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文艺批评如何重返现实(薛晋文)

2019-01-0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薛晋文 收藏

  ◎优秀的文艺批评家,总是将屁股坐在人民的立场一边,为大多数的忧患而忧患,为大多数的诉求和需要而奔走呼号,胸中充满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念,具有坚实的文艺理想和文艺信仰。比如,巴金先生对某些浮躁文学现象的批评,钟惦棐先生对一些保守文艺思潮的批判,充满了批评家为现实和人民代言的使命感和正义感,体现了批评本身的权威和力量。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文艺接受和消费的主体,一切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人民,为人民代言是文艺批评家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家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强大的气场。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文艺创作现象,一流的文艺批评家应该站在时代的高端,以足够的批评自信和文艺自信,对林林总总的创作现象进行审美评判。

钟惦棐先生

 

  最近,许多批评家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潮头抚今追昔,大家普遍认为文艺评论取得了长足进步,收获了喜人成果。然而,批评家忧虑的共性问题之一是批评如何更好地重返现实?如何能介入现实现场?以及在坚守现实立场中再出发?以便文艺批评更好地直抵人心并针砭时弊,从根本上推动现实变革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批评促进现实发展寄予了厚望,指明了文艺评论工作的具体方向,对于开创文艺事业的新局面,激励文艺家的新作为,开拓文艺评论的新天地具有重大意义。

 

  文艺批评应努力介入社会历史的现场

  一流的文艺作品通常是对重大社会历史现场深刻反映的结果,是社会变迁中现实的大气候和小气候风云际会的结晶,也是主要社会实践活动在文艺创作中的集中反映。比如,以《三国演义》《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名著,以《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为代表的外国名著,以《呐喊》《平凡的世界》为代表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都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批评家,要以“历史理性”的自觉去助推社会的全面进步,不能绕开重大社会生活现场自说自话,不能简单地搞文字推理游戏,不能一味套用外来理论机械剪裁社会历史现场。一流的文艺批评家从未脱离社会历史现场,文学批评泰斗刘勰正是立足于社会历史的实践变迁,才提出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科学观点;一代批评大家金圣叹正是源于对社会现场的深入洞察,对《水浒传》和《西厢记》作出了独辟蹊径的理性点评,将小说和戏曲提升到正统文学的地位,为文艺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享有盛誉的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坚持将自己的批评思想写在社会历史的火热现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西厢记》剧照

  由此可见,文艺批评家唯有走进社会历史现场,才能对历史变革、社会情绪、时代症候,生发刻骨铭心的感触和体悟,获得文本和理论中难以捕获的现场生活体验,这样在文艺批评的笔端就会触景生情、缘事而发,最终产生深刻的见解、独立的判断和理性的光芒。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文艺批评,其中既有对文艺创作的真知灼见,也有对社会历史现场的客观褒贬定论,从而把批评家对现实和生活的亲历感受,凝聚到文艺作品的具体评判之中,方能得出经得住社会历史检验的结论,获得令人信服的历史性成果,从而真正做到运用历史的、人民的、社会的观点去鉴赏文艺作品,这样的批评才是带有力度和温度的活的文艺批评,有助于真正打磨好批评的利剑。无论是赞美还是鞭挞,既能做到有理有据,又能一针见血和入木三分,避免隔靴搔痒的弊病,这应该是文艺批评最为宝贵的实践性品格,是文艺批评自身强筋壮骨的根本出路,是把好社会主义文艺批评方向盘的基本要求。

 

  文艺批评应全力坚守现实主义的立场

  首先,文艺批评家应该坚守现实主义的精神立场。重点鉴赏文艺家是否忠实和真诚地反映现实,是否将“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进行了精准有力的表现,是否在“较大的思想深度”方面达到了深刻的程度,这是衡量文艺家对历史本质认识程度的主要标尺,也是判断他们对现实生活准确把握程度的主要标准。比如,鲁迅先生点评《红楼梦》言及“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是对没落贵族颓势尽显的深刻表达,在他看来这部巨著忠实反映了社会历史现场,彰显了封建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是对一代王朝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就此而言,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流的批评家。

