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28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作联席会议召开(点击查看),会议套开了“增进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研讨会,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评论专委会负责人围绕研讨主题,交流经验做法、学术观点,提出意见建议。现推出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编,以飨广大读者。
创作与评论:双擎驱动戏剧艺术生态健康发展
罗松 《中国戏剧》编辑部主编、编审
戏剧艺术的创作与评论宛若两个强大的引擎,共同推动着戏剧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在促进两者有效互动的探索过程中,通过深度对话和思想碰撞,戏剧艺术得以深化和拓展,进而开启新的艺术境界;回归艺术的本质,遵循艺术的规律,坚守戏剧的核心精神,从而开辟艺术发展的新方向;紧密贴合时代背景,精确把握时代脉动,激发戏剧艺术新活力;全力构建完善的评论话语体系,汇聚各方力量,激活创作与评论互动的新动能。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剧协将在2024年年末成立理论评论专委会,目前建立了人才库并将实施跟踪培养计划;举办重点新创作品改稿会,以“观众中途离场即为创作者责任”的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升创作质量;品牌活动“以评代奖”强化评论对创作的引导作用;开展一系列高峰论坛,针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加强刊物在理论评论领域的阵地作用。构建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创作与评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将有利于整合资源,推动戏剧艺术持续繁荣。
发挥电影评论风向标作用
王丹 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下,更需要电影评论发挥风向标作用,电影理论发挥支撑性作用。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方向,应围绕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是着力研究贯彻主流电影创作生产的新要求,引导电影工作者自觉贯彻党和政府的电影政策主张,有力引导创作。二是建立独立的、建设性的电影评论和研究机制,用思想赋能创作。三是培育优质电影观众,发挥电影评论对市场营销和大众消费的正向引导作用。四是建立权威专业、公平公开、生动丰富的电影评论阵地,理论评论要积极贯通大众话语,成为电影创作者和观影者的对话渠道,使评价体系懂民意、懂商业更懂艺术。五是鼓励针对电影界、文娱领域的不良现象勇于批判、勇于发声,营造积极正向的评论环境。
中国歌剧文化传承的评论视角
王次炤 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会长
之所以称作中国歌剧,在其歌剧形式中应当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中华美学精神。因而,中国歌剧必然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由于歌剧是戏剧和音乐的结合,其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反映在四个方面:
第一,文学脚本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哲学思想、历史典故都能成为歌剧创作的文学资源;汉语言的单音节和声调之分、古代诗文中的音乐性、文学作品中的诗情画意、情景相即的审美追求也给中国歌剧的文学表达带来无限的想象力。
第二,音乐音响结构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思维、“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形式、虚的意境和含蓄的表现方式,为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提供审美依据。
第三,音乐和语言,即词曲关系的特殊结合。词调和曲调的韵律、民歌词曲关系中的音韵、汉语单音节特殊的节奏、润腔的艺术处理,为中国歌剧创作提供独特的审美表现。
第四,器乐与声乐一体的戏剧结构形成的特点。程式化的戏曲音乐结构、紧拉慢唱的戏剧效果、“帮、打、唱”的表现方式、若即若离的支声体,为当代歌剧音乐创作体现中华美学精神提供重要的审美依据。这四方面也正是中国歌剧文化传承的评论视角。
探索网络时代美术评论新方式
尚辉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网络时代的自媒体发声已成为当代美术舆论场不可忽视的评论现象。网络盛行的艺评,往往是恶评超过公评、俗评超过专评、浅评超过深评、短评超过长评。相反地,依托纸媒的专业性或学院化艺评,常因出版周期较长、传播面较窄而失去第一时间发声的机会,造成杂音压过了主音。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美术评论的特点,应探索网络时代美术评论新方式。一是让美术评论紧跟美术创作现场,力求贯穿艺术创作全过程,探索发挥现场即时评论的美育影响力。二是发挥专业评论、学院评论在探索中国现代美术建构方面的专业优势,用专业评论占领美术评论主声道,为当代中国主流美术发声,彰显继承与创新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三是加快构建美术评论学科化体系。“评”的最高境界是理论观点的亮相,是用理论外显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因而,网络时代暴露出的根本问题还是符合中国艺术发展特定性的艺术理论缺席,应该从网评时代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建设的紧迫性。
