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文艺批评助力文艺高质量发展

2024-06-14 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琦 李杰 收藏

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镜子”“良药”来比喻文艺批评在引导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镜子”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反映文艺创作问题的“映照”作用;“良药”则充分说明了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问题的“治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文艺批评对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催生文艺精品力作

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及其文艺批评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在“两个结合”中发挥其时代之“镜”和社会之“药”的功能,既创造性地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又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在古今中外的宏大历史视野和现实架构中推动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须臾不离,与文艺精品的产生密切相关。近年来,文艺批评工作蒸蒸日上,以影视领域为例,《长津湖》《觉醒年代》《人世间》等作品热播后引发的话题,与文艺评论者孜孜不倦地引领、推介与批评不无关系。文艺创作与批评如鸟之两翼,其良好的互动促成了当下文艺的繁荣局面。

随着文艺作品生产机制、传播生态的巨大变化,文艺作品创作完成后,需要批评家及时展开恰切有效的批评活动,阐扬其创新价值和时代意义,指出其缺陷和不足,与文艺创作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将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和观众。因此,文艺批评不是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更不是套用西方文艺理论来“校准”中国文艺现实。文艺是作用于人类灵魂的,不能把文艺作品完全等于普通商品,想要切实提高文艺作品的引导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助力和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文艺批评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来评判和鉴赏作品。新时代的文艺批评,要坚持正确的批评导向,解决好批评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问题,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将“内容选材更严、思想开掘更深、艺术创造更精”作为文艺界的普遍共识和追求。批评者要谨记:我们的文艺批评是写给人民看的,不仅要让人民看得懂,还要让人民愿意看,因此绝不能背离人民的需求,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文艺批评“为人民”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精品力作的产生,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意蕴、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

文艺创作与审美密不可分,欣赏文艺作品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文艺批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审美导向,引导人民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还能通过深入剖析文艺作品的内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呈现的艺术风格,进而判断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由此提升审美鉴赏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审美需求日益多样化。文艺作品的形态日渐丰富,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产生了网络文学、有声书、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文章等形式,传播媒介也日益丰富。这些新变化使读者和受众能够欣赏更为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

文艺实践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场域,正推动着文艺批评版图不断调整、更新与重构。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文艺创作与批评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任务愈发艰巨且重要,不仅要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更要对文艺实践中的新现象、新趋势进行敏锐洞察与解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艺发展的脉搏,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作为文艺作品的鉴赏者与评判者,人民群众在审美鉴赏方面需要获得正确的引导,而文艺批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趋势也为文艺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引导人民群众审美养成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引领健康的社会风尚

优秀的文艺批评应该能够积极回应时代的文艺思想与艺术追求,促进文艺进步和健康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这样的文艺批评,也呼唤着德艺双馨的优秀批评家。作为塑造灵魂的事业,文艺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崇高使命,应凭借独到的思想意蕴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启迪人们的心灵,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当下,文艺作品的数量快速增长,但质量良莠不齐。面对各种文艺新现象,文艺批评显得尤为重要,它肩负着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文艺批评来净化文艺生态,提升文艺作品的品质,让优秀文艺作品成为社会的精神食粮,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滋养。

一方面,文艺批评通过深入剖析优秀文艺作品,向读者和受众阐明作者的艺术追求、创作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它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层面,也能深入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中。优秀的文艺批评能够引导公众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民群众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

另一方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文艺批评则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加深人们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广泛地唤起情感共鸣。以近几年广受关注的影视作品为例,《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与血性、《山海情》中宁夏人民脱贫致富的不屈不挠、《中国机长》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面临危难时的高尚精神品格与职业操守、《我和我的祖国》展现的普通人与祖国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流浪地球》中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家国情怀的坚守,无不引起人民群众的共情,与这些影视作品相关的优秀影评剧评也备受关注。

这些影评剧评可以引导读者和受众正确理解作品,扩大这些优秀作品的影响力,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更为清晰准确地传递给人民群众。文艺批评不仅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也对作品的社会价值进行评判。通过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文艺批评能够引导公众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从而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与文化的传承者,文学家与艺术家坚守的文艺理想不仅关乎个人创作的深度与高度,更影响着社会风尚的走向。在浩渺的文艺长河中,伟大的作品往往源自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真诚的情感以及捕捉人间真善美的艺术灵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艺术家创作伟大作品的基石。伟大的文艺,是伟大灵魂的写照,是伟大心灵的反映。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对人性、对时代、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解读。这种洞察与解读,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素养和品质。只有拥有高尚的灵魂与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引领社会风尚向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艺行业有其独特性,它所产出的作品并非普通的商品,而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产品而言,其真正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其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能够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因此,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时不能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大众口味,而应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的作品,从而引领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文艺欣赏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将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用文艺的力量引导人们向善向上。

伟大的新时代呼唤着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艺批评来发现、解读和评判。新时代的文艺批评需要在彰显时代意识、构建扎实理论和提升实践效能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起到引导创作方向、提升审美水平并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左翼审美共同体思想研究”(23BZW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琦,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杰,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延伸阅读:

科技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使命

文艺批评的个性化与公共性

新时代文艺批评的根本遵循(赵炎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