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派”·有“劲”·有“根”
——全国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发展态势强劲
截至今年5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已经有28家团体会员,团结凝聚了近万名文艺评论工作者。在中国评协的带动指导下,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积极挖掘区域特色和评论优势,主动作为,亮点纷呈,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工作手臂,与创作形成同频共振,与学界积极理论共鸣,发出激浊扬清、褒优贬劣的嘹亮之声。通过各地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走出“象牙塔”,在不断扩大的多方阵地上与公众“亲密”接触,努力为提升公众审美能力、塑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作出贡献,初步形成全国文艺评论既有“根”又能“飞”的良好发展态势。
立足本地,有“派”
“粤派批评”“陕派批评”“闽派批评”“川派评论”……这些具有地域属性的文艺批评,其内涵和意义远不止于地理性质的框定,更多承载着区域孕育的文艺评论的思想力量和美学风范。
在广东,文艺评论家们最早做出一系列努力期望打响“粤派批评”这个本土文艺评论品牌的时候,多少还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而今,随着区域文艺评论力量的集合以及共同价值观、批评观认同感的增强,“粤派批评”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2019年更是“重拳出击”:开展了“共话新时代、开创新辉煌”系列学术活动,拟编印《广东文艺发展报告》。为进一步打造“粤派批评”方阵,推动广东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实施“粤派批评”广东文艺评论创作孵化计划,签约15名文艺评论家。
广东评协活动掠影
在四川,火锅家喻户晓,“麻辣”也成为批评的独有“味道”。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致力于打造的“川派评论”品牌,力图彰显的正是敏锐、沉潜、融通、麻辣的批评特质。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文艺评论专业和研究方向,编写具有“川派”特色的文艺评论教程;另一方面,把“川派评论”做成“老百姓喜欢的佳肴”,支持评论家参与国际影视节、国际非遗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川剧节等重大活动,培育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良知。
其他如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分别依托“首都文艺”“草原文艺”的强劲优势,进行了一系列推动北京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和弘扬草原文艺的研究、评论、出版工作。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发起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长三角文艺评论发展联盟”,进一步团结和凝聚长三角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形成长三角文艺评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共进新格局,共同回应新时代文艺评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在2018年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中,积累了实现“闽派批评”文化共享的重要经验。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全面推动“实力派”批评家在全国平台上发声,向全国文艺论坛展示“陕派文艺批评”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凝聚“陕派批评”力量,推广“陕派批评”品牌。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活动掠影
拓宽思路,有“劲”
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积极融入当地文艺工作中心大局,除了开展一系列文艺评论方面的论坛、研讨,还积极发挥文艺智库职能,参与政府相关重大文艺项目的评审、策划,编辑政府重点出版物,自觉承接一部分政府文化文艺工作职能。这促进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融入当地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社会认可度和关注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以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为例,协会所做的《全省文联发展调研报告》《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调研报告》《共建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调研报告》《广东省文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调研报告》《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等一系列调研报告,使得文艺评论家协会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让文艺评论家长期以来所积累的职业智慧更好地介入社会实践,对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差异化发展始终是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发展根本。天津曲艺在全国范围内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天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一直重点打造戏曲和曲艺类文艺评论论坛品牌。上海吸引着全世界的文艺精英,跨界融合成为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的一大特色,比如“艺/评面对面”文化沙龙,鼓励和
组织各专业背景的评论家打通思路、开通言路、探索新路,通过交流、碰撞与融汇,实现文艺评论的理念与方法的突破,为创作和评论双方提供智慧和灵感。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积极开展主题文艺创作评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90周年、湘江战役85周年,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以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项目《新时代广西文艺“出名家出名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为抓手,紧紧围绕三大主题文艺活动及创作成果,组织开展文艺研讨、评论和推介工作。四川省委提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加强对成都及省副中心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为此,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今年开始对川西、川东、川北、川中、攀西等城市群的文化艺术发展进行专题研讨,加强四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文旅强省建设研究。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根据《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化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推进“1+3+3+改革开放”工作,既主动对接文艺援疆工作,拓宽援疆内容和渠道,又深入南疆农村坚持举办《乡村文化大讲堂》,为乡村讲解家庭教育、举办女性美丽课堂等。
夯实基础,有“根”
做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工作,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包括专家力量、人才力量、群众力量等。近年来,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将合作共建文艺评论基地、人才培训和推广,以及让文艺评论成为活跃基层文艺的一种方式等作为工作的突破点或者工作重心。
目前,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在加快第二批文艺评论基地建设的步伐,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等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基地。广西文联、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广西社科院和广西师大、广西民大等高校设立了6个文艺评论基地。文艺评论在各地有“根”,工作开展更加顺畅。
河北省文艺评论基地(河北师大)成立仪式
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开展了全市基层评论工作专项问卷调查,先后在沙坪坝区、南岸区、万州区、长寿区、大足区、巫溪县等地开展评论工作调研,撰写了《基层文艺评论工作的有益探索——关于麻雀艺评调研报告》。2019年,坚持重心下移,在文艺评论人才培训工作中贯彻落实重庆市文联“五级培训”理念,组织开展“重庆文艺评论家助推重庆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渝东南行”等区县基层文艺评论研讨会暨调研辅导活动;抓好五级培训,举办第三届重庆市基层文艺评论骨干培训班。这一系列举措让文艺评论如蒲公英一样“飞翔、落地、生根”。
重庆评协活动掠影
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培训、推广工作是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一个战略重点。2019年第十一届辽宁中青年文艺评论骨干读书班被列为辽宁省文联一级立项重点工作,活动力争把一定数量的新文艺群体文艺评论骨干和基层文艺评论骨干纳入培训范围,扩大覆盖面。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狠抓人才建设,建构文艺评论的“浙军梯队”,以高校学子为主体,继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培养,成立高校评论社和“浙江省高校青年文艺评论联盟”。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计划完成第四批江苏省文联“青年文库”——江苏青年文艺评论集或专著的出版工作。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从去年起开始承办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理论研修班,促进来自黑龙江省不同文艺研究领域和艺术门类的学员开拓视野。
在宣传方面,全国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方向清晰,传播有力度有深度,重视传播效果。比如,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大家流芳”工程系列广东文艺名家宣传推介工作,牵头举办第一、二届文艺终身成就奖文艺名家(艺术类)系列研讨会,结合纪录片、艺术家传记、作品集的“1+3”标配,在专家选取、媒体宣传、成果推介等多方面精心策划,有效实施,取得了极好的社会影响。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按时出版《长江文艺评论》杂志,按照“政治立魂、质量立刊”的要求,办刊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反响日益扩大。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拓展阵地,整合资源,成立“浙江高校融媒体评论社”,探索文艺评论在新语境、新媒介、新技术下的新的表达方式。
尽管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绝大多数发展势头向好,但还是有少数省级文艺评论家协会面临人员、经费等各种困难。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评论新局面,需要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对文艺评论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样才能让蕴藏中国思想、中国力量的文艺评论真正能够深入人心、引领风尚。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