增进曲艺创演与评论有效互动的三点思考
贾振鑫 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首先,曲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科研项目为核心,采用揭榜挂帅、委托研究等方式,聚焦与曲艺评论关联度最高的曲艺美学、曲艺评价话语、曲艺创作学、曲艺表演学、曲艺音乐学、曲艺传播学、曲艺语言学等重大科研公关方向,给予科研经费、实践调研、理论研讨的支持。
其次,诚挚希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立项,能够站在发展中国特色曲艺学科,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高度,在曲艺学科发展初期设定一定时间的保护缓冲期,适当增加曲艺立项名额,或者设立曲艺研究专项,支持现阶段曲艺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评比方面,应恢复理论与评论类奖项,以突出理论与评论“风向标”的引导作用。
最后,为进一步提升曲艺评论水平以及评论对创演实践的反馈作用,可考虑在现有曲艺理论与评论培训项目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曲艺评论者全程参与创演实践,实现更加有效的曲艺评论与创演的互动。
尽好舞蹈评论的守望之责、引导之责、陶养之责
茅慧 中国舞协理论评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讨论舞蹈评论如何助力舞蹈创作,在促进舞蹈精品杰作创作方面有所作为的问题前提,需要严肃思考“创作”与“评论”两者在整个社会文化构成中的本质属性和关系定位。
从文化建设的宏观认知来看,创作与评论确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相互依存、携手共进的共生关系,创作者与评论人理应是建立在共同社会文化与艺术价值理念基础之上的“诤友”关系。但在现实的实际操作层面,二者却是分工不同、术有专攻的文化从业者。
笔者认为,舞蹈评论更首要的是明确自身对社会文化所负有的重大责任,包括对舞蹈文化现象尽激浊扬清的守望之责,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尽引导之责,对年轻一代的身心丰盈尽陶养之责。同时要坚守舞蹈评论的独立品格,坚定捍卫评论与批评的自主权,力戒“工具人”的迎合妥协心态,努力挣脱被拉拢亦或被拉黑的被动窘境,逐渐使之成为评论行业的内在自律和运行机制。
此外,舞蹈评论行业还特别需要着力大幅提升自身综合的、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刻苦磨炼多渠道、多样式、多场域的评论技能,努力成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说得更准的民族文化守望人。
以整体文化观引领民间文艺传承创作与理论研究有效互动
安德明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民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主任
民间文艺具有突出的传承性,其创作与评论的关系,主要呈现为传承、再创作与理论研究之间的互动,两者相辅相成。
以民间文学为例,其作品内容形式主要来自世代传承,同时,作为日常生活文化组成部分,它必须通过生活实践中的“表演”才能实现意义的完整性,并展现传承主体的创造力。民间文学的传承主体,包括作品的“表演者”,也包括听众,以及作品的调查记录者。表演者和听众之间适应历史文化语境与具体情境而展开的互动协作,是完成一次特定表演、形成一个特定作品的重要前提。记录者通过关注记录这些互动因素及其他语境信息,则必然能“生产”出具有更强立体性和更丰富文化价值的民间文学书面文本。
民间文艺的这种生活文化属性,要求研究者必须在文化整体的框架中、在整体文化观的引领下来观察和理解民间文艺流传、演变及传播的规律,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支持民间文艺的有序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同时,以对民间文艺自身属性的全面调查和认识为前提推动建设更新的理论体系。
以创作和评论良性互动促进影像艺术高质量发展
王小川 中国摄协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摄协主席
一是让创作和评论“两翼齐飞”。为完成大型主题创作任务,浙江文联的方法是:组织美术摄影艺术创作者与有关学者和评论家捆绑在一起,从创作主题选题开始直至成为创作任务。这个方法,一改“事后诸葛亮”的评论,二改作品成品后的“留有遗憾”,让评论和创作都达到了共同目标。从事后评论到全过程评论,不失为创作和评论良性互动的方法之一。
二是结果导向,科技先行。随着微单、手机视频功能的开发,微电影、短视频的拍摄潮流已从影视界涌入了摄影界。为跟上时代步伐,让创作与评论双轮同步驱动,浙江摄协尝试的做法是,在每场大展都将安排举办一场研讨会,特别邀请数字工程师、美术评论家等跨学科、跨行业的专家学者参与点评和讨论,其目的是借助当下的新质生产力来助推影像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让评论与创作的双轮同步在“新质”轨道上快速奔驰。
三是携手同行,发挥协同优势。如浙江省评协与摄协尝试打破人才队伍界限,借助文联这个大家庭,将摄协评论委员会的部分成员纳入评协队伍,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品牌共享,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书法评论要敢于“剜烂苹果”
张瑞田 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
面对中国当代书法的蓬勃发展和全社会的广泛需求,书法评论不能缺席。
首先,书法评论家要有参与当代书法重建的强烈愿望。当代书法评论实践,要汲取现当代思想资源与价值观念,对书法创作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书法家个案、书法史研究等自信地进行学术推理,坦诚地表达立场。