鲁迅先生

  其次,文艺批评家应该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鼓与呼。文艺本质上是反映人的实践和情感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的文学,艺术是人的艺术,文艺批评要为“人的成长”和“人性的发展”做贡献。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家应拿起批评的武器,检验时代文艺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人的劳动实践的全面发展?是否体现了人的能力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否忠诚回应了人的个性、人的需要以及人的整体的全面发展?文艺批评家唯有坚持这样的现实主义立场,才能真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譬如,王元化先生对电影《芙蓉镇》曾做过严肃的批评,认为影片侧重于表象的宣泄和抚慰,而弱化了对人性存在的深度批判和全面透视,不利于人性的重建,这种振聋发聩的人文关怀批判精神,反映了批评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大关切。

  再次,文艺批评家应秉持现实主义的批判立场。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不难看出,秉持“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坚守现实主义批评立场的核心内涵。要求文艺批评家从现实和时代出发,先考察文艺作品能否经得住美学的鉴赏,再进行历史分析和评判才有意义和价值,以美的形式存在的文艺作品好比是“皮”,历史主张好比是“毛”,毛是皮的附丽性存在,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例如,一些批评家对某些历史剧和青春偶像剧的批判曾引发了强烈反响,其中就是坚持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得出的结论经得起社会历史的检验,避免了一些伪现实主义作品给社会带来的精神污染,文艺批判以有力的姿态和鲜明的立场,为社会道德生态的重建发挥了独特作用。

 

  文艺批评应有为人民代言的气场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主要对象,也是文艺接受和消费的主体,一切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人民,为人民代言是文艺批评家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家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强大的气场。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文艺创作现象,一流的文艺批评家应该站在时代的高端,以足够的批评自信和文艺自信,对林林总总的创作现象进行审美评判。具体而言,对于优质的文艺作品能够及时总结升华创作规律,勇于发现带有时代普遍特征的问题和现象,能够对症下药地开出治疗的药方,善于前瞻和预言文艺创作的时代走向和必然趋势,以灯塔和火光的力量引导现实生活一路前行;同时,文艺批评家对于劣质的文艺作品和有毒的文艺现象,要保持独立的理性思考和自由的批判精神,敢于在亮相和亮剑中表明批评家的态度,勇于发出文艺批评的中国之声,而不是随波逐流和人云亦云,也不是顾盼左右或视而不见,这是文艺批评家对现实负责任的最好表现。

  优秀的文艺批评家,总是将屁股坐在人民的立场一边,为大多数的忧患而忧患,为大多数的诉求和需要而奔走呼号,胸中充满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念,具有坚实的文艺理想和文艺信仰。比如,巴金先生对某些浮躁文学现象的批评,钟惦棐先生对一些保守文艺思潮的批判,充满了批评家为现实和人民代言的使命感和正义感,体现了批评本身的权威和力量。由此可见,文艺批评家要说真话而不说假话,既要敢于“剪除恶草”,又要善于“灌溉佳花”,不应在唯唯诺诺中,看别人的脸色进行评判和分析,也不应受到各种利益的诱惑和绑架,随意俯下身子甘做市场的奴隶,要拒绝与世俗化、庸俗性的批评同台合唱。同时,要求文艺批评家敢于讲道理,面对创作界的大是大非,面对一些乱云飞渡的创作思潮,能够在去伪存真中廓清社会前行的迷雾,向一些谎言和假话较真,不会随意向歪理邪说轻易让步,为了真理的发现和表达什么都可以放逐和舍弃,以出世的境界寻觅入世的批评真理,以向历史负责、社会负责和人民负责的情怀为人民代言,从而以卓尔不群的观点启蒙大众,以批评的真理为人类进步点燃希望之光!

巴金先生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文艺批评只有重返现实,才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延伸阅读:

  新媒介生态下文艺批评的新变化:正视变革 重塑格局

  文艺批评是热恋中的情书,是充满思的诗

  文艺批评与剜烂苹果及苹果之关系(张燕玲)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