讨气氛活跃,一方面是对剧本的高度肯定,指出《轨道》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的探索创新以及象征寓意,同时提出了一些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大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塑造时代新人形象,展现中国精神,助力中国文艺推出更多优秀作品。


签发:袁正领

审核:张利国

责编:艾超南


延伸阅读:

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评论话语建设中美双边研讨会在美国休斯敦大学举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倡议书发布

首部文艺评论全门类通识性读本——《文艺评论概要》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啄木鸟文丛》首发9部新书,启动2024年出版计划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