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古装剧何以又扎堆

2016-03-30 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任艺萍 收藏

  古装剧要是没有在尊重基本历史逻辑的前提下进行情节架构,只是依靠明星效应、话题、噱头等胡编乱造,终归无法让观众获得持久的美感体验。短暂的热闹过后便被“封箱”,既浪费人力和物力,也将败坏人们的观剧胃口

  现实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作为大众文化的影视作品可以施展的舞台很大,如果创作者只热衷于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对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缺乏了解和表现,人们很难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获得启发,这样的影视作品将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

  继去年《武媚娘传奇》《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等古装剧引起话题热点和收视热潮后,新年伊始,接二连三的古装剧如《寂寞空庭春欲晚》《女医明妃传》《青丘狐传说》等纷纷亮相荧屏,令人眼花缭乱。

  古装剧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在创作上有其独特优势。正如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在《历史哲学概论》中所说:“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放在生成与演变中。”借助“古代”题材,人们可以想象“古意”,也希望“凭古看今”。和传统的历史正剧、历史轻喜剧不同,今天流行的古装剧综合了“穿越”“搞笑”“猎奇”等各种元素,甚至还有鲜活的网络语言出现其中,加上“网台联动”的形式和IP的发酵效应,播出渠道多,话题丰富,可以吸引年轻观众重新回到“客厅”,与长辈一起观看和讨论。但古装剧扎堆,大多内容粗糙,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就以今年年初扎堆的古装剧来说,《寂寞空庭春欲晚》剧情腻人、画风浮夸,《新萧十一郎》剪辑破碎、剧情生硬,即使赢得相对好评的《女医明妃传》也被吐槽女主角“玛丽苏”,治疗手段太夸张等等。

  这样的扎堆对于创作者来说,会导致不必要的撞车和资源的浪费。电视剧本来就是一个耗资产业,对于古装剧来说,场地租金、道具、服饰、化装等开销更大。在国内影视基地尚未发展成规模之前,很多大型古装影视剧为了拍摄,都要斥巨资修建皇宫和街区。目前,国内能称得上“产业基地”的大型影视园区共有13家,虽然大的建筑格局有了,但是宫殿提供的还是空房,凡涉及的桌、椅、箱、窗帘等,仍需要剧组自行购买或租用重新布置。在拍摄旺季,还会发生几个剧组同时抢景的情况,匆忙之下,剧组也很难对拍摄进行细致的雕琢。

  古装剧创作的关键是怎么处理“古”与“今”的关系。许多古装剧为了迎合观众的“重口味”,让权力和欲望充斥荧屏,津津乐道于宫廷斗争、血腥暴力、阴谋算计。作为艺术作品,为了让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生动,难免会有虚构的成分,但这不应该成为肆意违背历史常识的借口。还有些古装剧片面求新,以现代观念和现代词汇贯穿全剧,甚至引用的诗词都为当代人所做,不惜以低级趣味作为噱头,将历史娱乐化;或者以穿越、架空为卖点,剧情完全不符合事件发展的内在逻辑,肆意解构历史甚至颠覆历史。如果古装剧不是在尊重基本历史逻辑的前提下进行情节架构,只是依靠明星效应、话题、噱头等胡编乱造,终归无法让观众获得持久的美感体验。短暂的热闹过后便被“封箱”,既浪费人力和物力,也将败坏人们的观剧胃口。

  编剧高满堂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指出,古装剧内容审查门槛低,容易吸引投资者,这是资本扎堆、古装剧扎堆的“外在”原因。古装剧扎堆的关键原因是多数创作者严重缺乏生活积累。许多创作者年龄偏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不丰富,同时又没有扎根基层潜心挖掘创作素材的决心和毅力,于是,扒扒故纸堆,拼贴或穿越几个所谓历史场景,掺合一些今天的偶像剧里的流行元素,便炮制出一部部穿着古代服饰的时尚剧。与此同时,一些创作者虽然拥有丰富经验,但被当前影视剧的高利润蒙蔽了双眼,作品不经过认真的推敲和反复的打磨便匆忙出手,只关心能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这种急功近利的创作态度,必将伤害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不仅有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题材可以利用,还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文学资料,孕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好好挖掘,认真地用影视手段进行呈现。事实证明,制作精良的古装剧会得到观众的认可。比如《琅琊榜》,尽管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质量上乘,肝胆侠情、英勇正义、忠诚责任等价值观的正向表达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独特精致的画面彰显了中国传统审美趣味,恢宏壮观的战争场景因其用心的制作也获得了肯定。因此,古装剧不是不可以创作,但关键要看能否创作出有益于世道人心、质量上乘的作品。

  现实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作为大众文化的影视作品能够施展的舞台很大。创作者们可以从大处着手,书写重大事件、风云人物、宏大场面,也可以从小处着眼,记录平凡人之平凡事、描绘细腻情感。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坐在屋子里冥思苦想,不会诞生出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古装剧也好,时尚剧也罢,如列宁所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曹雪芹之所以能够完成被称为百科全书的巨著《红楼梦》,离不开他对清朝社会生活所做的全景式观察和剖析;鲁迅之所以能塑造出祥林嫂、阿Q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是重要原因。如果创作者只热衷于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对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缺乏了解和表现,人们很难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获得启发,这样的影视作品也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

  人们对优秀文艺作品的需求日益强烈,把握好受众的多样性需求,从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还需要影视创作者多下苦功夫,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有可能创作出激荡人心并且留得下的影视剧,让我们的荧屏真正丰富起来、精彩起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