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被赞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的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就如何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根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这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根本遵循,具有引领方向的重要指导意义。作为一位艺术理论工作者,我想谈这样一个问题,即艺术领域应如何回应“时代之问”?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从范围上说,包括艺术理论与批评在内的艺术研究、艺术科学,也是整个艺术领域、艺术活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的研究、艺术的科学即艺术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应像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一样,“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只要在努力担负起这一时代重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一般”与艺术学、艺术研究的“局部”“特殊”的关系,努力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艺术这一特殊的精神生产领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就完成了艺术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组成部分的使命。
不过,我们所说的艺术,更多的是指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创作、艺术创造、艺术实践活动。那么,作为明显有别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艺术创造、艺术实践,是否也应该肩负起回答时代之问的历史使命呢?我想,回答是肯定的。
想要回答好“时代之问”,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什么是艺术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说,艺术生产、艺术创作,必须以作品创作为中心任务,努力创作出精品力作,以艺术自身独有的方式回答“时代之问”。
在这里,有一个如何理解“时代之问”的问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理解了何为“时代之问”,才能以艺术独有的方式,艺术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艺术独有的审美意象体系,回答这些“时代之问”。
所谓时代之问,是每个时代的社会实践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待解决或正在探索、力图解决的时代课题。立足于今天的中国土壤,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实践,我们所面对的时代之问,就是这个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时代课题。
时代之问,还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所谓时代之问,即一定时代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的总和。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时代之问,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从而加深我们对于“时代之问”的认识。
为了更真切地体悟时代之问,广大文艺工作者还应该牢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古训,深刻理解艺术与时代的关系,立足时代的潮头,感应时代的脉搏,“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努力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都应该是艺术创作中的精品力作。对于何谓艺术中的精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精”的标准:“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够称得上是我们时代的优秀作品、精品力作,必须是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必须是“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
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立足祖国大地,扎根生活土壤,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态度,为人民、为时代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艺术精品。比如,去年中宣部、文旅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精心打造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景表演、广场行进、戏剧演出、视屏影像以及太空连线、焰火表演等丰富多彩、艺术与高科技手段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辉煌历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创造的丰功伟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上对于二十四节气、折柳寄情、中国结、迎客松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层次创新呈现;还有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人世间》,电影《长津湖》《柳青》,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及由青年编导韩真、周莉亚这对舞蹈界的“双子星”共同编导(她们二位也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花木兰》等大获成功的舞剧的编导)、青年舞蹈演员孟庆旸领舞的舞蹈诗剧、一上演便火爆出圈的《只此青绿》……,这些堪称为精品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唱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与艺术生活的需要,可谓是以艺术特有的语言、形式,很好地回应了“时代之问”。
今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胜利召开。我们热切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问世,以艺术的方式,在肩负起回答时代之问的历史使命中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李心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文旅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