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梨园芳华》:戏曲传承创新的可贵思考(谭静波)

2020-07-23 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谭静波 收藏

戏曲传承创新的可贵思考

——评《梨园芳华》

王全书《梨园芳华》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王全书著《梨园芳华》,共收录30多篇文章。

  此书多篇文章都以大视域审视豫剧文化,谈论其历史、现状及未来,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如《梨园春色别样红》一文,对《梨园春》栏目何以20年热度不减进行观察,总结其成功的秘诀在于眼界开阔、内蕴饱满。《梨园春》秉持“大梨园”定位,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纵向上深耕细掘本地戏曲文化资源,横向上对兄弟省份剧种兼收并蓄,荟萃全国优秀戏曲剧种能量,聚集电视戏曲行业精华,具有深广文化意义。

  作为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为“大豫剧”出谋献策。在《拓展中华豫剧发展传播空间》一文中,作者建议,共谋传承发展大计,共同推动豫剧走向世界。在《传承、创新、振兴豫剧祥符调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论证祥符调与豫剧诸流派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提出加大对豫剧院团传承祥符调的扶持力度、联合高校培养祥符调青年艺术人才等举措,切实可行,让人对豫剧祥符调再创辉煌充满信心。

  作者从事戏曲工作多年,对豫剧艺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颇具动态历史感的戏剧宝典》一文,总结豫剧编剧樊粹庭艺术成就:“‘因人设戏’是樊粹庭戏剧创作的显著特征,以此为轴心形成以编导为排演中心,以演员为舞台主体,以观众为接受群体的三维互动式编演机制。这种极具张力的动态机制,激活了戏剧各要素的内部生机,为作家和演员施展才华、打造精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樊戏’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一总结提炼樊戏创作特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再如为《朝阳沟》创演60周年所写《感悟〈朝阳沟〉出彩新时代》,认为全体主创人员“身入”“心入”“情入”,才能收获感动、磨砺意志、汲取营养。寥寥数语,令人感受到情感的温度、理性的深度、内蕴的厚度。

豫剧电影《朝阳沟》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豫剧是地方戏,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一枝傲人的花朵,作者在谈论豫剧时,体现出鲜明的文化自信。作者提出“豫剧必须以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在与人类一切优秀文明的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传播中华文化。”作者认为,戏曲的传承应是活态的,只有在传播中继承,才是积极有效的。要利用好现代传媒广泛快捷的优势,让戏曲名家唱段走进千家万户,扩大观众群,培养青少年戏曲爱好者,在实打实的传播中实现继承与创新。这些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观点,对促进豫剧健康发展、推动戏曲传承创新具有积极价值,值得认真阅读并深长思之。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谭静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豫剧《七星剑》:“家国意识”的精神亮点(谭静波)

  小剧场淮剧《画的画》:小舞台画出“大世相”(谭静波)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