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文艺批评要处理好理论与批评实践的关系(陈旭光)

2021-04-12 阅读: 来源:“CCTV电视剧”微信公号 作者:陈旭光 收藏

 

  “央视剧评”编者按

  央视剧评特别策划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系列探讨共五期,前四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这一问题。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开篇“呼唤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文艺评论”,胡智锋、尹鸿、周星等学者就文艺评论的内容与形式、评论的伦理底线与审美精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激浊扬清,以评为鉴。

  本期,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先生提出,评论要处理好理论和批评实践的关系,不能带着理论框框去寻找例证,固守某些理论教条,“骑驴找驴”,为某种理论寻找中国例证。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的理论,都是为了更好地阐释、解读、推动本土中国的文艺现象和文艺发展,而不是反过来——要证明理论的正确。

  欢迎各位网友继续参与探讨,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共同寻找文艺评论的生命力之根。

  文艺评论是依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家等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是批评主体对批评对象进行的,理论见之于批评实践的活动。

  当下互联网多媒体时代,文艺批评遭遇了很多新问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文艺批评实践中处理好理论与批评的关系,是当下文艺批评发挥其有效性的重要问题。

  理论是批评的武器

  批评是理论的应用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理论是批评的基础。

  但是通常理论是抽象的,深刻的,甚至可能曲高和寡。

  相比于理论的抽象,批评不能悬空,批评对象更要具体,评价要务实,而表达则要平易,批评是一种实践,是理论的具体运用。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武器,批评也可能轻飘飘的,隔靴搔痒,没有力量。

  我们今天运用理论——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为了更好地阐释、解读、推动本土中国的文艺现象和文艺发展,而不是反过来——要证明理论的正确,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和评论应该构成

  一种辩证互补互动的关系

  理论、原则必须回到现实中去,通过运用再反过来修正和矫正理论建构。

  批评实践不应该理论先行,不是带着理论框框去寻找例证,不是固守某些理论教条,“骑驴找驴”,为某种理论寻找中国例证。

  文艺评论者还要有一种建构中国理论学派的主体性,要用自己的主体立场,主动去同化和顺应理论,既不是对西方话语的生吞活剥、食洋不化,也不是对传统话语的“食古不化”。

  理论应该是开放的,无论是源于西方的还是源于中国本土。

  批评实践是理论的检验

  文艺批评实践是理论的检验,通过这种学术话语的运用,留其有效,弃其无效,理论又能有所调整有所提高。批评对象应该从现实中来,经过理论总结再回到现实。

  这是一个不断反转,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

  无疑,这才是理论与批评的辩证关系。它们的确是某种“二元对立”,但文艺批评主体应该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才能走向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文艺批评境界,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文艺批评实践“接地气”,有质感,有知音,能共鸣。

  总而言之,有理论、能解决问题、接地气的文艺评论才有生命力。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全景宏观电视剧”与“新主流”影视文化的思考(陈旭光)

  “想象力消费”的理论阐释及其批评方法论考量(陈旭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