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表演生命学》:电影表演理论的突破(陆绍阳)

2018-09-20 阅读: 来源: 作者:陆绍阳 收藏

林洪桐教授的《表演生命学》

  林洪桐教授的《表演生命学》近日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对中国表演理论的一个突破,为什么这么说?有三点理由:

  第一,林洪桐教授提出的“表演生命学”这个概念以及它建立的框架体系,以前的理论家没有提出来过,中国的理论家没有提出来过,外国的理论家,我也没有看到过,它是有独创性的。

  第二,林洪桐教授的“表演生命学”理论,蒋雯丽、张铁林、陈坤等林老师的学生,他们的成功印证了林老师的学说是有指导意义的。

  第三,我觉得最主要的,“表演生命学”的提法触及了这个学科的核心。

  1991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研究生,郑洞天、谢飞老师要让我们上一年的表演课,跟当时导演系的研修班同学一起上课。给我们请的表演老师就是林洪桐老师,他教了我们整整一年的表演课,我印象很深。当年的表演课是怎么上的呢?就是从无实物练习开始,然后是单人小品、双人小品,最后是演一场大戏,基本上把表演训练的过程完整地过了一遍。这个训练过程是传统的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大致过程,一直延续着,但当时林老师就在探讨表演艺术在技巧训练之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情。

  当时,我印象很深的是林洪桐老师写过一篇论文,题目叫《电影表演与生活的三个螺旋圈》,我还记得三个“圈”分别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个要解决表演的共性问题,也就是说当演员的基本功;第二个就是表演的个性问题,林老师就此展开说明电影表演艺术的独特性在哪里?就是它跟生活的关系。电影表演跟戏剧、舞蹈不一样,是要对生活的还原。这种电影表演观的理论来源,是来自于克拉考尔、巴赞他们的理论,就是《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再往深里究,他在哲学上的来源,就是把生活当作一个客体,表现的对象,它其实讨论的是一种“物性”。在这种表演理论的指导下,什么是表演的最高境界?当然就是越自然越朴实越好,做到这一点,就是到了一个表演的最高的境界!其实这是一种模仿论,但这是不是表演的核心?苏联电影大师罗姆在《今日的螺旋圈》一文中指出的: “现代电影表演风格无疑是存在的,但很难简单地下定义,说这种现代性到底是什么,当然这不仅仅是自然与逼真,更要复杂得多。这是一种思维体系,它导致一定的表现体系。”

  其实这个讨论在林洪桐老师27年前那篇文章当中的第三个螺旋圈已经涉及到了,它讨论的是表演的深度,怎么样来达到表演的深度?他当时还没有提到“表演生命学”这个概念,但已经在试图探讨罗姆的设问了,这种背后复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西方哲学的讨论当中得到启发,伯格森他们提出“生命哲学”,想解决什么问题呢?世界一直被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是割裂开来的,但伯格森他们认为精神和物体之间有一个东西就是“生命”,他们要讨论的是生命哲学,本质上是对理性的反拨,关注的是人的“情感和意志”。只有深入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时候,才能讨论到人的复杂性。

  那么,这个恰恰是林洪桐老师这本《表演生命学》里面讨论的核心问题,看看这本书的框架就知道了,表演是一门生命的哲学,里面讨论到个体、自我、不确定性、能量、转换。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衡量,表演的核心,不再是模仿生活、像不像的问题,而在于是否表现了人的复杂性,这才是判断一个演员是不是成功的最高的标准!

  所以从林洪桐老师的写作以及他对表演艺术的理解看,新书《表演生命学》是一种超越,真正触摸到了表演艺术的核心!

图:林洪桐教授教过的表演进修班同学讲述师生之谊

 

图文:陆绍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院长

 

中国文艺评论网编后语:

  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委员会主办,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青年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协办的“《表演生命学》新书首发暨推广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

  《表演生命学》一书作者林洪桐是中国电影编剧、导演、表演教师。1938年生于福建福州。1960-1988年从事教学近40年,讲授电影表演艺术、电影表演理论、电影观念与电影思维等。“表演生命学”是林洪桐对话剧、影视表演的概括性总结。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责任编辑:何美

 

  延伸阅读:

  网络文艺的前景可能远超我们想象(陆绍阳)

  现实主义与文艺作品中的时代精神(陆绍阳)

  光影中的意识形态

  

中国文艺评论网友群(QQ号366435036)二维码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