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艺人违法失德的消息不时冒出。不少网友感慨:“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明星应该为年轻人作出好的榜样!”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自重,是从艺者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为人处世的自律要求,是成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主要内涵,是弘扬行风艺德的基本前提,是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的根本保障。
(图片选自《长江之歌》剧照)
自重来自人格修为的时时自律。一个人具有动物和社会双重属性,如不自觉防范和控制本能欲望的膨胀和冲撞,就会为动物的生理本性所左右而失去“人为万物灵长”的思想道德意志,与禽兽为伍。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艺者的人格修为,因其职业的特殊性、作品的影响力,需终其一生时时处处自尊自爱、自为自强,把人伦道德、公序良俗、法律法规作为自己的内省内化和修身养性的基本需求和为人准则。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从艺者除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塑形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应时刻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祛心魔、堵蚁穴、明事理、养正气,有意识地强化自我欲望的节制与管理,阻止人格分裂、贪欲侵蚀,力争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自重来自立德树人的社会道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作为文艺工作者,其艺术创作、文艺活动、大众形象直接进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甚至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审美追求产生十分重要的感召和影响。从艺者自重自尊,不仅要在艺术作品中展现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体现人格操守,真实呈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尽可能把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人格濡化和文化浸润统一起来,使自重转化为成风化人的道德人格和精神标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如果在作品中给人是一套形象呈现,而实际生活却是另一套为人样子,甚至违法乱纪、为所欲为,造成人格撕裂,必然会对读者观众带来审美背离,难以发挥文艺感染人、影响人、育化人的特殊审美功能,更无法承担起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
自重来自艺术理想的德艺双馨。一般而言,选择从事文学艺术的人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具有远大宏阔的艺术追求和志向,都希望在艺术创作、文艺活动、文化服务中展现出自己的德识才学和人性力量,让艺术记录时代、走进社会、存活历史。18世纪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如果从艺者不自重,以丑陋、污秽、下流、粗俗、邪恶的作品和人格示人,既与从艺的初心相去甚远,也与真善美的艺术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国语·周语》曰:“其德足以昭其馨香。”人品的素朴善良高洁与艺品的纯美精良高远,必然要求从艺者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自重自爱,以德配位、厚德载物、德才兼备、以德服人,把每一次艺术创作都当作人格淬炼和净化,把每一场文艺活动都当作人生悟道和沁润,把每一天日常生活都当作自我约束和修为,时刻筑牢心性人性的思想道德大堤,在名利场中切断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违法纪的邪路,在艺术生产中杜绝光怪陆离、荒腔走板、“三俗”的东西,从而成为人民喜爱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自重来自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青年文艺工作者正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在自重自律、自立自觉中传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陶钧文思而澡雪,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家应当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抒写和表达中华民族精神,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高,广泛深入地播下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的一粒粒种子。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希望的那样,“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只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善养浩然正气,心怀修齐治平,坚决摒弃低格调、无底线、不知止的搞笑、放纵和欲望,就能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宏大精神气象。
(作者:李明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