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中国评协六载(2014—2020)>正文

有组织,更幸福

2020-07-0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范良伟 收藏

  编者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六周年,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开展“六周年·时光机”网络专题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因热爱文艺而与中国评协相遇的评论家,纷纷撰文回顾追梦的美好时光,期许未来更精彩的相遇。如下是选编所发第3篇。

感恩·感动·感怀:做一个幸福的评论人

  转眼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已经成立六周年了!在这六年里,相信每一位与中国评协有交集的评论人都有无数故事值得讲述。我作为全国数万名文艺评论人中的一员,也早已把中国评协当做自己的“娘家”,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收获着无数感恩、感动和感怀。我为能成为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大家庭中的一员而倍感幸福和骄傲!

  我与评协结缘,始于2017年参加四川省广安市评协上半年工作会暨《尹才干诗话》研讨会,与来自广安各地的20余名评论家共同探讨文艺评论的现象和发展。广安评论作为川派评论的一员,近年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评论作品数量丰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这次研讨会为我打开了全新的写作窗口,我开始从草根评论写作逐渐向规范的写作方式改进,范围也从文学评论扩展到文艺理论研究。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一年我为广安在线网站写了26篇文学评论文章,第二年我又为该网写了35篇文章、为《广安日报》写了8篇文章,并在年底顺利加入四川省评协。2019年,我尝试扩大发表范围,先后在中国文艺评论网、光明网、《四川作家报》、《广安日报》及一些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7月起,我在《广安日报·川东周末》开设读书专栏“竹林夜读”。在我心中,文艺评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推动我无怨无悔地痴心追求认识文艺作品的精妙、社会审美的风尚和艺术发展的规律。《荀子·王制》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回忆我在评论道路上走过的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足印,都值得感恩、感激和感怀。

  作为基层的一名文艺评论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从市评协到省评协再到中评协,组织给我们这些新人非常多的关爱、指导和培养,为青年人才和评论新人的成长投入了颇多心思。评协的鞭策和鼓励同样也是我前行的催化剂。我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文艺评论家协会这个“家”。在写作的道路上,我经常从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发布的优秀评论作品中获取营养、寻找灵感,以弥补我在文艺理论方面欠缺的知识。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作为中国评协的重要发声窗口,经常开展网络专题征稿,为各级评协会员及文艺评论工作者提供了发声的机会,为繁荣新时代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诸多文艺评论工作者成长的乐园。几年来,我依靠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的平台,先后撰写并发表了《以广安为例:“小木匠”也有大作为》(点击查看)、《呼唤优秀的“抗疫”题材作品》(节选)、《文艺抗“疫”,艺评不缺席》(节选)、《〈有话则长〉:草根文学评论新样本》(点击查看)等文章。草根评论家马忠在他的《耕耘、收获、成长的五年》(点击查看)一文中说:“一个真正的评论者与身份无关,即使身在基层,也要有辽远开阔的视野,关注中国文艺现象与趋势,关注本土文艺,通过积极的评论,努力攀登审美认知的高峰。”说实话,写评论需要勇气,更需要有敢于挑战的信心。但我感激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中评协的支持和鼓励。

  如何把高深的文艺理论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刻考验我的评论写作方式。我在写作《〈有话则长〉:草根文学评论新样本》一文时,与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责编老师有深入讨论。这种互动让我受益匪浅,在此也分享编辑的观点:“第一,客观地分析作品,在分析优点的同时也应点出不足,不能一味地说好。第二,草根文学批评有其独特的一面,比如语言灵活、直指要害,但这种批评方式是否还缺乏学理支撑、存在不足呢?比如草根批评中感性判断多于理性分析等,如把这种不足指出来、分析清,将是更好的评论。”拙文在中国文艺评论网发表后,我对照原稿与修改稿,更加直观清晰地看出原文的短板,体会编辑看问题的角度,明白了编辑的用心。他们与作者耐心地交流和沟通,为我这样的草根评论人既把脉又把关,甘当基层文艺评论人的“裁缝师傅”,成为草根评论的贴心朋友。我想,我的经历也是折射文艺评论工作者成长的一个缩影。六年来,评论人共同见证了中国评协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评论人也在“中国文艺评论”这个大家庭里由相遇到相识,分享着收获的喜悦,这些都体现了中国评协组织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文艺评论要发挥自身优势,尽可能地影响到更多的人。“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写出文质兼美、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的评论,一定要有高的站位和好的出发点。弘扬中国精神是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对于基层的我来说,理应孜孜追求讲好广安故事,让文艺评论更接地气,助力川派评论,彰显敏锐、沉潜、融通、麻辣的批评特质。为此,我主动参与评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扩大视野,找准自身定位,加强文艺理论学习,逐步突破自身局限,与各地会员共同努力让文艺评论像蒲公英一样飞翔、落地、生根。自从喜欢上了文艺评论,每一份收获都让我倍感欣喜,在创作上也走得越来越踏实、充实、坚实。

《农民读书月》2016年9月摄于广安市 摄影:周修建(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每一颗精心种下的种子,都会发芽成长。中国评协的成立和发展,让我感受到有组织的评论人的幸福。中国评协是“育人的杏园”,是我的“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作者:范良伟,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审核:何美

  责编: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评协六周年·团体会员展风采”网络专题征稿

  中国评协六周年,“时光机”约稿中

  缘起西子湖畔:我与中国评协这些年

  同走评论正道

  《有话则长》:草根文学评论新样本

  “小木匠”也有大作为——以广安为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