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2014—2020)>正文

素面朝天,卓尔不群——从美术的角度品《中国文艺评论》

2019-12-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刘喜鹏 收藏

  编者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成立5周年。各地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作者和广大文艺爱好者纷纷来稿,微评“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讲述身边的故事,畅谈难忘的活动,回顾中国文艺评论五年来的成就或进展。“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主题征稿已圆满截稿,我们陆续编发质优稿件分享给大家。

  如下为“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主题征稿的第16篇精选文章:


素面朝天,卓尔不群

——从美术的角度品《中国文艺评论》

  作为一名负责群众文化和美术培训的基层文化馆工作者,我由于所从事专业的缘故,常在《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等报刊杂志上阅读有关美术评论和批评性的文章。

  当我收到中国评协的第一本《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时,我一下子被这本文艺期刊吸引了,它朴素大方的封面设计和内页栏目策划让人赏心悦目。与全国形形色色杂志相比,《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在我心目中真可谓素面朝天,卓尔不群!

  第一,杂志的封面设计独具匠心。杂志封面上半部分,色调中和、纯净素雅的版面上嵌有笔力遒劲、刚柔相济的“中国文艺评论”六个题字,彰显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尤其是那银边镶嵌的“啄木鸟杯”logo,啄木鸟目光敏锐,正聚精会神守护着眼前那一片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文艺评论之林;劲健的神情,大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威严,这酷似《麦田的守望者》的构思创意,其情境足以表达出《中国文艺评论》的良苦用心和对文艺评论家的殷切希望。

  第二,杂志的封二、封三和封底选取用心良苦。每一期都刊登中国书画家的精品力作和摄影家独具慧眼的摄影作品,各尽不同,独具特色。反映中国历史人文的作品,如:靳尚谊的油画《鲁迅》和李前宽的油画《遥远的星光》,作品从不同角度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关注中国文化发展,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怀。而有的作品很接地气,如:何波的中国画《三峡人家》、袁庆禄的木板套色《雪山前放牧的女孩》、伍必端的黑白木刻《农家》、张法根的油画《希望》、何岸的油画《西沙之晨》、白建春的摄影《天地交响》等关注民情民生、关切人间烟火、讴歌祖国河山,让人深度领略中国书画、摄影艺术魅力,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些充满个性特色的艺术作品的置陈,使该杂志图文并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靳尚宜 《鲁迅》油画

李前宽 《遥远的星光》油画

何波 《三峡人家》中国画

  杂志目录精准而又简洁。概括性强、灵活机动的栏目策划,体现出精准的才思。其“特别策划”栏目的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和别具一格的独特见解给人们以启发和引导。如傅谨的《2018:改革开放与戏曲的再出发》用国家京剧院不同的剧目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伟大壮举的认识、理解和表现出的历史自觉。同时,也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中戏剧的关切和期望,充分体现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是一篇颇具前瞻性的文章。又如,张法《2018:寻求看待美学现象的历史框架和理论框架》,文章从六个方面、六种美学现象为人们呈现了世界美学的逐步演进轨迹,对西方的区分型美学和中国(以及非西方)的关联型美学所形成的演进框架和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理论探索”“艺海杂谈”栏目汇集艺术实践、理论探索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宝贵经验,为文艺工作者创建了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相互学习的良好平台。“境外之镜”栏目以国外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为镜,对比、照鉴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特点,是一个打破界限、拓宽交流途径及渠道的栏目。“作品评析”栏目发表评论家对文艺作品的品评。“名家专访”是聆听专家的大课堂,构建了一条学习文艺思想的桥梁。总之,我们在阅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五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幕后工作的辛勤付出。

  2014年5月,我荣幸加入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为省评协首批会员。与此同时,我持续关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活动,虽然还不是中国评协会员,但也一直关注“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成为一名忠实粉丝,并有幸荣获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2017年“年度达人”称号。相遇《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不小心染指丹青,嗜好文字、喜欢写作,继而涉足文艺评论。受他人文艺评论的熏陶和本职所需,久而久之,我也会写一些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的评论文章。

  我在《中国画有没有“病”》一文中,言词犀利、近乎刻薄且有点不合时宜,原以为没人会欣赏,更没有人刊发,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美术报》“评论周刊”刊发了,说实话,我心情特别激动,激动的是我的观点终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认可,也因为这篇文章我意外荣获“2008美术报年度人物·提名奖”。因此,我对撰写评论文章的信心倍增,又在《中国书画报》发表了《中国画,呼唤“中国制造”》,并且也在美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与《中国文艺评论》不期而遇,“携手”相伴,期待共同走过下一个五年无悔的评论时光。


(作者:刘喜鹏,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白银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2017年“年度达人”)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延伸阅读:

  付酬征故事:中国文艺评论这五年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我的良师益友——致《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文艺评论:反思自我与世界关联的枢纽

  耕耘、收获、成长的五年

  重拾文艺评论“不了情”

  奔跑的马——我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五年

  我与中国评协:说不尽的这五年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