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让文物“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

2023-04-04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源隆 收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

让文物“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文博资源与数字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博物馆发展的新探索。

如何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是当前文博领域的一个重大命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博物馆发展逐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催生了诸多博物馆文化新业态,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博物馆IP授权产业、博物馆沉浸体验、博物馆商业特展、“网红”博物馆经济、私人或行业博物馆等,极大地推动了博物馆文化业态的创新发展。

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海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国博”

“去年,我们成立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全面推动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王春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博物馆需要通过深度研究与创新展览展示理念、手段等方式,让文物‘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

如何让文物“动”起来?“要创新展览方式和理念,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王春法表示,“策展能力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博物馆的展览应更充分地应用各类技术手段。”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始推动“智慧国博”建设。“我们按照5条技术路径来推进,即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王春法介绍,透彻感知包括对文物的管理要做到知晓文物的各种状况,对观众要做到实时了解,如观众在馆内的位置、行为等情况;对馆舍要做到透彻地感知,了解馆内发生的一切。泛在互联则是感知的数据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汇总上报,目前已实现5G全覆盖,无线网络覆盖达到95%以上。智慧融合要求更快更好地将多元异构数据汇交起来,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多方面价值。“这三方面做好之后,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对文物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知识体系,再逐步达到迭代提升。” 王春法说。

“我们一边做研究,一边做应用。”王春法介绍,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博物馆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在其中的“国博专场”,通过数字虚拟技术展示、8K拍摄并高清呈现等形式,向观众沉浸式阐释了文字对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联手腾讯打造了“手拉手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小程序,设计与观众的互动创新方式,用户可在小程序在线鉴赏各国博物馆的珍藏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于今年4月推出智慧展厅,并面向公众开放。王春法说:“届时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博物馆怎样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对文物的状况进行监控,并进行多元化的呈现。”

开放资源合作,建设“演艺国博”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教传播工作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也不断利用新技术手段使其文物频频“出圈”。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建成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和小程序及App在内的全媒体矩阵,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以“中央厨房”产出内容维护运营。王春法介绍,2022年国博全媒体矩阵总粉丝量近1200万,推出2000篇(条)文章或视频,总阅读(播放)量1.5亿,获赞50多万次。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围绕重点文物进行系列深度开发,启动“古文字文物活化宣教活动”,2022年和2023年春节分别推出“瑞虎迎春 古字送祥”“癸卯金安 瑞兔送福”H5电子贺卡,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中带有生肖元素和吉祥寓意古文字的文物进行重点推荐展示,受到许多文博爱好者的欢迎。

除了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展示与传播,还要运用多元艺术形式,让文物“变”起来。王春法提到,文物与舞台表演等艺术形式的有效融合,为拉近文物、博物馆与群众的距离提供了新的思路,“电视节目《唐宫夜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都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在开放合作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探索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过去一年,其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爱上博物馆》等栏目、《长征之歌》《航拍中国》《何以中国》等纪录片,以及“科普中国”博物馆系列课程等提供了拍摄支持,让博物馆文物资源以多种形式服务更多观众。王春法说:“我们还在推动以文物为核心元素创作舞台剧、沉浸式体验等文物活化新路径的探索,会在不久的将来与观众见面。”

就在去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煤矿文工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共同开展文物活化创作、打造国博小剧场系列展演项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对此,中国煤矿文工团党委书记徐晋表示,挖掘文物价值,用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讲好文物故事,是国家院团和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我们将努力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过的‘历史之时’,努力实现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情趣的完美融合。”徐晋说。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博行业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王春法说,“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贯坚持人民立场,积极推动‘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文物文化资源惠及更多观众。”


延伸阅读:

文艺观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古籍活起来

讲述文物故事,呈现舞剧美学——评舞剧《五星出东方》

《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文物与青年对话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