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走红“饭圈”的人气偶像跌落“神坛”、人设崩塌,高烧不止的“饭圈”文化终于被泼了一盆冷水。
“饭圈文化”是依托偶像艺人和粉丝经济形成的青年亚文化。通常来说,“饭圈”会围绕某位明星或偶像组合形成虚拟社群,建立常态化联系,为“爱豆”打榜、购买产品、制造话题、线下众筹以及组织见面会等活动。“饭圈文化”也曾有积极一面。然而,从现实来看,“饭圈”更多是在输出负面效应。在娱乐工业和偶像经济尚未成熟的传媒生态中,“饭圈”已陷入难以自拔的五大怪圈。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张克仁)
一是资本怪圈。偶像经济最直接的推手是资本力量。与实体经济相比,偶像经济的泡沫又大又易破。因为偶像的商业价值会随着人气、风评和热度的波动而忽高忽低,可以一路飘红,亦可瞬间崩盘。而娱乐资本的掌控者清楚知道,缺乏扎实的艺术功力和优秀的代表作品,仅靠华丽包装制造出来的偶像根本经不起市场的持久检验。因此,根据资本逐利的市场法则,在完成造星之后,娱乐资本会不遗余力地为偶像艺人争取各种商业资源,加速商业变现、快速回收成本。而锁定“饭圈”、套牢艺人、绑架舆论、吃定粉丝就成为许多娱乐资本的不二法门。然而,过度消费“饭圈”很容易被反噬。一旦偶像人设崩塌,粉丝幻象破灭,娱乐资本的前期投入将血本无归。
二是演艺怪圈。在“饭圈”,有没有作品不重要,甚至有没有才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热度、话题和人气。在“饭圈”,偶像的诞生除去强大的资本运作之外,主要依靠粉丝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一个偶像艺人只要有疯狂粉丝、充足流量、爆款话题和网络热度,就有可能“C位”出道。因此,很多偶像艺人,心思根本不在艺术修为和作品打磨上。某些“顶流”艺人出道多年却只见名气不见作品,或者说他们原本就水平有限,压根没有能力用作品征服粉丝。他们只能以矫揉造作的表演、虚张声势的造型和自我陶醉的心态,沉迷于“饭圈”之中寻找存在感且日渐上瘾。而这种缺失艺术才华和优秀作品的虚假成功,让博出位、争番位成为偶像艺人的终极目标,从而迷失自我。
三是传播怪圈。为资本背书、为利益开路、为流量混淆视听、为热搜搬弄是非,似乎成为“饭圈文化”的传播定律。从偶像效应到情感认同到精神控制再到经济控制,似乎是“饭圈文化”最想达成的传播效果。偶像、站姐、粉头与普通粉丝之间形成虚拟社群,制造话题、炒作热度、应援集资、刷单打榜。围绕偶像团体制造“饭圈”内部的群体事件,成为“饭圈”的媒介仪式或行为准则。“饭圈”内部的密语暗号和行动代码是确定粉丝层级、忠诚度和“氪金”量的重要标识。刷分、打榜、热搜、锁场、控评、反黑、洗白、灭火一条龙服务,成为“饭圈”巩固圈层地盘、实现垂直营销的“神操作”。于是,“饭圈文化”就在内卷化的传播生态中自我狂欢。
四是价值观怪圈。在“饭圈”,颜值即正义,流量即王道,热搜即真理,粉丝力量超越公序良俗现象层出不穷。有的“顶流”艺人,水平不高、排场不小,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作品不多、绯闻不少。许多偶像艺人都是一群拥有相似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粉丝真金白银花钱打榜、群体众筹捧红出道的。偶像是粉丝的精神寄托,是粉丝情感投射、身份归附或欲望想象的载体。有的粉丝入戏太深,他们宁愿相信偶像的负面信息都是“不实言论”,都是别人对“我家哥哥”的无端指责和故意陷害。于是,不同偶像的粉丝之间形成敌对阵营,相互谩骂、党同伐异。还有一些娱乐圈的公众人物为虎作伥,居然站出来力挺劣迹偶像,颠覆了正向价值观。这种对偶像的过度痴迷是病态的社会现象,是文化失格、精神失序、心理失衡、行为失态的表现。对“饭圈”的主力军青少年来说,将造成严重的文化误导和精神伤害。
五是审美怪圈。在“饭圈”,粉丝是偶像的“金主”,似乎捧红谁、封杀谁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我捧你上位,你就要符合我的审美标准。而受到某些异域文化、二次元文化的影响,畸形审美在“饭圈”已经见怪不怪。畸形审美把一些空有其表实则缺乏艺术天赋的选手推到前台,然后粉丝会在娱乐资本的鼓动下,根据自己的假想给偶像设计台本、铺排桥段、虚构人设,打造一个粉丝心中的完美偶像。偶像也会根据粉丝“金主”的需要,全情投入、奋力表演。于是我们看到,烟熏妆、阴柔风成为部分男艺人的标配。风格怪诞、音调怪异、吐字不清、似唱非唱成为某些偶像歌手的看家本领。而一旦偶像的人设、装扮、行为不符合粉丝的审美预期,就会被“弃粉”甚至反攻倒算。应该说,审美向资本屈服,偶像向粉丝献媚,就是“饭圈”审美的真相。
总之,五大怪圈环环相扣形成了今天的乱象。如何让“饭圈”走出怪圈,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这不仅属于文化学的范畴,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应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一是要规范资本市场,遏制娱乐经济在失序中野蛮生长。在娱乐业日渐工业化的时代,偶像的产出应该有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取向的成熟完整的偶像生产机制。二是要敦促演艺人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艺术造诣做骨骼,用人格修养做经脉,用优秀作品做肌体,才能成为真正的优质偶像。三是要呼吁青年人理性追星。针对粉丝的一些情绪化和不理智行为,要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演艺行业共同努力,规避“饭圈”消极影响,净化娱乐生态。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