其次,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具体问题,书法评论家要从独特的审美体验出发,强调个人的艺术感受和阅读印象,重视经验和实证的意义,杜绝空洞僵硬的书法评论,使艺术分析更加自然、客观,并进行有理有据地表达。
第三,我们要维护书法评论的批判力量。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他号召我们“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用好评论“利器” 助推杂技发展
赵双午 中国杂协副主席、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
虽然中国杂技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杂协特别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努力协调各方力量,为推动杂技理论研究和评论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为杂技理论工作者在课题申请、培训研修、项目资助、观摩考察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二是重大赛事节会中采取一赛一评模式,强化“创作实践”与“理论探索”并举;三是积极探索杂技剧在创作实践和理论学术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杂技剧创作坚持一剧一评,助推杂技剧的蓬勃发展;四是将两年一届的杂技理论高研班安排在当年重大节赛、展演期间,加大观摩比重,实现创作和评论两支队伍的互动互促等。此外,中国杂协正在努力推进建立杂技高等教育和杂技科研院所,以增强杂技理论评论对杂技创作的引导力、影响力。
目前存在问题是专业人才匮乏、评价标准不统一、体系不健全、手段不丰富等。中国杂协将在中国文联的统一部署下,在各兄弟协会特别是评论家协会的支持下,团结引导全国杂技工作者,着重建设专业队伍、拓宽发声渠道、健全评论体系、加强国际交流等工作,用好文艺评论这把“利器”,聚焦杂技艺术创作生产,推动中国杂技高质量发展。
用理论的源头活水促进创作的百花齐放
王青亦 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希望从人才培育、奖项引领、创新研究和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开拓理论评论的源头活水,增进创作与评论的有效互动,促进新时代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百花齐放。
一是多方联动育人才。我们专委会夏季在浙大城市学院主办“新时代视听艺术创作与理论评论新趋势”学术研讨会,推动培育更多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微评、短评人才。
二是谋划奖项做引导。一方面我们给今年的金鹰节理论文章推优做学术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计划明年初举办第一届中国电视艺术理论评论成果推优活动,专门开辟网评赛道,推进新时代文艺特别是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
三是创新研究把导向。影视经纪研究对治理娱乐圈乱象,把准影视产业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最近我们完成了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委托的《影视经纪实务》教材初稿,助力我国电视研究创新和影视行业规范发展。
四是产教融合建机制。我所在单位与知名央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谋划打造影视行业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从课程、人才、创意、制作、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增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联。
推动创作和评论互动
要充分发挥文艺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
代恒猛 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文艺志愿服务具有特殊性。在文艺志愿服务领域探讨和推进文艺创作和评论的互动关系,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首先,关乎“是什么”的问题。文艺志愿服务领域的“互动”,不仅在于对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考察,更主要的是考察文艺工作者走进人民、服务人民的实践成效,体现了“静态”作品与“动态”服务的有机结合。
其次,关乎“为什么”的问题。处理好“互动”关系,有助于形成“创作—服务—评论—创作”的闭环流程,对于推动文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反过来,文艺志愿服务则为文艺创作和评论的互动共生搭建了桥梁和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
第三,关乎“如何干”的问题。近年来,文艺志愿服务积极探索引入文艺评论的作用机理,在助推创作与评论互动共生的同时,也逐步实现自身从“小分队”模式,到依托互联网形成六级联动体系,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的重要转变。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文艺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搭建创作与评论的互动平台,拓展互动领域,健全互动体制机制,提升互动的频次和质效,培育规模宏大的互动人才队伍,形成文艺志愿服务领域创作与评论互动共生的路径和模式。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编辑:温天纵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